省學科帶頭人王美智:實踐“互聯網+教育”模式,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

王美智

省學科帶頭人王美智:實踐“互聯網+教育”模式,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

王美智,西安市鄠邑區教科局教研室高中語文教研員,陝西省學科帶頭人,省市教學能手,陝西師範大學研究生院教育碩士合作導師,陝西省基礎教育研發中心及陝西師範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國培計劃”、“振興計劃”“骨幹教師研修項目”中學語文培訓專家庫成員。

2020年新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為避免造成更大範圍的擴散,國家教育部決定推遲2020年春季開學時間,並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做到“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疫情當前,西安市鄠邑區高中語文王美智“名師+”研修共同體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凝心聚力,務實篤行,及時組織研修共同體成員學習、實踐“互聯網+教育”新模式,助力莘莘學子。

一、構築網絡橋樑,授業解惑

開學延遲,王美智“名師+”研修共同體快速反應,及時通過微信群、QQ群組織各位成員老師提前制定線上教學計劃,要求成員老師們提前建立好班級語文學習群,通過打電話給學生和家長及學生傳話等方式,確保每一學生都能提前入群。待學生全部入群后,王美智老師要求成員們將電子教材及課本相關內容發送至群中,建議學生打印電子教材,並就線上學習對學生和家長做統一規範和要求。研修共同體要求每一位成員每天必須將第二天的課表、預習任務、早讀任務提前發送至班級群中,提醒學生提前做好上課準備、觀看直播時做好筆記;同時,要求成員老師要堅持做到看直播或回放三次,做好聽課記錄,課後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查漏補缺,錄製成小視頻,發送至群中,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確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並對學生作業全批全閱,及時指出問題,就典型問題,微信視頻和學生直接溝通。除此之外,成員老師需要對學生早讀任務通過視頻聊天進行不定期抽查,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和背誦成效。

得益於研修共同體的提前準備,老師們在第一時間做好了網上教學模式的準備,打破居家隔離造成的師生間的空間距離,建立了師生之間順暢有效的溝通與聯繫。

二、錄製微課視頻,引導學習

疫情突至,“擔當”二字便是天地間之“正氣”,便是山河間之“豪情”。王美智“名師+”研修共同體在疫情期間,著力於共享課程資源,實效助力線上教學,先後通過美篇等形式在鄠邑區教育系統推出高中各年級語文微課視頻。其間,主持人王美智老師帶領成員們積極商討“高中語文微課資源分享方案”,研討、收集成員們的教學設計,指導成員老師使用電腦、手機錄屏軟件和視頻剪輯軟件等錄製併合成視頻。老師們按照現任年級,分組承擔微課視頻錄製工作,將課程的重難點、思維的過程與方法和教師自己的思考、感悟融進課程中。王美智、王翠玲、王曼老師錄製了高一語文相關課程微課視頻,譚剛旬、劉倩、郭娜、宋豔豔、巨亞妮老師錄製了高二語文相關課程微課視頻,韓磊、王帆、張平、喬旭嬌老師錄製了高三語文相關課程微課視頻。

自2月10日起,上述視頻相繼在區教育網站推出,為高中各年級學生提供居家學習的資源。疫情當前,共克時艱,這一舉措既是戰疫情應急之舉,也是研修共同體對“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的實踐嘗試。

三、分段回顧小結,反求諸己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這是作家方方在多年前對時代的評價,與宏大的時代相比,渺小的個人是微不足道的。這個冬天,這次寒假,這場隔離,格外漫長。窗外竹節生長,古人結繩記事,都是為了給漫長的時光留下一些記號。居家隔離教學距原本開學時間兩週時,主持人王美智老師及時在微信群裡與成員們探討“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的實踐情況,並指導共同體成員對前一階段的線上教學進行小結。各位成員踴躍分享自己線上教學所得,認真回顧自己網絡教學中各項活動的開展情況,尋找適合自己和班級學生的交流、反饋方法,並以文字、圖片等形式總結了自己的教學實踐。最終,研修共同體將各位成員的工作小結以美篇的形式編輯推出,留下共同體每一位成員在這段特殊時光中的足跡,那是我們“教而不輟,學而不怠”的足跡。

四、撰寫感悟心得,關照自我

面對“倏忽而至”的疫情,研修共同體在組織成員商討應對策略,指導成員們擔當教學任務之外,主持人王美智老師還提出,語文人應該擁有思考世界、思考自我的能力。疫情下的“互聯網+教育”模式,會帶給各位成員怎樣的體驗和思考?

思考之餘,王美智老師寫《務實篤行凝合力,共克時艱戰疫情》,譚剛旬老師寫《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宋豔豔老師寫《春遲卻有望》,王帆老師寫《“疫”路同行,愛滿屏幕》,王曼老師寫《學不可以已》,喬旭嬌老師寫《陌上花已開,待君滿載歸》,劉倩老師寫《線上守望,靜候春來》,王翠玲老師寫《上好“疫情”這堂課》,郭娜老師寫《勇克時艱,砥礪前行》,巨亞妮老師寫《隔屏解惑,守職盡責》,張平老師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這些感悟,凝聚著各位老師的付出與思考,我們除了教給學生怎麼解題之外,也教給他們“萬物芻狗”的平等、“與子偕行”的認同、“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的生命關懷。這些心得,是研修共同體成員對“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的真切嘗試和實踐之後的“真”心話,是各位一線教師對課堂模式的積極探究與實踐,也是對共同體成員學習能力的一次考驗。

五、提升教師素養,閱讀分享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是“職業讀書人”。朱永新老師說:“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因為讀書與教師成長之間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繫,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讀書。書香濃濃,意蘊無限。教師的成長需要有不斷的知識積累去充實,教師素養的提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論去支撐。“讀書之樂何處尋 ,數點梅花天地心。”讀書活動有助於老師們在閱讀中尋找靈感,在交流中啟迪智慧,在反思中超越自我!

讀書分享是研修共同體成員的一項“必修課”。最近三個月時間裡,共同體成員相繼讀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孫紹振老師著作《名作細讀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並在每月1號將讀書心得交於郭娜老師處。(研修共同體成立初期,王美智老師根據每位成員的推薦確定本年度的必讀書單,要求全體成員每月至少閱讀一本書籍並上交讀書心得。)

閱讀是一門藝術,是每個讀書人都必修的一門功課。今後的工作,研修共同體將繼續創設讀書分享的良好氛圍,將讀書活動作為提高教師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引領教師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多讀書,讀好書,讓教師們的生活更加充實,工作更加精彩!

在全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王美智研修共同體全體成員,積極嘗試並實踐“互聯網+教育”新模式,務實高效地擔當責任、貢獻力量、助力教育、收穫成長。讓我們繼續滿懷春光,一路前行,為天下英才,為國之大計!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