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害怕發生"回蜂"?看這裡說的關鍵幾點!

對養蜂稍微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這麼一件事,那就是蜂箱是不能隨便挪動的。如果隨意挪動蜂箱,蜜蜂有可能不會安居於新位置的蜂箱中,反而還會回到原來擺放蜂箱的位置。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有可能導致養蜂人的一些管理措施無法開展,嚴重的還會對蜂群造成一定損失!

其實,這種現象一般稱之為"回蜂",在蜜蜂養殖中所指的回蜂是指在改變蜂巢位置後,新的蜂群中有的蜜蜂對原巢有記憶,在原址與新址的距離不遠的情況下,蜂群中一部分工蜂憑藉記憶飛回原來的蜂群的現象。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回蜂的一些事情!

還在害怕發生

1、 為什麼會有回蜂?

2、 哪些情況下會發生回蜂?

3、 如何避免出現回蜂?

4、 發生回蜂該怎麼辦?


一、為什麼會有回蜂

回蜂一般都是經過認巢試飛後的工蜂,一般以採蜜蜂居多,哺育蜂回蜂比較少。這是因為採集蜂一般對原巢做過認巢飛翔,會對原巢有著專一性,也正因如此,採集蜂才能在採集範圍內找到自己的蜂巢。蜜蜂對於自己的蜂巢位置是不會馬虎的,每隻蜜蜂出巢試飛時,就會對自己蜂巢位置進行定位,而且定位不會隨著時間而磨滅。蜜蜂在採集時,無論飛到什麼地方,都能準確的回到定位的蜂巢,這也是蜜蜂生存的一種本能。

還在害怕發生

二、哪些情況會發生回蜂

從實際養殖來說,一般產生回蜂的情況主要有合併蜂群、分蜂以及蜂群移動這三種。

第一:合併蜂群

合併蜂群的意思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蜂群合併為一個蜂群,由於合併的兩個蜂群原址可能相隔距離比較遠,導致有的蜜蜂在蜂群合併以後會回到原址。這個問題可以通過逐步移動蜂群,讓要合併的蜂群相隔很近的時候再進行合併,這樣可以大量的減少回蜂。

還在害怕發生

第二:分蜂

分蜂就是在一個蜂群群勢發展的足夠強大以後,為了擴大養蜂規模,養蜂人會人為地把已經壯大的蜂群分為兩個或多個蜂群,如果分出的蜂群距離原來的位置比較遠,就容易產生回蜂。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移動原來蜂群或者原地分蜂來解決。

第三:蜂箱位置移動

在飼養蜜蜂時,有時候養蜂人可能需要移動蜂箱的位置,移動的距離也會比較遠,這時候由於蜜蜂的記憶,一些蜜蜂就會飛回原來的位置,產生回蜂。

還在害怕發生

三、如何避免發生回蜂

1、 逐步移動蜂群

移動蜂群時,可以多次進行短距離轉移。每次移動的時候,只做前後2米,左右1米的逐日轉移,連續數日進行,直到轉移到特定的位置。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蜜蜂驟然失去熟悉的"回家方位",逐漸熟悉新的地點,是最保險但也是最麻煩的一個方法。

2、 直接使用收蜂籠

直接拿煙燻和木棍敲打的方式驅趕蜂群,將蜜蜂收進蜂籠,這種行為屬於強制性作為,讓蜂群舉"群"搬離,等將蜂巢搬到特定的新址上後,再把蜜蜂從蜂籠裡釋放出來。

還在害怕發生

3、 使用聲東擊西法

首先將蜂巢轉移到指定的新址,原蜂箱的入口用無香味的紙巾或是青草虛掩住"門",舊址放置一個空蜂箱,空蜂箱裡可以放置一個空巢脾,收攏回蜂,晚上再把這些回蜂抖落回原箱,幾天後就可以完成移蜂了。

4、 模擬分蜂法

用囚王籠將蜂王關到一個收蜂的容器之中,再將蜂脾的蜜蜂全部掃下來,將裝著蜂脾的空蜂箱轉移到新地址,關著蜂王的籠子則留在原址收集蜜蜂,等到蜜蜂收齊,就將這些回蜂連同蜂王一通倒入新址的蜂箱之中。

四、發生回蜂該怎麼辦

方法1:提供充足的花粉和蜂蜜

一般來說,回蜂都是經過認巢飛行的外勤蜂,這些蜜蜂對蜂場周圍的環境熟悉,是最容易回到原來的位置的。而幼蜂由於試飛時間短,不一定會回到原來的位置,如果大量的成年蜜蜂發生回蜂回到原巢,那麼新址中的蜂群剩餘的大多數就是採集能力差的幼蜂,蜂群群勢也會大大降低。因此,發生回蜂后必須保證新址的蜂群中有充足的花粉和蜂蜜,讓群勢快速發展起來,這時候養蜂人要做的就是及時進行飼餵。

方法2:補充封蓋子脾

如果發生了大量回蜂,還有可能會造成新址蜂群保溫差,所以養蜂人要注意觀察回蜂情況。如果回蜂過多,最後容易造成蜂群中蜂脾比例不當,一般是蜂少於脾,不利於蜂群的保溫。這時可以通過補充封蓋子脾和抽出空脾來解決。

另外,移動蜂巢的時間一般都是選擇在晚上外出採集的工蜂已經全部回巢時再搬動蜂箱。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換址之後,長時間都出現回蜂現象,那麼就需要考慮是不是選擇的新址相較原址,更具備危險性。

還在害怕發生

總結:一般來說,在移動蜂箱後出現回蜂現象的可能性是比較多的,但是並不是完全不可避免。採取一些手段進行調整以後,一般並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就算是發生了回蜂現象,只要做好管理工作,蜂群發展起來是遲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