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經常看臺綜的朋友應該“眷村”這個詞彙並不陌生,從90年代的《龍兄虎弟》到00年代的《康熙來了》,再到現在的《小明星大跟班》,“眷村”的提及率非常高,許多大牌主持人、製作人都出生自眷村。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教父級臺綜製作人王偉忠就是眷村人,出生於嘉義“建國二村”,前兩年大罵唐從聖的大佬級主持人徐乃麟,出生於“社國新村”,林青霞9歲前就在那裡生活,綜藝大哥大張菲、“巫妖王”費玉清都出生自眷村。

說來說去“眷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眷村”不是一個村,眷村是近1000個村落的統稱。前幾天看到網上一個報道,說王偉忠、林青霞、鄧麗君等大明星都來自一個村——眷村,差點笑掉大牙:作者真的以為眷村是類似於“龐各莊”的一個村。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眷村是1949—1960年國民黨“轉進”臺灣前後,為安置軍人及其家屬以及一部分難民所建造的臨時性村落。

1946年臺灣總人口約610萬,至1950年人口激增至745萬,新增了135萬人口,加上1945年後主動跑去臺灣的軍民,近150萬人口都是外來者,臺當局為解決這150萬人口的住房問題,籌建了一些宿舍類住所,按軍種、職業、特性等分配居民,以為大多數居民都是官兵或者官兵家眷,所以這些地方就統稱“眷村”。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據統計當年興建的正規眷村總共有879個,加上一些違建村落總數應該在900以上。

以上是“眷村”的由來。那麼“眷村文化”到底是怎麼回事?眷村人是怎麼生活的呢?我們分幾個方面來說一下。

  1. 眷村人的生活條件

很多人把“眷村”跟“大院”聯繫到一塊,以為官兵家眷嘛生活應該比一般老百姓好,其實不然,眷村的生活條件是非常差的,因為眷村大多建在山腳或者半山腰,本身地方就很狹小,所以眷村房屋往往非常密集,一個挨一個,這也導致了每個家庭的房子都不大。

徐乃麟在《康熙來了》上說自己老家只有五坪大,也就是16.5平方米。一家5口都擠在這一個房間裡,餐廳、客廳、臥室都在一個地方。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16.5平住兩個人已經勉強,五六個人更是窘迫難堪,所以有條件的家庭往往會加蓋擴充一下,比如邰智源家就加蓋了一個廁所。

那件事發生在1987年左右,花了兩萬臺幣。蓋個廁所要花兩萬臺幣,可見當時的居住條件有多緊張!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這還是正規的眷村,違建的村落條件就更差了。比如孫鵬的老家就在南機場周圍,20來個村落全部都是違建,大家住大雜院,比眷村生活還苦。

邰智源家為什麼要蓋廁所呢?因為眷村家裡沒有廁所,人多地少能省則省,每個村子裡都有一個公共廁所。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飲食文化上因為村民大多來自五湖四海,湖南、四川、山東、河南等各地人雜居,所以慢慢形成了很多美食,直到現在臺灣的美食文化仍然很出名。

不過早期因為大多數眷民都沒錢,物資也匱乏,所以吃不到什麼好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好多演藝圈大哥成名後仍然對美食有很深的執念。

穿戴方面就更慘了,徐乃麟一直到小學4年前都沒穿過鞋子,小孩子不上學的時候在村裡只穿一條內褲。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所以當時好多家庭為了補貼家用都會接一些工廠派發的散碎工作,號稱“家庭即工廠”。

2、眷村人的生活狀態

眷村人的生活狀態,代與代之間是分裂的。

第一代眷村人(成年隨軍赴臺)的生活狀態簡直一言難盡,只能用一個“苦”字形容。

這個“苦”的內涵就太大了,生活條件差、生活不穩定,以及濃濃的思鄉情。

在眷村剛剛成立的那十幾年,因為特定原因,一代人篤定自己很快就會回老家,眷村只是個臨時住所,所以養成了一個“怪癖”:每天睡醒後都會把東西打包隨時準備走人。

大概到60年代末這個習慣才改掉,大家逐漸意識到回家沒希望了。

這段時間眷村人的思鄉之情非常濃厚,余光中的《鄉愁四韻》感到了一代又一代的臺灣人,齊豫的《橄欖樹》則唱盡了眷村人的離別愁。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這首《橄欖樹》剛出的時候還是一首禁歌,原因就很荒誕,因為“我的故鄉在遠方”被質疑影射什麼東西,臺當局的脆弱和文化禁錮可見一斑。

正如歌裡所唱,第一代眷村人堪稱“流浪的孤兒”,他們不屬於臺灣,因為是外來人,也不屬於大陸,因為已經回不去了,他們彷彿已經被世界遺棄了。

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僅僅一個“思鄉”不足以概括一代人的淒涼,實際上很多人來臺灣的時候丈夫/妻子因各種原因走散、死亡,一個人在眷村生活了幾十年,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連房子都沒有,住在當地留存的殘破建築裡直到死去。

但是對於眷村二代民來說,生活就沒那麼難堪了,因為一出生就是這種條件,很早就習慣了。

眷村小孩有三大愛好:打架、把妹、偷東西。礙於篇幅今天就講到這裡,我們下篇文章繼續分享“眷村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