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中度蜜月,沒“隔”住孕育新生命

 在專為滯留重慶的湖北人提供的集中隔離觀察點,我和老公盯著早孕測試紙上的結果,反覆確認自己懷孕後,突然釋然了。

  此前,連續幾天做了多次測試,也都是這個結果。與其說是懷疑測試結果準確性,不如說是實在不敢相信,寶寶會來得如此“特別”!

  這一路,先是出國度蜜月的甜蜜,突然陷入有家難回的焦慮,緊接著又被集中隔離觀察。如果從出國之日起計算,我們整個隔離期都在蜜月裡。

  正當我抑鬱不已,準備打心理諮詢電話時,卻發現自己懷孕了!

  我是1993年出生的,老公周思凡比我小一歲。我倆都是湖北恩施的鄉鎮幹部,來自最基層。

  從去年11月舉辦婚禮後,我就盼著趕快過年,好開始歐洲蜜月之旅。

  1月18日,拿著厚厚的旅遊攻略,我倆滿懷憧憬地出了門。因為恩施離重慶近,坐動車只要兩個半小時,我們就報了從重慶出發的旅行團。

  當時,有關新冠肺炎的報道並不多,周圍好像也沒人談論。人們都在忙著準備過年,鄉里年味更濃,我媽還在催我,初五回來早點回孃家。

  蜜月旅行前半程,和我設想的一樣美好,逛巴黎香榭麗舍精美的櫥窗,喝德國正宗的黑啤,法國、德國、瑞士、意大利……

  正美著呢,國內疫情的報道開始佔據網絡,讓大家感受到了氣氛異常。導遊開始每天給我們測體溫了。

  聽說國內“一罩難求”,大家要求導遊帶著搶購口罩。地接導遊索性自己兜售了:一個普通口罩1歐元。我倆認識不是很到位,竟然嫌貴只買了7個。

  除夕那天,我倆又都接到單位通知,要求所有幹部一律停止休假,立即返崗。

  我開始擔心返程的問題了。旅行團不能提前返回,我倆乾著急,後面的行程自然興致大減。

  直到1月29日飛機降落重慶,我才真正明白:之前的焦慮都是小兒科,形勢比我們的想象更嚴峻。

  凌晨4點50分,我們搭乘的航班一落地,乘務員就開始廣播點名,要求被點到名字的乘客先下飛機。我倆下來後才反應過來,點名的都是湖北籍乘客。

  同行的有6個武漢人,被送去採血測試,我們其他人經過了醫生量體溫、詢問等程序後,順利通關。

  家也回不去了,出了機場直奔重慶北站,發現所有開往湖北的列車,都停運了,班車也停了。突然沒了方向,心裡莫名慌張和委屈。

  我們在網上迅速訂了一家位於重慶渝中區的賓館。到達後,一出示身份證件,前臺小姐姐忙擺手拒絕,好不容易說通了讓我們住下。沒多久,老闆又找來了,要求我們離開。

  我委屈極了,報了警。警察態度挺好,勸了我們半天,還告訴我們政府為滯留的湖北籍旅客,專門安排了臨時安置點。按照警察叔叔的指點,我們來到了位於渝中區白象街的安置點。

  集中隔離生活,接著蜜月開始了。賓館是三星級,條件挺好,最讓我感到溫馨的,是這裡的飯菜——地道的重慶燒白、酥肉、牛蛙、兔頭……每頓兩葷兩素,兩個多星期,我倆都吃胖了。

  我們需要什麼生活用品,都可以在群裡說一聲,工作人員代購後送到門口。

  每天早上、下午各量一次體溫。我們住進來的第三天,就採集了血樣和咽拭子。

  當時隔離點住著63人,都是老鄉,沒事大家就會在群裡聊。說得更多的是,重慶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大家心情放鬆了不少。

  一次有人說,這次來重慶旅遊,心心念念惦記的重慶火鍋,至今都沒吃上呢。大家紛紛贊同。沒想到隔離點的負責人王亞非“冒泡”說,“那改天大家就整火鍋”!

  起初,大家就當開玩笑,沒想到過了幾天,還真送來了!每個房間一個熱騰騰的便攜式火鍋,把大家感動得想哭。

  原來,工作人員聯繫了重慶市火鍋協會。一聽隔離點的湖北兄弟想吃火鍋,他們立即免費送來一批火鍋底料和菜,由工作人員在食堂煮好後,給每位隔離客人送到房間。

  群裡有兩位老人說,胰島素要用完了,這是處方藥,藥店買不著。隔離點的工作人員不知想了什麼辦法,買來了;群裡有初中生要在線上課了,沒教材,工作人員又給弄來了……

  不過,每天對著不大的窗戶發呆,特別是想到同事們這會兒都在忙,我卻被困在這裡,就開始自責,有時候都難過得想哭。

  我老公反覆做思想工作,我才同意他給隔離點的心理諮詢熱線打電話。雖有一定作用,但不能“痊癒”。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有一段時間沒來例假了,猜想自己是不是懷孕了?私信了隔離點的工作人員,託人家給我買早孕測試紙。

  這天是2月14日,情人節。連日陰雨的重慶,竟然難得地出了會兒太陽。

  我趴在床上,看見陽光照在我老公的臉上,他還拿著試紙在傻傻地笑。

  我長長舒了口氣,回想之前我的種種焦慮不安,抑鬱自責,好像都有了解釋,情緒的波動肯定是這個小傢伙帶來的。

  當時,單位通知無法返回的幹部,可以自願就近參加當地防疫工作。這啟發了我,乾脆就在隔離點做志願者吧。

  我們這個隔離點有100多名工作人員,包括醫生、警察、社區工作者……如果我們還在恩施,乾的也是類似工作。

  老公完全贊同我的想法,我們立即跟這裡的負責人王亞非說了。沒多久,他通知我們很高興接收兩個“新兵”。

  很快,我倆隔離觀察期滿,身體指標合格可以外出了。2月15日,王亞非給我們送來了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我們負責為隔離點的住客們送餐。

  這雖然是個簡單的工作,但我乾得很認真,儘量快速地把飯送到大家房門口。

  現在我的心情很平和,閒下來就願意跟肚子裡的寶寶說說話。我在想,等寶寶出生長大了,得給小傢伙好好講講這段奇特的經歷。(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