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網互動”不等於“報網融合”

黃柱

回溯網絡參與給報業帶來的採編模式轉變,大體經歷了“互動—滾動—融合”的過程,當然,滾動與融合還只是部分先鋒媒體的探索和試驗。

紙質媒體與網絡、手機等新媒體融合,不是面對新媒體衝擊的被動應付,而是對新技術、新傳播手段的主動運用,是從報紙長遠發展考慮所做的一種戰略選擇。

從互動到滾動

在這樣的戰略選擇下,“報網互動”就是報紙對自身資源進行優化重組的開端。

在報網互動的初級階段,面對互聯網這一新興傳播技術,傳統媒體不會坐等新媒體接盤。報紙的第一反應就是開設報紙的電子版,將報紙刊登的內容簡單貼到網站上。報紙電子版成了簡單的資料庫,這種方式只是簡單機械地對新技術的運用,報紙的讀者沒必要再到網上去看一遍同樣的內容,而網民也更喜歡瀏覽各大門戶網站對所有大眾媒體新聞的摘編。因此,報紙的電子版充其量只是一個資料庫,一個為商業門戶網站省去了將報紙內容錄入網絡的麻煩的資料庫,對報紙的發展沒有太大的意義。

也有不少報紙選擇嘗試乾脆自辦門戶網站,以本報新聞資源為主,成立專門機構,欲與商業門戶網站一爭高下。

但是,自辦門戶網站需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和資金成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短期內卻無法保證。尤其是面對已經運作多年的大型商業門戶網站,根本無法形成優勢,無法體現報紙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報紙自辦門戶網站成了費力不討好。

報紙和新聞網站是分開運行的,兩個部門,兩批採編人員,根據報道需要開設互動欄目或互動版面,全國報業大體類似。

隨著報網互動進入常態,報社必然提出深層次的融合要求,於是出現了滾動新聞。

從滾動到融合

對於新聞來說,報網結合‘滾動’起來後,傳統媒體核心競爭力發生了鉅變。延長了新聞產業鏈條,突破了傳統媒體從前在時間、空間及影像表現方面受到的侷限。雖然它繼承了傳統媒體強烈的策劃意識、整合意識、莊重感和攜帶方便等特性,使新聞產品的傳達媒介具有了豐富性和可選擇性。

然而,網還是網,報還是報,新老媒體作為兩個機構的客觀現實使這種“滾動”僅僅成為“互動”的升級版,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報網互動仍是報紙應用網絡的過渡產品。

到底什麼是報網融合?它是一種報紙與新媒體的互相融合,是傳統新聞採集製作者對新技術的主動運用。

報即網,網即報,終端延伸到網絡,報紙和網站都能提供各自的優勢,搭建信源、與受眾互動等共享平臺,實現資源優化、聯手行動,使彼此的核心競爭力都得到提高的才是報網融合。報紙與網站實現雙贏的才是報網融合。

“報網互動”與“報網融合”的差異性

簡單地可將報網互動理解為報紙、網絡兩大主體結合的初級階段,也是報紙主體意識到網絡技術的先進性,從自身意願出發作出的主動改變;而報網融合則是報紙、網絡兩大主體結合的深度階段,兩者界限逐漸消失,且從報紙主導轉為網絡主導。

兩者涉及要素也存在明顯差別,報網互動主要涉及要素是載體,即將報紙內容從紙媒平臺原封不動地轉移到網絡平臺上。報網融合涉及的要素十分豐富,包括內容生產、技術運用和維護、資本營銷、市場發行等。

兩者之間的最大不同在於流程構造。很顯然,報網互動的流程是先報後網,即新聞內容的生產以報紙媒體為依據,通過記者採訪、編輯整理、審核校驗、印刷發行等一系列操作之後,才能將內容轉成數字化產品。而報網融合充分利用了媒體融合的優勢,不僅擴大了新聞來源,也重構了生產機制、審核機制和傳播機制,報紙與網絡呈現“二元化”分離運轉格局。

跳出“報網融合”看融合

從字面上看,報網融合指的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事實上,報網融合是範圍更大的產業融合、社會融合的一部分,也是組織融合的一部分。

紙質媒體與新興媒體有機融合,將使受眾在獲取新聞信息的速度、數量和質量上實現動態平衡。面對新媒體上的海量信息,讀者很容易迷失其中,社交媒體和客戶端的流行,尤其加重了這一趨勢。融合後的紙質媒體,將成為網上海量信息的導航儀,為受眾提供最重要、最精華、最可信賴的閱讀指引,它與新興媒體各司其職,相互作用,為受眾提供完整的新聞信息服務。

雖然,電視、廣播及不斷萎縮的報紙、期刊等傳統“四大媒體”依然擁有不容輕覷的實力,但是,從使用量來看,名副其實的“四大媒體”首先是掌上移動小屏(手機)、PC屏,然後才是電視大屏,以及報刊。

從需求側來說,當下的用戶是典型的“多任務處理”模式,在出行、上課、上班、吃喝、旅遊、購物等各種事務的間隙,碎片化地頻繁使用手機,通過手機聊天、娛樂、看新聞、刷微博和微信、購物。智能手機作為一種複合型平臺,集成了通信工具、上網工具、攝製工具、娛樂工具和支付工具、身份識別工具等各種功能,改變了用戶生成和使用信息的介質渠道選擇。有了手機之後,信息空間或現實場域,隨時切換,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在4G及行將到來的5G網絡支持下,用戶對手機的黏性越發牢固。

再從供給側來看,傳統媒體遇到了來自兩個方面的強有力競爭者。一是來自“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少數出類拔萃的自媒體具有高超的內容生產及營銷能力。傳統媒體作為內容生產者,其產量佔比在下降。二是來自以“智能聚合”“智能推薦”為利器的商業平臺,商業平臺雖然不是媒體但勝似媒體,具有很強的媒體屬性。從流量看,聚合類和門戶類平臺的手機新聞客戶端優勢明顯。媒體作為內容分發者,其地位也被動搖。用戶變得難以到達,他們隱身在各種屏幕的背後。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內容生產者和內容分發者的進一步分離。對於媒體行業來說,不僅是硬件方面的智能手機屏、PC、平板及互聯網被掌握在電信及網絡運營商和設備製造商的手裡,而且內容的生產要應對自媒體的崛起,內容的分發要與平臺方進行博弈,內容生產的節奏、渠道和平臺皆已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媒體不再是從內容、渠道到衍生服務的全鏈條的提供商,更像是一個張揚著“內容為王”的旗幟的圖文音視頻提供商。伴隨著互聯網化走向縱深,傳統媒體行業開始感受到了焦灼和陣痛。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被推到了時代的前臺。

因此,今後融合發展後的媒體,既不是單純的新媒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紙質媒體,而是融合之後的“融媒體”。“融媒體”最符合廣大受眾的需求。

當下報網融合已不算是一個新問題,但卻是一種新常態,是我國傳統媒體產業改革轉型和優化升級的內在需求,是從屬於媒介融合的一個分支,是紙媒形式向數字化出版靠攏的必然結果。(作者系湖南融合經濟促進中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