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海上先鋒艇"跳幫抓俘虜、迫敵艦投降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伴隨著恢弘激昂的《鋼鐵洪流進行曲》,100面功勳榮譽戰旗重新集結、整齊列陣,氣勢如虹通過天安門廣場,成為此次規模空前的大閱兵重要亮點之一。

本系列文章將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為您逐一介紹這100面戰旗背後的歷史,由於能力、時間與精力所限,內容依然可能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正,並接受我們最誠摯的道歉。

100面功勳榮譽戰旗背後的歷史(9)——海上先鋒艇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從國防部1965年5月授稱號至今,“海上先鋒艇”先後4次換裝,在海戰場上一路破浪前行,創下多項輝煌戰績,如今已經有了第四代傳人。

“海上先鋒艇”,最早是一艘從國民黨手裡繳獲的、由日本製造的、1935年下水的木殼驅潛艇,原名“高明”號,後命名為“先鋒”號、“先鋒1號”(3-541艇)。1965年,木殼驅潛艇退役,更換了一艘由我國製造的鐵殼高速護衛艇,舷號598(後改為7319)。1985年,高速護衛艇退役,更換一艘我國的鐵殼獵潛艇,舷號為674,命名為平南艇。2007年8月27日,平南艇退役,037II型導彈護衛艇新會艇(弦號775)繼承海上先鋒艇榮譽稱號。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人民海軍成立後的第一個戰役是1950年5月25日,由南海艦隊的前身——廣東軍區江防艦隊協同陸軍某師進行的萬山群島戰役。

萬山群島位於我國第五大河珠江口外,共有40多個島嶼,遍佈於香港與澳門之間的海面上。1950年4月我軍攻克海南島後,在萬山群島出現了海軍第三艦隊、第四巡防處和秀英巡防處、一個陸戰團、一個由海匪組成的“廣東突擊軍”共3000餘人。有護衛艦、登陸艦、掃雷艦和炮艇等各種艦艇30多艘,總共1萬多噸。

當時江防艦隊只有5艘炮艇,9艘登陸艦,總噸位不到1000噸,而且有的艦艇是用商船改裝的,又小、又舊、又慢。論噸位,對方艦艇是我軍的十倍;論火力,對方比我軍強幾十倍;論數量,對方艦艇是我軍的一倍多;論速度,對方更佔有明顯優勢;論技術,對方是經過專門訓練的“水兵油子”,而我軍大都是陸軍中改編來的“旱鴨子”。很顯然萬山群島戰役是一場“以卵擊石”的惡仗。

如何拿下萬山群島呢?我軍確定了出奇制勝、猛打猛衝“逐島攻擊,穩步前進”的方針,把佔領垃圾尾周圍諸島,奇襲對方艦艇泊地,做為戰役主攻目標。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海軍在廣州南海艦隊機關駐地舉行“海上先鋒艇”命名大會

垃圾尾島是萬山群島諸島嶼中的一組重要島嶼。它位於珠江口東側,是廣州、黃埔及珠江各港出海的門戶,香港和澳門位於左右,隔海相望,是海上、空中航線的要衝,我國南大門的重要鎖鑰,對方的萬山群島防衛司令部就設在那裡。垃圾尾島有一個可以停泊十多艘艦艇的良好港灣,叫馬灣,對方的艦艇主力都駐泊在這裡。因此,打掉馬灣敵人的艦艇,佔領垃圾尾島,是解放萬山群島的關鍵一招。

5月25日2時,我軍的“先鋒號”、“解放號”、“奮鬥號”、桂山號”等6艘艦艇從唐家灣起航,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夜航,神奇般出現在垃圾尾島馬灣口水域。“先鋒號”勇敢接敵,一直開到了離敵人25號炮艇只有幾十米的地方,突然開火。第一炮打上去,就把敵人的指揮台給打掉了。敵船招架不住,調向逃跑。“先鋒號”上所有槍炮對著這個炮艇一陣猛打。當兩艘船很接近的時候,排長藺善祿帶著戰士站在船舷邊,向敵方甩手榴彈。“先鋒號”官兵端著衝鋒槍跳上敵艦吼道:“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你們趕快投降!”,迫使其繳械投降,後又協同“解放”號炮艇擊沉敵26號炮艇。首創小艇打大艦,以劣勢裝備戰勝敵優勢裝備的成功戰例,取得了跳幫抓俘虜、迫敵艦投降的光輝戰果。

憑藉著在萬山海戰中的英勇表現,“先鋒號”榮立大功一次,並在1965年5月24日,被國防部正式授予“海上先鋒艇”稱號。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1965年8月6日,第二代“海上先鋒艇”598艇,作為指揮艇參加“八·六”海戰,取得了擊沉敵“章江”“劍門”2艘獵潛艦,擊斃敵170餘人,俘虜33人的驕人戰績,取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海軍最大一次海上殲滅戰的勝利,創下了我海戰史以小打大的經典戰例。戰後,598艇榮立集體一等功。戰鬥結束後,國防部通令嘉獎參戰部隊,該艇再次榮立一等功。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自組建以來,“海上先鋒艇”出色地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各項任務,多次受到上級首長和機關的表彰,1965年5月24日,被國防部授予“海上先鋒艇”榮譽稱號。

1950年,榮立集體一大功、二小功,獲“英勇機智”獎旗一面。

1951年,榮立集體四等功、三等功,獲海軍“親密團結,戰勝颱風,堅決完成任務”獎旗一面。

1953年,榮立集體二等功,獲“保持光榮、發揚光榮”獎旗一面,“英勇勝敵”獎旗一面。

1956年,獲艦隊“一級安全航行”獎旗一面。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1969年4月,官兵在黃埔修船時,參觀萬山海戰功臣炮艇“先鋒一號”

1961年,獲“安全航行”銀盃一座。

1965年,榮立集體一等功。

1979年,因戰備訓練工作成績突出榮立集體三等功;安全航行29年,受到海軍表彰。

1983年,獲海軍授予的“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1985年,被評為南海艦隊專業競賽尖子單位。

1997年,被艦隊評為先進黨支部。

2000年,被水警區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

2002年,被基地、水警區評為先進黨支部。

2003年被水警區評為管理先進單位,基地先進艦連。

2005年基地裝備檢查三等獎。

2006年軍事訓練一級單位、艦隊裝備檢查第一名、基層先進黨組織、艦隊基層建設標兵單位。

2007年8月,駐汕海軍某部新會艇繼承了國防部授予的“海上先鋒艇”榮譽稱號。

2008年水警區裝備管理檢查第一名。

2009年水警區裝備管理檢查第一名、

2010年水警區裝備管理檢查第一名。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海上先鋒艇發射導彈

多年來,還先後被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後勤財務管理先進單位、裝備管理先進單位,為部隊輸送了大批的優秀幹部和骨幹,有一大批幹部戰士立功受獎。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第四代海上先鋒艇“新會”艇

“海上先鋒艇”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建設實踐中,培養和創造了具有海軍特色的“海上先鋒精神”,成為部隊建設的一面旗幟,成為部隊凝聚軍心、鼓舞士氣、戰勝強敵的寶貴精神財富和獨特的政治優勢,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官兵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