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長安區政府行政辦公樓旁邊的文化牆》

《西安市長安區政府行政辦公樓旁邊的文化牆》


《西安市長安區政府行政辦公樓旁邊的文化牆》


記得十幾年前,大概是2017年前後,在西長安街(由韋曲通往郭杜方向)快到區委辦公大樓的路北臨街,有一段低矮的磚牆,牆面全是白灰膩子塗上的牆面,顯得格外純潔。內容是一組繪畫作品組成了一道長長的文化牆。內容也全是由線裝古籍裡搜尋的讚美“孝”與“廉”的人物故事。那時我路經這裡時,不由駐足欣賞,也產生對文化牆的古董肅然起敬。

文化牆是由二十幾幅國畫組成,配以簡潔的文字註釋,圖文並茂,洋溢著書畫共融之美。其中涉及的內容里人物有帝王,也有百姓;有官吏,也有學者詩人,三教九流,芸芸眾生。

記得有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配字有: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后從不懈怠。母后臥病三年,他常常衣不解帶,寢食難安。母后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記得還有王祥《臥冰求鯉》、《百里負米》,《賣身葬父》……仲由、曾參、黃庭堅等24孝裡的歷史典故。還有寫居官清廉者四則:如是《包公拒禮》、《于成龍二、三事》、《清官張伯行》、《鄭板橋遺事》。這些故事都彰顯了封建社會為官尚能兩袖清風,剛正儉樸的品節情操,我想對於當今社會,也一定有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我不忘《于成龍二、三事》畫面註釋就有“為官清廉,升任福建安察使,乘船出發之前,令人買了很多蘿蔔,”于成龍一路上以此為食。在總督任上,他多食青菜,被戲稱“於青菜”。他死後,康熙皇帝感嘆:“居官如於成龍者有幾?”他身處國富民豐的康乾盛世,卻能以清苦廉潔砥礪心志,不擾民,修仁政,並以此為榮。確實象于成龍這樣的清吏,在封建社會也不多見,所以他為自已還能爭得二十一世紀的一面文化牆。共產黨依然需要他來端正黨風、民風和社會風氣。

長安區文化牆上的20幾幅字畫,宣傳了歷史人物的品節、學問、人生、言行和以“孝”、“廉”為核心的高貴品質,對於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也是一記重重的鞭伐,但願這組文化牆不負設計者的初衷,使長安的天空更是風清氣朗。

想起了長安區的文化牆,我不由為它的純潔而喝采。

——庚子年二月二十九日

作者簡介:竇文彬,1947年生於長安區斗門街道,曾任長安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兼農工委主任,現為陝西省孔子學會理事,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西安市文史館文史研究員。著有詩集《生命的浪花》、文史著作《豐鎬探寶》《愛我長安》《尋訪昆明池》等。

《西安市長安區政府行政辦公樓旁邊的文化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