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春耕春種 截至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提供信貸資金4654.6萬元

本報訊 今年以來,我市金融系統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強化支農金融服務措施,確保“耕種應時而作、秧苗應季而發、支農不誤農時”,及時為春耕備耕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截至2月末,全市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提供春耕春種信貸資金4654.6萬元。

開渠引“水”

全市銀行機構採取“名單制”方法,重點支持糧食、蔬菜、水果、生豬、禽蛋奶、水產品等基本農產品種植養殖的涉農企業和規模農戶,及時為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提供全鏈條金融服務。

在此基礎上,駐肥金融機構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同時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全力保障春耕備耕農資供應信貸需求,解決農業生產企業和農戶生產資金困難。其中,農發行安徽省分行設立總量不低於600億元“政策性金融綠色通道”專項資金,全力支持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生豬產業鏈、鄉村振興等10個重點領域的資金需求。

此外,保險業金融機構穩步拓展農業保險品種,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同時擴展保險責任,提供優惠保險服務。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縣域2家保險公司共承保種植業保險108.18萬畝,為54515戶提供5.5億元的風險保障。

不僅如此,駐肥金融機構還紛紛開發專屬信貸產品及保險產品,分類制定實施差異化幫扶方案。其中,郵儲銀行專門開闢春耕春種綠色金融服務通道,提供線上申請小額極速貸產品服務,並給予優惠利率政策;光大銀行推出專為春耕春種企業和農戶服務的“陽光e糧貸”;民生銀行通過自助轉期方式發放貸款。

政策“加碼”

在各路金融活水精準流向“三農”的同時,我市還及時落實各項金融政策,為“三農”發展減負。

據介紹,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三不”政策,對具備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時受困的農資、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及防疫物資生產市場主體,以及旅遊、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文化娛樂、會展等行業市場主體,嚴格實施“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政策,允許其通過重新約期、貸款展期、調整貸款利率和還款方式、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其恢復生產。

此外,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還通過設立金融服務專櫃,開闢“綠色通道”,進一步簡化“三農”貸款流程和審批手續,確保貸款資金快速到位。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爭取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合肥額度,進一步減輕農業經營主體的負擔,通過科學設定春耕備耕各類貸款利率,不斷降低涉農企業融資成本。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末,全市共有2073家小微企業原有利率下降10%以上,獲得貸款24.74億元。

(劉暢 記者 方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