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在小吃攤上喝油茶,相中店主的小碗兒,可惜我不夠雞賊

人們經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援引到收藏中,細節往往能夠決定能夠成功撿漏。馬未都是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細節的人,他的一些撿漏所得大多都是得益於一些偶然所得。馬未都早些年的時候,在地攤上喝油茶。他喝著喝著相中了店主的小碗兒,那是一見傾心愛之深責之切。然而,這次馬未都沒有成功。事後,馬未都回憶可惜我不夠雞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小碗兒讓馬未都如此上心?

馬未都:我在小吃攤上喝油茶,相中店主的小碗兒,可惜我不夠雞賊

馬未都喜歡收藏的時候,恰好是文物最不值錢的時候。在他風風火火收藏的那個黃金歲月裡,人們把他當做一個另類。馬未都也確實是這般另類,當年挪用買彩電的錢買了個官窯。他身邊的朋友,也是沒少說他,覺得他買的東西沒什麼用。事實上,越是看著沒什麼用的東西,反而讓馬未都有了意外的收穫。他當年挪用彩電買的官窯,現在的價格自然是價值連城。

馬未都:我在小吃攤上喝油茶,相中店主的小碗兒,可惜我不夠雞賊

馬未都挪用彩電買官窯的經歷,在其收藏生涯中還不夠傳奇。其實,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馬未都在喝油茶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官窯瓷器。大家可能覺得好奇不解,這喝油茶怎麼就喝出了一個官窯小碗兒?這就很有必要說說馬未都這次傳奇的簡陋。當年北京城有個阜成門,旁邊有一二擺地攤的小商販。在當年那小商販作出的東西,可是美味兒。馬未都後來回憶道,這個油茶喝著是真好喝,又不貴一毛五一碗。

馬未都:我在小吃攤上喝油茶,相中店主的小碗兒,可惜我不夠雞賊

然而,對於熱衷於收藏的馬未都來說,他去喝油茶那不是白喝的。在當年的北京城,一些具有多年曆史的小商販,他們用的小碗兒都是祖傳的,甚至於乘油茶的小碗兒歷史都有好幾百年。有這麼一次,馬未都如往常一樣前往阜成門喝油茶,喝著喝著相中了店主的小碗兒。這喝油茶又不能隔著油茶看小碗兒的材質與做工,還真得挪起來看看小碗兒底部的落款,這樣心裡就有底了。

馬未都:我在小吃攤上喝油茶,相中店主的小碗兒,可惜我不夠雞賊

其實,在那文物不值錢的時候,看到的東西十有八九都是真的。馬未都把油茶小碗兒舉過頭頂,一看了不得“大明官窯制”。這是一個上好的明代官窯,馬未都心花怒放,一時就像貓看到了老鼠。馬未都起身,就問店主我能不能買了你的小碗兒。這小商販也是很不解其中的門道,就說這是我祖傳之物,用了多少代,你這不是“要”人命嗎?馬未都一看不湊巧,這明代官窯的小碗兒裡頭放著白糖芝麻諸如此類。

馬未都:我在小吃攤上喝油茶,相中店主的小碗兒,可惜我不夠雞賊

其實,馬未都當年稍微那麼“雞賊”一點,還真就成功撿漏一個明代官窯小碗兒。馬未都事後回憶,當年我不夠雞賊,要不然就撿漏了。然而在當年民風還是比較淳樸,想買人家的祖傳小碗兒,這多多少少有點說不過去。馬未都還說像這種吃飯都能吃到官窯的機會,在當年還是比較多的。馬未都在節目上,流露出惋惜之意的說道“我在小吃攤上喝油茶,相中店主的小碗兒,可惜我不夠雞賊”。錯過就錯過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