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迷失的思維,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一部訪談筆記,在完整版開始有這樣一段介紹:

他喜歡問為什麼,但不是哲學家

他喜歡探究心理,但不是心理學家

他喜歡追問世界本源,但不是歷史學家

他喜歡動物,但從不去動物園

他是個探險家,但不怎麼旅遊

他寫過暢銷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他喜歡白色,金屬色和銀色

他喜歡用“貪婪”形容自己

他喜歡自己制定規則

他堅信自己能拯救世界

他誰也不是

但他誰都是

高銘

70年代,生於北京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迷失的思維,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高銘是誰?在我的想象裡,他應該是有著冷漠疏離的外表,深邃的眼神,有著別人看不懂的深刻和思緒。可當我第一次看見他的照片,我才意識到,我在無意中塑造了一個符合他的形象。

照片中的高銘戴著黑框眼鏡,留著一小撮鬍子,渾身散發著一種藝術工作者的氣息,我怎麼也不能將他和他的作品聯繫起來。後來才知道他的本職工作竟然是一名影視策劃,這就不難解釋他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質了。

2004年純粹出於好奇,他開始接觸精神病人,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窺探精神病人的非正常世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與精神病人聊天成了他的樂趣。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迷失的思維,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2010年出版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就是他的訪談筆記,這本書被譽為 “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是他與另一個特殊群體的對話。2015年的時候,在五年的沉澱之後又推出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完整版)》,這次,他帶著10個從未公開的篇章。

這本書火了,不僅僅因為它所描寫群體的特殊性,更是因為它揭開了不同人眼裡的世界的樣子,在精神病人的眼裡,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高銘一個人去看了不同的世界,這聽起來匪夷所思。

丹麥著名的批評波蘭克斯曾有過這樣的一段論述,他說“人心並不是平靜的池塘,並不是牧歌式的林間湖泊,它是一片海洋,海洋的裡邊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書中的許多對話讓人後背發涼,因為或多或少,大家似乎在其中看到了自己,高銘與精神病人對話時的驚訝,疑問,震驚甚至是懷疑,同樣的讓讀者感同身受,讓人不禁懷疑自己。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迷失的思維,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所以無論是最初版,還是刪減版都會標註這樣的句子:無論你看到了什麼,都請不要對號入座。我想,也許正是因為代入感太強,所以有10章被塵封了,後來,又被解鎖了,也許是作者自己解鎖了自己的思維,也就解鎖了內容。

語言和文字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但思維卻能夠決定武器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思維則是用來反應存在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無意識的陷入自己的思維迷局,自己走不出去,也不希望別人走進來。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迷失的思維,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面對同樣的一個問題,也許大家一瞬間有同樣的想法,但有人一閃而過,有人被吸引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不斷思考追逐糾結和掙扎的過程中,有人一念超脫豁然開朗,或者說自己給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一個窗口,一讓自己走出來成為自己的機會,有人卻陷入自己的思維困局,意識迷海里,不願抽離。漸漸的分不清現實和意識,越走越深。

越來越吸引你意識的不同世界,其實從來取決於你自己怎麼選擇。這一切,沒有對錯真假,不過是人的意識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印象發生了改變而已,與大多數人選擇接受和看到的東西不同而已。人的意識,人的思維是沒有限制的,這和那句“世界誰上沒有不能被認識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之物”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迷失的思維,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在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中,有很多次,他都在訪談記錄的最後問自己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無?而他的自問自答永遠是“我不知道。”這讓人不得不佩服,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懷疑和疑問,但也知道有些問題是不需要答案的,或者說是沒有答案的,面對這種情況,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從自己的思維困局裡抽離出來。

過度的思考和無休止的追問毫無疑問,會讓你將意識當成存在,雖然我們並不知道這樣的意識究竟是源於何處,又是否真的存在,只是我們尚未發現而已,畢竟,我們歷來對自己不能認識的事物都是以否定的態度開始認識的。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迷失的思維,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如何把握真理和謬誤的界限,又如何界定“天才”和“瘋子”,從來都是由“認識和可知”。所以,無論是何種思維存在,都不得不把握一個良好的“度”,這個“度”就是你能從自己的思維迷局走出使之向可知轉化還是你陷入自己的思維意識裡走不出來從而讓可能變成虛無的界限。

在這本書中你會看見各種各樣的認識和各種各樣的思維,我們不能確定這些所謂的精神病人口中所描述的是“存在的主觀映像”還是他們陷入了自己的“思維意識“裡,自己將“想象意識”當成了“存在意識”,也就是將“主觀能動”當作“現實存在”而深陷其中走不出來,但我們能確定的是那一定是我們尚未認識之物。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迷失的思維,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我們對同一事物的直接感覺也是不同的,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是有一些差異的,我們是無法彌補個體之間的這種差異的,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字,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東西,這就是存在的意義 。如果有一天,大家對所有的東西都有同樣的反應和認識,那才是出現大問題了。

思維意識真的就只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印象所做的客觀反應嗎?我不知道,世界本來就是充滿驚奇和意外的,而我們每個人從本質來說,也許都是“瘋子,”只不過人腦的機能也就是我們的意識,不同的敏感度,讓大家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迷失的思維,一念豁然,一念深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