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話”促發幼兒多元表徵

“童畫童語課程”(以下簡稱“語畫課程”)是基於對話教育理念而構建的課程。在課程的構建中,我們關注“兒童的一百種語言”,利用三種媒介——“與畫對話”“與書對話”“與樂對話”,來觸發幼兒的多元表徵。通過這三種媒介,我們和幼兒一同構建平等的對話世界。

對話的過程,能有效激發幼兒的自主表現,幼兒結合各自的情緒情感、生活體驗,想象和創造出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和形式,在不同層面上交織、互動,由此幫助每個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碰觸到的,轉化為自身的經驗,以自己的學習方式感受、表達、創造。

三種媒介——

觸發幼兒多元表徵的對話世界

“與畫對話”“與書對話”“與樂對話”,這三種媒介不僅作用於我們與幼兒一同構建的環境、教學、遊戲,同時所有的這些手段又回溯到三種媒介當中,在不斷的對話中,更好地幫助我們去支持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第一種媒介:“與畫對話”。在“與畫對話”中,從課程目標與理念出發,結合幼兒原有經驗,如幼兒的繪畫表現、審美力、與藝術作品接觸的經歷等,分析名畫中的表現手法、色彩、構圖等內容,尋找與幼兒的發展需求相吻合的名畫資源,設計互動對話、激發審美、多維表達的媒介。

“與畫對話”板塊包括印象印跡、空間創玩、符號王國三部分內容。“印象印跡”主要涉及印象派名畫作品,他們提倡走出畫室,深入原野、鄉村、街頭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真實的場景與幼兒的生活相貼近,能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並引起共鳴。“空間創玩”主要涉及蒙德里安、畢加索、草間彌生等畫家名作,作品中的幾何構圖、空間延展,衝擊著幼兒的視覺效果,能讓他們獲得新的“創玩”體驗。“符號王國”主要涉及米羅的名畫作品,作品中簡化了的造型逐漸演化成他自己的圖畫和語言符號,與幼兒的現有繪畫與前書寫表徵方式相契合,能助推幼兒的自我表達。

第二種媒介:“與書對話”。繪本是繪畫語言、文學語言豐富的學習資源,因此,我們將“與書對話”作為重要的表徵媒介之一。“與書對話”包含情緒情感、藝術變奏、品格養成、自然科普四方面內容。“情緒情感”,指向幼兒的情緒情感的表達,包括對親情友情和生命的理解;“藝術變奏”,這一區塊的繪本有豐富的藝術語言,指向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和多樣的書面語言;“品格養成”,基於課程目標,善思冶性,讓幼兒在一個個故事中感受勇敢自信,學習互助合作的方法;“自然科普”,包含富有中國特色的繪本,也囊括了幼兒對於自然、四季和節氣的認知和感受,讓繪本這一媒介更趨向帶給幼兒多元體驗。

第三種媒介:“與樂對話”。“與樂對話”是語畫課程的全新內容板塊。基於幼兒的多元表徵,音樂也是幼兒最為喜愛的百種語言之一。在“與樂對話”板塊設計中,從幼兒對於音樂的情感需求和音樂的情緒特點出發,分為進行如虹、狂歡盛會、輕鬆歡愉、媽媽味道四塊內容。“進行如虹”以進行曲為主,鮮明的節奏感能帶給幼兒強烈的音樂衝擊;“狂歡盛會”飽含的豐富的器樂體驗和熱情變化的風格曲性,能帶給幼兒快樂的情緒;“輕鬆歡愉”板塊的各類舞曲,就像一個個跳躍的符號,能激發幼兒愉悅的體驗,帶給幼兒溫暖;“媽媽味道”板塊,在一場場“搖籃”曲風中,讓幼兒感受被音樂撫慰的美妙。

對話、多元、過程——

提升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理念

我們的評價理念包含“對話”“多元”“過程”這三個關鍵詞。

一是“對話”。對話是平等的,是雙向互動的。管理者、教師、幼兒、家長在互動交流中去生成和構建評價標準,也在不斷的溝通中去改進評價指標,從而去完善課程實施效果,讓課程中的每類成員都具有話語權。

二是“多元”。評價主體多元,管理者、一線教師、幼兒、家長都參與到評價中來。評價方式多元,既有關注幼兒活動過程的學習故事,也有關注教師活動過程的主題審議、課程日記等。評價內容多元,既關注幼兒發展過程,也關注幼兒多元表徵,同時還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注重課程實施對於教師、幼兒、家長的影響。

三是“過程”。我們使用學習故事、幼兒成長手冊、教師發展手冊等載體手段,來關注課程發展的過程。在持續跟進、追蹤的過程中,不斷引領幼兒、教師走向更深度的學習。同時,鼓勵幼兒參與評價過程。在一日生活的研究中,幼兒自我評價是主要形式,包括對自己閱讀習慣、表達習慣、進步幅度等方面的自我感受和表達,這一評價過程也成為研究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幼兒提升多元表達提供新途徑。

基於“對話”“多元”“過程”的評價理念,在效果評價中,我們既關注幼兒的發展,也重視教師的發展,同時也包含了對於課程滿意度的評價舉措。除了常態的幼兒成長記錄、教師發展記錄、隨機訪談、問卷調查方式之外,基於幼兒的多元表徵,也有一些新的舉措和實踐。

三項舉措——

讓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看得見

因為看重過程性評價在改進語畫課程的實施效能、促進教師和幼兒發展方面的重要價值,我們注重幼兒的多元表徵,基於幼兒的視角,通過教師的觀察記錄、各級研討、自我反思、各類訪談記錄、各種調查問卷,來獲得教師、家長、幼兒的想法、觀點和發展軌跡,以此作為優化和調整課程實施實效性的依據。

在實踐中,我們主要採取三項評價舉措——學習故事、“兒童研究書”(幼兒在主題當中的研究所學和所得的記錄)、主題計劃日誌,幫助教師“基於兒童視角”與幼兒對話。

以主題計劃日誌為例。我們的課程是以主題的形式推進的,因此,審議也是課程實施效能的一種評價舉措。其中,主題計劃日誌是伴隨著主題審議開展的教師自我評價和反思工具,通過三個階段的導圖梳理、自我考問、思考跟進等板塊,來幫助教師不斷去推敲、回顧主題行進中的問題。

第一階段:開始主題。包括以下過程:導圖梳理主題來源,確定活動主題的自我考問;預設主題計劃網絡延展內容,探尋主題行進的可能與機會;建立共同的背景經驗,與幼兒、家長一同“介紹主題”。其中,建立共同的背景經驗,主要是為幼兒建立一個共同的背景經驗,幼兒需要對所要進行的主題具有足夠的知識,才能發展其所要探索的問題,從而確定幼兒知道什麼、想知道什麼。

第二階段:發展主題。重新檢查主題計劃網絡圖並與可能增長的經驗相聯結,通過關鍵表徵內容“選擇題”,呈現幼兒所學習到的知識。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做選擇題”的方式,幫助教師去捕捉和了解幼兒的學習痕跡和軌跡。

第三階段:結束主題。幼兒完成工作並概要敘述已經學到的知識。幼兒能夠說明他們已經學到的知識是很重要的,這樣知識就得到了強化,且對個人更具有意義及價值。教師可以和幼兒交流探討,明確分享的主題和方式(和他人分享自己學到了什麼),也可以採取自我考問的方式進行主題的評估,思考如何將它進行得更好。

語畫課程不斷小步遞進,我們的評價也日益豐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享受與幼兒的種種對話,因為,一種記憶,一種驚歎,都來自幼兒的七彩心田;一百種色彩,一百種語言,都來自幼兒的多元表達。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申花實驗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22日第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