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農村就業“緩衝池”作用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返崗意願明顯增強。各地可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鼓勵他們返崗就業。可針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人員出臺一次性創業補貼、貸款貼息、所得稅減免、創業風險補償等政策,適度放寬註冊場地、經營資質、土地佔用等方面的審批條件。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工作,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筆者認為,可增強農村的就業吸納能力,綜合施策,發揮好農村在穩就業過程中的“緩衝池”作用。

從目前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返崗意願明顯增強。各地可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鼓勵他們返崗就業。同時,還可以鼓勵就近就業創業,讓務工人員看到更多擇業機會。一是支持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聚焦農村土地、經營制度、產權制度等領域進一步釋放改革信號,鼓勵社會資本“下鄉”。二是完善轉移就業銜接機制。加快推動社保關係資格互認和無障礙轉移接續;放寬外來人員在城市購房、落戶、子女上學等方面的條件。三是建立人才發掘遴選機制。對返鄉創業就業的本科以上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參照大學生村官有關政策,在繼續深造、職稱評定、公職崗位錄用等方面給予一定優待;加大村“兩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返鄉優秀人才的吸納力度。

從中期看,可擴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帶動民間投資和社會就業。可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特別要聚焦信息網絡、智慧體系、冷鏈物流、電子交易等服務型設施,擴大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這不僅能迅速帶動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緩解就業壓力,還有利於消除市場壁壘、促進要素流動,確保城鄉之間發展機會公平。在這一過程中,可發行專項債或採取“專項債+PPP”模式籌措建設資金,減輕財政短期支出壓力。

從長期看,可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帶動返鄉就業創業。近年來,農村生活環境大為改觀,但產業生態還不成熟,對人才吸引力不足,亟待進一步完善機制,為返鄉就業創業提供優質服務。一是要擴大後續培訓力度。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計劃,進一步加大特色農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專業領域的培訓力度,培養一批致富能手、專業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二是推動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支持農民住房財產權、承包地經營權、集體資產股權、林權等有序流轉和擔保融資;鼓勵發展農業保險、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完善涉農風險分擔補償機制;支持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機構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擔保、低利率、長週期的普惠金融產品,更好滿足農村創業主體個性化融資需求。三是制定農村創業優待政策。可針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人員出臺一次性創業補貼、貸款貼息、所得稅減免、創業風險補償等政策,適度放寬註冊場地、經營資質、土地佔用等方面的審批條件。

(作者張琦 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後)

原標題:發揮好農村就業“緩衝池”作用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