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焦家門的弟子以及他兒子的弟子們在我國相聲界數量眾多而且地位很高。張壽臣是焦德海的徒弟,趙佩茹是焦德海的學生,焦少海的徒弟,新世紀 屆的中興祖郭德綱就是本支成員。該門戶相聲名家太多,我們簡單介紹幾位,不耽誤大家看譜。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趙佩茹

趙佩茹是相聲第六代寶字輩門長,他師從焦少海,從小又接受焦德海的傳授。因此趙佩茹的能耐很大,有人說他是“大量活的”,這個評價不準確,還是通天教主更為適合。趙佩茹業務極其精熟,是將捧哏上升到專業藝術層次的第一人。他的門下徒弟也極為出息,李伯祥、高英培和侯耀文等人都是文字輩的翹楚。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趙心敏

趙心敏(1923—1984.12),相聲第七代文字輩門長,師從相聲名家李潔塵。說,學,逗,唱四門基本功俱佳,得到同行的稱讚和佩服。趙心敏使活感覺是外鬆內緊,他的藝術觀在於觀眾聽來不能覺得累。趙心敏過了文革剛剛恢復了藝術青春,卻患病辭世,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存世作品極少,但窺一豹而知全身,通過《錯誤不在我身上》,《打燈謎》,《拔牙》等少數幾個相聲段子,已可使人領略到其藝術魅力。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李伯祥

李伯祥,男,1938年生於北京,自幼隨父李潔塵學說相聲。6歲時在南京貢院街金谷茶園首次登臺演出,藝名小神童。1949年他由北京啟明茶社到天津小梨園、玉壺春等處演出。同年冬天拜趙佩茹為師。1979年被天津市曲藝團聘為相聲教師,1990年中央電視臺錄製了他分別與孫少臣、杜國芝合作表演的傳統相聲數十段並存檔。1997年天津的中華曲苑、天津名流茶館恢復相聲大會的演出,作為“攢底”的演員,李伯祥幾個月演出的節目不重複,展示了他活路寬的深厚功底。60多年的舞臺實踐,他逐漸形成了“快、爆、脆、準”的藝術風格。他早年嗓子好,說唱並茂,後因嗓音失潤,專以說功見長,特別是貫口活兒更見功力。退休後經常在一些重大的演出活動中露面表演精彩節目,至今活躍在舞臺。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常貴田

生於相聲世家,相聲大師常連安長孫,小蘑菇常寶堃長子。海政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藝術指導。1954年拜趙佩茹先生為師學習相聲。1958年入伍中國 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副軍級)。多年來,他走遍祖國各地,成為國內廣大觀眾喜愛的笑星。常貴田老師不但有深厚的傳統相聲基礎,而且能自編自演 創作新的相聲作品。如《喇叭聲聲》、《動力研究》、《帽子工廠》、《祝你成功》等,均被評為優秀作品。徒弟:李志有、朱海堂、張勇、張令奇。2018年11月30日零時38分,常貴田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高英培

高英培(1928年-2002年2月14日) ,農曆戊辰年生, 著名相聲演員,相聲表演藝術家,天津市人。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笑星之一。曾任北京市第八屆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代表作品:《跟誰對著幹》、《教訓》、《不正之風》、《大家研究》、《釣魚》、《歡迎批評》、《八扇屏》、《山東話》、《白事會》、《離婚》、《英雄島》、《皆大歡喜》、《好阿姨》、《彆扭話》。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侯耀文

(1948年7月17日-2007年6月23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相聲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鐵路文工團黨委委員、副總團長兼說唱團團長。自幼受其父侯寶林的薰陶,1960年登臺,有四十七年的藝齡,他的表演生動幽默、個性鮮明,獨樹一幟,其相聲作品在海內外影響廣泛,代表作品有《戲曲漫談》《口吐蓮花》《京九演義》等,曾經參加過十一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1985年成為“全國十大笑星”之一,1993年獲美國華美藝術學會頒發的 “國際藝術成就證書”,1996年榮獲文化部“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等多項榮譽 。 參演的電視劇《不負天職》於2009年上映,在劇中飾老鋏鉗。2007年6月23日,因突發心源性心臟病於北京昌平區玫瑰園別墅家中病逝,享年59歲。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李嘉存

李嘉存,回族,1954年生於北京珠市口四聖廟。演員。自幼酷愛藝術,少時受家庭的薰陶,熱愛京劇,曾在戲校學過武生花臉,後因”文革”輟學。作品有《甄三》、《宰相劉羅鍋》等。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劉亞津

劉亞津1959年1月2日出生於中國天津市,自幼開始學習相聲、京劇等傳統藝術,1978年進入天津市曲藝團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劉文亨

劉文亨(1937-2001),男,相聲演員,相聲藝人劉廣文之子,天津人。自幼隨父劉廣文生活在相聲場子中。12歲正式拜楊少奎為師開始學藝,先後在天津鳥市、東興市場等地演出。1958年參加天津市和平區曲藝雜技團,曾受馬三立、侯寶林、趙佩茹、閆笑儒等人的指教。文革的十年浩劫,他被下放到一家工廠當了工人。1979年加入天津市實驗曲藝雜技團,後到天津北方曲藝學校任教。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李潤傑

李潤傑(1917年一1990年10月11日),著名快板書表演藝術家、“李派”快板創始人、曲藝作家、曲藝改革家。 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曲藝團副團長、中國曲協常務理事、天津曲協理事。其子李少傑也為著名相聲快板書演員。1990年10月11日,李潤傑在天津逝世,享年73歲。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郭德綱

暫不過多介紹,無論從徒弟的數量還是在對相聲的貢獻都應該開篇立業地單獨介紹(包括圖譜),未完待續。。。

該門戶還有很多名家不一一貼圖了,包括苗阜總掛在嘴邊的陝派相聲始祖張玉堂、著名主持人趙寶樂、姜昆的鐵搭檔戴志誠、相聲圈“名氣很大”的丁文元(少馬爺的功勞)、相聲軼事作家孫福海、張壽臣的公子張立林等等。

焦少海,著名相聲藝人焦德海之子。焦德海的藝術特色是言語含義雋永,臺風穩健,據說能說200段相聲。焦少海得其父傳授,擅於表演對口相聲,但因人緣不佳,結不成相聲對子,於是收徒趙佩茹(戲法藝人趙希賢之子),取名小齡童,師徒合作說相聲。小齡童出師以後,藝名大噪,單立門戶,但對其師焦少海照顧備至,傳為曲壇佳話。焦少海也曾拜師習學評書《永慶昇平》,可惜未能成功,於是仍改回本行說相聲。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焦少海支派),郭德綱的太師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