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定調險資入市鬆綁 A股萬億增量資金可期


  原標題:監管定調險資入市鬆綁,A股萬億增量資金可期

  假設險資可投資比例放寬到40%,未來一年將有萬億增量資金入市。

  傳言許久的險資入市上限比例提升,終於獲得監管確認。

  3月22日上午,國新辦就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將深化保險資金市場化改革,允許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的、資產匹配度較好的保險公司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突破30%上限。

  “我瞭解到很多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保險公司都快接近30%的投資上限了,因為還包括了股票基金和股權投資以及波動性不太大的一些品種。”北京一家險資機構人士告訴第一財經。

  業內人士保守估計,假設險資可投資比例放寬到40%,未來一年將有萬億增量資金入市。

  保守估計萬億增量資金入市

  “下一步銀保監會也會積極支持保險公司遵循市場化的原則依法合規地開展投資運作,開展長期穩健的價值投資,同時還會深化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化改革,在審慎監管的原則下,賦予保險公司更多的自主權。”周亮表示。

  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底,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為18.85萬億元,其中投資於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43萬億元,佔到可投資餘額的比例為12.89%。

  “假設一些險資的可投資比例提升到40%,按照目前險資的入市比例,那就意味著約有近8100億元的增量資金入市。”有業內人士粗略計算。

  某券商策略分析師也表示,“隨著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保守估計年增長2萬億元,將為A股每年帶來兩千億級別的增量資金。”

  也就是說,保守估計,在險資可投資比例放寬到40%的前提下,未來一年將有萬億增量資金入市。

  2019年三季報統計顯示,剔除中國人壽(25.300, 0.00, 0.00%)集團對中國人壽的持股和中國平安(69.000, 0.00, 0.00%)集團對平安銀行(12.520,0.00, 0.00%)的持股數據,按照持股比例計算,保險資金的前二十大重倉股包括金地集團(12.830, 0.00, 0.00%)、金融街(6.620, 0.00, 0.00%)、南玻A(4.790, 0.00, 0.00%)等。從重倉股來看,保險資金偏好流動性好、業績相對穩定的個股。

  3月22日下午,中國太保(27.200, 0.00, 0.00%)(601601.SH)公佈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中國太保2019年投資資產合計為1.42萬億元,其中權益類資產投資2221.35億元,佔比15.7%,進一步來看,核心權益(權益基金+股票)佔比8.3%。

  “每家公司都會有自己的考慮,在極端市場波動情況下也要有正收益,在這個前提下,儘量參與二級市場的投資。總的來說,幾家上市險企的投資理念已經非常成熟,在市場特別便宜的時候會加一點,估值高的時候就會減一些。”上述北京險資人士進一步稱。

  大成深證成長40基金經理張鍾玉向第一財經表示,從長期來看,目前是非常好的配置時點。由於不斷下跌,A股“核心資產”的估值已經非常便宜。

  估值存在優勢,槓桿風險無虞

  在上述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也表示,目前A股整體估值比較低,市場流動性充裕,投資價值顯現。

  東方財富(16.880, 0.00, 0.00%)choice統計顯示,截至3月22日,上證綜指PE為11.89倍,上證50則只有8.62倍,滬深300為11.1倍。

  第一財經進一步統計發現,與2015年牛市最高位置相比,上證綜指目前估值在53.4%分位、上證50在58.4%分位,創業板指則在38.9%分位。

  與美股相比,即便美股經過近期大幅下跌,A股估值相比美股仍有明顯優勢。標普500最新的PE為16.2倍,僅小幅低於2005年以來的均值18.7倍。反觀A股,滬深300 11.1倍的PE,大幅低於2005年以來的均值16.5倍。

  不僅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目前A股的槓桿水平已經大幅降低,高槓杆風險基本無虞。

  李超也介紹,當前股票市場的槓桿資金總量跟2015年高峰時相比,已經下降了80%。另外,證監會對股票質押風險採取了降存量、控增量等一系列措施,主要的風險指標趨勢性好轉,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數量較高峰時期,已經下降了1/3。

  統計顯示,剛剛過去的這一週,兩融餘額環比減少。兩融餘額為10943.9億元,環比減少208億元,市值佔比為2.4%。其中融資買入額3077.4億元,佔成交額比重為8.9%。

  此外,剛剛過去這一週,質押市值為46012.97 億元,比上週減少了3337.22 億元,質押股本佔總股本比例降為8.33%。

  “不用過分擔心槓桿風險。我們要知道,目前的情況和2015年的極端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槓桿比例肯定比那時候低,而目前撤離的外資也是不用槓桿的,流動性非常好。”張鍾玉向第一財經表示。

  第一財經也注意到,儘管外資在過去一週處於淨流出,但借道ETF抄底的資金卻逆勢而上。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股票ETF資金測算模型計算顯示,截至3月20日收盤,過去一週滬指跌幅4.91%,接近340億元資金借道股票ETF入市。

  進一步來看,在市場調整中,科技類ETF保持了較高熱度。其中,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吸金45億元;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國泰CES半導體ETF、銀華中證5G通信主題ETF也分別吸金18億、16億和15億元。

  海通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A股估值已經具有明顯優勢,往後看市場要重回升勢還需要等待兩個條件:一是海外疫情和金融市場穩定,二是國內基本面數據回升。

  “外資目前在A股的佔比還比較低,MSCI及富時等國際指數對A股的納入比例還不是很高,外資流入A股的長期趨勢是不會改變的。例如MSCI中國A股質優價值100指數就是以價值因子+質量因子優選中國核心龍頭資產的代表指數。一旦度過艱難時期,外資迴流時,跟蹤此類指數的基金應會是其較優選擇。”張鍾玉稱。

  3月23日,富時羅素A股第一階段第三批次納入正式生效,業內預計,2020年外資淨流入將達3000億元,市場回調後白馬股配置吸引力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