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抗疫日記: 這個時候, 我為什麼選擇不回國?

英國抗疫日記: 這個時候, 我為什麼選擇不回國?

3月14日,英國進入防疫第二階段:拖延——不關閉學校、不再對醫院以外的新患者進行病毒檢測、群體免疫等一系列延疫計劃。這引發了國內外的軒然大波與民眾的恐慌,大批華僑和留學生都趕緊買機票回到祖國的懷抱。

在這樣的境況下,本文主人公作為在英國生活的華僑,卻偏偏選擇留守當地。是什麼原因迫使她作出了這樣的選擇?海王老師整理了她的三篇日記。


.......................................


(3月14日),英國電視報紙上的標題殘忍得催人淚下:“Many more families are going to lose loved ones before their time.”(會有更多家庭將提前失去他們的摯愛)。英國進入防疫第二階段:拖延——不關閉學校、不再對醫院以外的新患者進行病毒檢測、群體免疫等一系列延疫計劃。


這引發了國內外的軒然大波和家人朋友的極大擔憂。老爸更是明言:“這簡直是草菅人命!你們立刻回國避難!”但這個時候我選擇不回國,現在我把它記錄在這裡。多一些信息溝通,能讓家人少一些擔心。


爆發將至,我為什麼選擇不回國?


首先,目前社會秩序良好,醫院、診所沒有出現恐慌擠兌醫療資源的情況發生。在英國的人應該都是在當地社區診所登記註冊了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當你出現疫情症狀,就撥打社區診所的電話,從電話裡,可以得知一些信息,這樣就將人員有效分流了。輕症的居家隔離,重症的再去醫院。


另一個例子是我丈夫和朋友告訴我的英國醫院的現狀。平常週五上下班都是交通最擁堵的日子,可是昨天好像英國的bank holiday(銀行假日,相當於我們的小長假)。早上出去沒有堵車,下午回來也交通順暢,路上人少車少。到了醫院,走廊、門診到處都沒有人,空空蕩蕩的,讓他難以相信這是他平時熟悉的醫院。


與之相反的,是醫院工作人員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這一點我也得到了一個在醫院做護理的朋友的確認,她說他們醫院在培訓醫護人員如何穿戴防護服,在積極安排輕症患者出院騰出床位,規定不準家人探視病人等。


英國政府按照意大利疫情的演化情況,推測目前距離大敵壓境還有四周時間。在這四周時間裡,人們都將為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做準備。這也是他們平時一貫的做法。所以,要相信英國政府的政策是基於科學和理性的基礎上做出的。當然,也有經濟上的考慮。


當地國民表現出來的理性和謹慎。昨天拿了藥我還去了趟超市,雖然週二已經儲備了一些食物,但牛奶、水果這樣的還是隔幾天就得去採購的。對於是否需要戴口罩出門,我很是糾結了一下。戴了取下又戴上,終於還是戴著它進了超市。


果然,熙熙攘攘的超市裡就我一個人戴口罩。電視裡至今還在宣傳戴口罩沒必要,只會增加感染幾率,因為要用手觸摸什麼的。所以,我毫不奇怪全場只有我一個“怪物”。除了有一個顧客對我笑了一下,其他人都沒什麼反應,也許是被疫情鎮住了。超市裡雖然人多,但一如既往互相謙讓。大家都在默默購物,一種視死如歸般的鎮定。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首相要說那麼殘酷的話。一方面是預警告訴最壞的情況,更重要的,這是一種策略,是讓人民自己思考下一步自己怎麼做。制定政策和理解它的政策都要考慮語境。在英國,國家不是人民的主人,命令人們怎麼做只會適得其反。


就像我讓我愛人75歲的媽媽和82歲的繼父不要在這個時候出去旅遊,她的回覆是:“You are allowed to be concerned but we will decide what to do.”(你可以表示關切,但我們自己會決定怎麼做。)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政府哪怕被輿論置於風口浪尖上,也要保持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因為它的服務對象是有獨立判斷能力的國民。


政府不能強推,但可以助推,“失去摯愛”這個話會讓人們紛紛陷入沉思,誰會願意成為那倒黴的失去摯愛的60%呢!所以在政策宣佈的第二天,公交、地鐵、醫院、街道上立刻沒有人了。人們除了儲備食物,都儘量減少出門了。那些原本準備飛來英國躲避的意大利人和準備經英國轉去美國的人都改道了。


英國“佛系”抗疫大法,嚇跑了那些篤信“小心駛得萬年船”的中國人。剛剛美國也宣佈與英國斷航了,英國正求之不得。這種逆向思維的最終效果如何,只有歷史評判。但儘管沒有宣佈封城,英國卻實現了堅壁清野,這卻是事實。英國首相一定有行為動機學的專家給他出主意!


此外是我自己個人原因決定了我不能在這個時候回國。我愛人和他兒子的媽媽都是在醫院上班,一旦疫情爆發,他們都會是最忙碌的人。一個要保障設備儀器運作正常,一個是護士長要照顧更多病人。而那個時候如果學校停課,我就必須承擔起照顧繼子的責任。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英國學校不關閉的原因,因為很多雙職工家庭沒有誰能照顧孩子。如果託付給祖父母輩,會加重老人負擔,而老人又是易感群體。所以,大家只有共克時艱,與英國共進退了。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自己的決定。現在回國大軍已經彙集成了洶湧的人流,這從北京、上海機場的航班消息可以看到。曾經有吃退燒藥跑出國的,現在依然有吃退燒藥回國的,國內潛在風險增大。走與留,從長期來看,沒有好壞,都有利弊。


英國抗疫日記: 這個時候, 我為什麼選擇不回國?


“佛系抗疫”,英國做到了哪一步?


目前英國很明顯的分兩撥人,一撥是選擇回國的中國人,另一撥是在外參加活動的英國本地人。請不要站在任何道德制高點來評判他們的行為,因為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都是肉體凡胎,沒有誰比誰更勇敢,只是誰比誰對疫情的瞭解更多些。


以牛津的朋友為例,我非常能夠理解他此刻選擇回國的舉動,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牛津是目前英國高校的重災區。英國本地人呢?我愛人的弟弟照樣去參加在切爾藤納姆的賽馬比賽,7萬人的觀看臺座無虛席,比賽進行了四天,昨天結束。沒有人戴口罩,但現場放置了很多洗手液。


英國抗疫日記: 這個時候, 我為什麼選擇不回國?

上週五的賽馬現場


我愛人的媽媽昨天(3月15日)照樣去參加當地組織的老年人打牌活動。不過剛才收到她的短信,他們明天去西班牙旅遊十天的計劃泡湯了,因為西班牙宣佈封城,旅遊公司也相應取消了行程。今天(3月16日)英國政府也發佈:


“所有70歲以上的老年人出於理性考慮,都應該待在家裡至少兩三個月。希望老年人能自動遵守,不要迫使政府出臺法律措施強制實行。”


非常時期,非常做法!


目前英國最重要在做的事情就是保障NHS(National Health System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運作正常。雖然目前醫護人員在培訓如何穿戴防護服,但醫院裡並沒有提供防護服和口罩,很大部分原因是由於前期捐贈了很多到中國去了。


在醫院做護理的朋友也證實了這一點,她是自己買的口罩,裡面墊一層餐巾紙節省著用。朋友還說了一件事,就是很奇怪往年這個時候,門診都有不少頭疼腦熱感冒的流感病人,但最近這一個月少了很多。


我想這可能是電視上天天宣傳勤洗手的功效,或者是人們儘量避免去醫院交叉感染。她還說到雖然家屬不能探望病人,但醫護人員是正常上下班回家的啊。如果醫護人員有感染,那豈不是像中國監獄裡的人員感染一樣,工作人員帶回了病毒啊!這是隱患!


英國人口6600萬,1200萬在65歲以上,佔比接近20%。前兩天首相宣佈的“拖延”政策裡提到“群體免疫”,引發了國民和專家的一致質疑。因為要做到“群體免疫”至少需要60%感染,那就要有接近4000萬人。而作為傳染性疾病,預防和早期治療是維護健康的關健。如果真要等病邪入裡發展為重症再著手治療,太冒險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何況還沒有足夠的床位保證重症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


英國目前已經進入戰爭階段,緊張程度堪比二戰。這可以從今天政府推出來的一系列已經或即將採取的措施看出來:


  • 對70歲以上老年人的禁足勸勉,政府將提供居家老人的食品和藥品供應;
  • 學校、養老院等聚集性病例感染者,和目前醫院裡的中、重症患者都將接受病毒檢測;
  • 緊急租用私人醫院、部隊醫院的床位備需;
  • 緊急徵用、改造賓館酒店作為臨時醫院收治病人;
  • 所有從事挖土機、工程機械、汽車製造、軍事武器設備製造的單位,都將被要求更改為生產呼吸機;
  • 所有非傳染病科的醫護人員都培訓學會呼吸機等設備的操作使用,到時都將投入傳染救護服務;
  • 所有實習護士全部轉正上崗;等等。


這就是政府目前在“拖延”階段做的事情,極力拖延是因為備戰需要時間。這些信息在英國報紙、網站上都可以查到。至於首相是否在唱“空城計”,個人自己可以作出評判。根據最新的民意顯示,過半的民眾認可政府的做法。其中認為很好的佔10%,認為好的佔45%,認為不好的佔20%,其他人是選擇無法定奪。


英國抗疫日記: 這個時候, 我為什麼選擇不回國?


最後,要相信英國政府會如它所說: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事情!病毒留給這個小小島國的選項並沒有很多,沒有誰比英國政府更瞭解自己國家的短板和長處,任何一國的做法都只能作為參考,讓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度過這個至暗時刻!


為什麼英國沒有封城?


據英國衛生部消息,截至3月16日下午4點,英國新冠病毒確診人數累計達到1543人。但據專家說,目前實際感染者至少是官方公佈數字的10倍以上。既然知道形勢嚴峻,那為什麼現在還不宣佈封城?網上觀看量很大的一段視頻回答了這個問題。


醫師RobertIsaacs用很簡單的道具就解釋清楚了他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一個裝滿水的大桶代表英國6600萬人民,這些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另一個是底部有一個小洞的礦泉水瓶子,代表的是NHS。從那個小洞裡流出來的水則代表著被治癒的患者。演示開始了:


大桶裡的水慢慢地倒入小瓶中,小瓶中的水再慢慢地從那個底部的小洞裡流出來。這說明只要大桶裡的水倒入小瓶中的速度慢一點,小瓶也能容納大桶裡全部的水,因為水會慢慢從小洞裡流出。也就意味著那些診斷患了病的人,只要是有序、分批地進入醫院,慢慢也會分批從醫院裡治癒出來。


相反,如果大家同一個時間同時患病,又同時擠入醫院,那就將導致NHS系統的徹底癱瘓。大桶裡的水一股腦全倒進去,就是小瓶一下就滿,小洞無法排放太多出水量。這就是英國目前極力在避免發生的情況。


現在我們在慢慢倒水入瓶裡,水慢慢從小洞裡流出。如果這個時候宣佈封城,沒有水從大桶倒入,小瓶中的水也在進一步地減少。一切看起來控制得很好。但最多禁足四個星期,每個人就都想跑出來了。到時無法禁止這些人往外跑,一窩蜂出來,一大片感染,就會出現前面說的要極力避免發生的情況。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沒有宣佈封城的原因,因為還在有序倒水、出水,還沒有到關鍵的時間點。現在死亡人數還比較少的時候,不是好的封城時間節點,只會把人關在家裡關煩了,現在醫院裡又沒有什麼人。現在根據病情的輕重分散在各個醫院了,沒有擠在某一家讓患者互相感染,從而輕症變重症。


目前的大桶倒入小瓶的進水量還不是很大,這從死亡數據可以看出來,雖然感染數據因為沒有大規模檢測是不準確的。英國沒有隱瞞,明確在電視裡告訴你“這個感染數據是不準確的,實際至少十倍以上”,那麼你自己可以掂量外面有多少被感染的人,謹慎的人就禁足在家了。


現在的狀況就是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裡,會有一部分人感染,醫院還有收治和醫治能力,也就是水不停在從大桶流入小瓶中。當小瓶快滿的時候,也就是NHS床位快滿的時候,就是需要全國戒嚴封城的關鍵時刻。

所以當NHS宣佈床位已近臨近值,英國就會宣佈全國封城,整個社會除了極度必須的人員如醫護和警察等在崗,將全部停擺!


如果現在就宣佈封城,然後控制住傳染一個月後,人都跑出來,傳染又爆發,政府又再宣佈封城,那時是沒有國民會配合的,人們會厭煩了,國家經濟也不允許。所以英國政府現在的“拖延”政策,不是冷漠殘忍地在草菅人命,也不是為了消滅人口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基於理性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做出的,是需要全民配合的一個作戰計劃。我們的槍裡只有一顆子彈,要等敵人靠近再扣動扳機,一招制敵,不再反覆!


英國抗疫日記: 這個時候, 我為什麼選擇不回國?


讓水有序流入,再有序流出。幻想沒有人感染是不可能的,讓感染了的每一個人都能儘快得到妥善安置,是政府決策的目的。就是竭力保證大桶中的每滴水最終都能倒入小瓶中,再通過小洞緩緩流出。


什麼時候是正確的時間?答案就是:當NHS即將滿員的時候,就是英國政府宣佈封城的時候!


讓我們想象那樣一個時刻:所有的病人都在醫院,所有的健康人都在家裡,外面街上空無一人,靜靜地,一週、兩週、也許三週、四周……等水緩緩地從小洞裡流出。現在,我們要為那樣的日子做好準備,儲存食物、保持體力、積極面對。待到小瓶中的水都從小洞裡流出,我們會再一次雀躍在藍天下。


我們的祖國人民用他們的偉大堅毅打贏了亞洲戰區的戰爭,相信歐洲戰區的我們一定也能堅持到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