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能享受到“極樂”嗎


我們真能享受到“極樂”嗎

常見和斷見,都是執取有絕對獨立的我,一個是常恆的我,一個是一世的我。

身心世間實相究竟無我,即無任何絕對獨存的恆常不變的個體。

身心是苦,是逼迫束縛的緣合產物,從無自在。

一切痛苦只來自對身心有我的常見和斷見。佛法就是見證身心是苦、無常,而內外無我。即滅除了常見和斷見的無明,究竟解脫於一切苦厄。

身心、世間、苦、無常、非我、緣生,它們是自然中性的,既無可貪可愛之處,也無可嗔可懼之處。我們將它們加入了一個又恆常又獨存實有的我你他、眾生或不恆常但獨存實有的我你他、眾生,於是,面對身心世間本是緣生的無常、苦的現實狀態,心就感覺著“我不自在”、“我很彆扭”,心上也便生出了貪嗔不滿。

眾生者,實無眾生,是名眾生。所謂你、我、眾生,只是緣生思維下的方便稱謂,依緣(諸條件)生依緣滅,實無獨存不變實體的某誰某物,當然也就沒有相應的某事某境某世間可獨生獨滅、獨有不變。

覺者依法破除無明後,雖身心世間之苦依在,然心再無惱憂不滿。

見證生死無我,解脫與身心生死、往生何干。

出世間,是心不再執取世間實有獨存眾生(我),出離了貪愛執取,就名出世間,也名度盡一切眾生。自此,心再無貪嗔不滿。

我們真能享受到“極樂”嗎

我們不去接受發生的現實存在這個事實,而是執取即只相信,思維概念組合的判斷“事實”。善惡對錯是來自因緣和合下的思判現象,我說、我思、我行的“對錯”不是我無明的原因,不去如實覺知這思、說、行本緣生無我,是無明因。而任何一人的思行,在不同人心裡對錯程度均有異。

對愛情、技能、神通、學識、社會自然環境……即一切自認如意狀態的執著和想方設法的得到,不僅不能滅苦,反是令痛苦不斷叢生。因為這些執取方式都是在鞏固令痛苦生起的真正原因——錯覺一切狀態的有常性或有我性或有樂有淨性,即阻礙中道覺知緣生法、四聖諦,故心不能全然接受正發生的現實狀態,從而與之“和睦相處”而無煩惱。

我們時刻處於對感知到的狀態的不滿中,不是貪就是嗔,要麼看似無貪嗔但也無覺知的昏迷中,總之,我們一有覺知,就對覺知的狀態“零”容忍,在種種思判標準下對如意的起貪,對不如意的起嗔。如禪修中,知道個“只是覺知”,就尋找著這覺知,又開始對自己的狀態生起新的不滿,判斷著這種的、這時的是對的“覺知”,生起保持欲控制慾的貪執,反之,嗔那種“無覺知”狀態,設法令其改變。又聽說不起貪嗔的當下就能見法見證實相,於是就又對身心狀態加上未來某刻不能起貪嗔的見法標準,開始對自身所謂“有貪嗔沒見法”狀態生新不滿。難道,這當下任何一種狀態不是緣生本相嗎,

這所謂“貪嗔不見法”的身心狀態,是錯的非緣生的嗎,緣生法有錯嗎,無我性還真能可控嗎?

採用方法技巧乃至捷徑的思路是永遠不能見法啊!有誰信這句呢?好象佛陀都未這樣說過呢。

你對當下“不滿”“不滿”啊,才會找方法糾正之!!!心還怎能全然無貪嗔地接納剛滅去的心——緣生法呢?!心不接受發生的狀態,就是不接受緣生法,當然就叫不見緣生法啊!

一位一絲一刻都不肯平等無高下、無對錯、無成敗的接納當下的身心狀態的人,怎麼會逍遙自在,又怎麼能說“我就不想徹底滅苦,我能接受一些苦”呢。你有一剎那是能不起貪不起嗔的接受那狀態,你都“見法”了呀。可見你的確是對當下,充滿了不如意的貪嗔啊,也就是一點苦受都不想要,一點樂受都不想放棄的,徹頭徹尾的不接受這些“不滿”,即要徹底滅苦,不希望其留絲毫啊!如此生滅中的心,該是多麼“累”,多麼“痛”,多麼得“緊張不安”!何來享受、瀟灑。

我們凡夫都是想徹滅不滿者,無一例外,於是這不滿就無時無處不相隨,只有見法者在見法當下是全然接受身心狀態者,而覺者則是徹頭徹尾接受這一切狀態。

不要糾纏在苦受樂受各狀態上,若我們的煩惱與苦受樂受有一頂點關係,那麼覺者就不應在遇到諸緣,生起苦受樂受時,而不生一絲貪嗔。

見法跟身體好壞軟硬有必然關係嗎,身無病年青時沒見法,年老體衰多病時就再不能見法嗎?與環境同樣沒有必然關係。只與這是否還“造作”的心有直接的關係。

佛法到底“修行”啥呢?只是培養著不設任何目標的“等待”著這個時時生起的心,何時不再“尋方設法地造作“”,全然接納“現狀”的那一刻!就是“看只是看,聽只是聽,想只是想,行只是行”的只是自然覺知著的那個狀態。

坦然接受吧,它們皆是緣生法相,皆是真諦無虛假!一切皆法——緣生法,見法即名見佛啊!佛在哪裡?一切皆佛,緣生無常是佛,緣生皆苦是佛,緣生非我是佛!佛法僧只在一心。身心如是,你我如是,神魔如是,眾生如是。

佛只在這身心的緣生性裡——無所得的心即是,究竟涅槃亦然於此。

來至誠至敬地重新體驗這解脫真理的所在吧:身與心的狀態——五蘊!極樂解脫不再他時他處,唯在這我們原本不接受的身心世間的苦聖諦中!

我們真能享受到“極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