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俏:以品牌發展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觀察中國經濟不能只看經濟增速,更要看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即要看全要素生產率增速、產業和就業結構、微觀經濟活力、收入分配格局、居民收入水平、全球價值鏈定位、研發強度和創新能力等的呈現。反映在結構層面上的經濟,可以更真實地反映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規模導向型經營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

  中國經濟的微觀基礎,即企業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經濟的活力。經過改革開放40餘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按營業收入衡量的全球規模最大的500個企業暨《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已經有129家企業來自中國,中國的全球500強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美國。

  但是我們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在經歷了40餘年高速發展後,支撐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諸多因素開始逐步弱化。多年高速增長積累的結構性痼疾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生增長動能轉換使得繼續依靠要素投入的傳統增長邏輯受到挑戰,簡單的以要素投入為特點的規模導向型的企業經營模式不再適用新時代的到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一階段必須堅持把改革發力點轉移到調整經濟結構和尋找新的增長動能方面,我國發展模式需要從以往的速度規模型經濟增長向質量效益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

  需要催生具備價值創造能力的企業

  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全新的經濟微觀基礎。儘管中國企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規模上的崛起,但是我們的企業在投資資本收益率即價值創造方面還沒有呈現出令人信服的表現,而擁有一批投資資本收益率高、能夠創造價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如何打造具備價值創造能力的企業?在這裡,價值創造不僅僅是為股東創造價值,從而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價值創造也包括為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包括員工、客戶、供貨商、社區等提供長久的福祉。這樣的企業,不僅展示出市場價值創造的能力,更多展現出定義美好的能力和實現美好的能力,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能力。顯然,單純財務和市場指標(例如利潤率、市值以及投資資本收益率等)只能反映企業一部分價值創造能力。我們需要能夠全面衡量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和市場接受程度的綜合統計測度,並以此為基準,將提升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經濟在這個測度上的表現作為目標,全面提升中國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實現高質量發展。

  科學的品牌創建模式加速企業升級

  企業品牌的創建能力和競爭能力,如果找到科學、系統的衡量方法,可以成為反映中國經濟微觀基礎變遷的綜合測度。令人振奮的是,由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研究院發佈的“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沿著這一方向做了極具價值和開拓性的嘗試。通過對兩萬多家中國企業的數據收集,全面運用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以結果性數據替代先驗性指標,該指數系統在研究工作的底層邏輯和品牌評價的研究方法等維度做了前沿創新和積極探索。例如,在計算中國企業品牌指數數值時,該系統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對企業“創新引領”“綜合實力”“市場認同”“盈利能力”“社會責任”和“用戶美譽”6個維度進行量化評價。值得指出的是,這6個維度涵括了企業廣義價值創造能力的方方面面,為新時代中國企業升級提供了價值引領和問題診斷。

  在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消費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5G、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等正在重塑中國經濟增長邏輯的當下,中國企業吹響高質量發展的號角。以品牌發展為抓手,在正確的價值引領下,通過對發展中出現問題的診斷和破解,中國必將湧現出一批走向世界的品牌企業,為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