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舔狗到奮鬥逼

舔狗被拋棄,那是因為舔狗先被女性群體拋棄了。

從舔狗到奮鬥逼


只要舔狗還能保持成功率,無論看上去多扎眼,最後能舔到,這群體就不會斷絕,前仆後繼。

舔狗一無所有,這才是分水嶺,所有的不滿都開始反噬,一夜之間,人人喊打。

舔狗最大的問題就是拉低了整個男性群體的底線,提升了女性群體的閾值,成為群體中的危害。

在舔狗有成功率的時候,其他人看舔狗的眼神是複雜的,一方面,覺得他們帶壞了風氣,為之不齒,但一方面,他能成功,又覺得羨慕,是鄙視,還是效仿,這是個問題。

在成功率低到一定程度(基本認為不可能)時,看笑話的態度就很明顯了,成為笑柄。

舔狗其實是一種中下層男性為了在群體中出位,和同類相比獲得求偶優勢的一種競爭性選擇,但卻讓群體陷入惡性競爭,最後導致男性成為博弈中的群體輸家,俗話說的“害群之馬”。

舔狗不行了,現在又流行個人奮鬥,喊著要提升自己,等到自己牛逼了,女人會倒著貼,這事就不成問題。

這種“大丈夫何患無妻”的思維,真是非常傳統化和男性化,恕我直言,跟舔狗策略本質差不多。

當然,我並不是說讓自己變強這事不好,而是說想通過這種方式解決求偶問題,危害挺大。

這種策略還是在於如何在同類中出位,也就是如何淘汰同類競爭者,舔狗是向下跪著展示順從,奮鬥逼是向上跳起來展示資源。

淘汰同類競爭者,這種恐怕是整個雄性動物界都是這種規則,無論是向上還是向下,出現一個贏家,同時可能造就十個輸家。

舔狗一無所有,奮鬥逼也終將成為凱子,大家都在拼命肝,最後也不過是換一種方式“優雅有面子”地奉獻資源、討好異性而已。

求偶過程中,男性從來不想爭奪市場話語權,而總想幹掉同類,只要現代法律能夠保護女性人身權,男性群體這種思路肯定導致群體博弈輸掉。

從舔狗到奮鬥逼


二桃殺三士,驢子面前的蘿蔔,最後還是被耍了一圈。

很多男的總是覺得變強能解決這些問題,其實這種想法很單一,男的也很少願意涉足這種話題,總覺得“沒出息”,覺得男人就應該只在體育、政治、軍事、遊戲等話題下混。

所以情感、婚姻、擇偶等話題下,基本都是女性天下,群體一旦抱團,必然發聲都是符合群體利益的。

無論是炒作“三千萬”增加性別壓力,還是精研法律上的有利之處,還是“直男癌”“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壓低對方價值,還是講故事訴苦增加己方價值等,無論成功與否,都在為了,至少是試圖為群體增加博弈砝碼。

我覺得男性群體就應該學著點。

附贈一個小故事:

兩個人碰到了熊,一個人使勁跑,另外一個人說別跑了,你又跑不過熊,跑的那個人說,我不需要跑過熊,我只需要跑過你。

如果還是沿襲那種“我只要比你(同類)跑的快”的思路,對方就會成為強大的熊,你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

而實際上,你們倆別競賽跑步,回頭打一下,說不定就發現,那只是一個披著熊皮的人而已。

在婚姻市場上,男女是互相擇偶,而不是單方面吊打的,直起腰來平等說話不可以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