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地,歷史斑斕之感


洛陽古地,歷史斑斕之感

洛陽,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洛陽,古史上曾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現為河南省洛陽市。洛陽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

洛陽古地,歷史斑斕之感

洛陽,是一座有極高古都欣賞價值的歷史名城。相傳,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在此活動;《史記》中的“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說的是,夏、商、週三代迭相以河洛之間為都;爾後,歷經13個王朝、105位皇帝。如此這般的洛陽古地,遍及“都城”遺蹟,實屬獨有現象。特別是夏王城、商王城、周王城、漢魏洛陽故城、隋唐洛陽宮城遺址在洛河沿岸密集連貫分佈,形成了舉世罕見的“五都貫洛”奇觀,給巡遊者以歷史斑斕之感。

夏王城遺址:

洛陽古地,歷史斑斕之感

二里頭遺址

位於距洛陽東20公里的偃師二里頭村,亦稱二里頭遺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東南向分佈,佔地8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30餘座,距今約3500年以上,為夏都斟鄩所在地。考古發掘和研究情況表明,這裡是迄今中國最早的大型宮殿建築群和宮城遺址、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鑄銅作坊、最早的雙輪車轍痕跡等。遺址中出土數件鑲嵌綠松石的獸面銅牌飾,製作精美,表現出了極其熟練的鑲嵌技術,是中國最早的銅鑲玉石製品,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其他銅器還有生產工具刀、錛、鑿等;武器戈、戚、鏃等;樂器鈴等。2002年,又發現一件距今至少3700年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為中華民族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這件龍形器全長0.645米,共由2000餘綠松石片組合而成。中國人稱自己為龍的傳人,而遠在夏王朝,龍就是中國人的圖騰。

洛陽古地,歷史斑斕之感

二里頭遺址綠松龍

商王城遺址:

洛陽古地,歷史斑斕之感

偃師商城遺址

位於洛陽偃師屍鄉溝一帶,亦稱偃師商城遺址。遺址北依邙山、西臨洛河、西南距二里頭遺址僅6公里,為商都西亳,距今約3600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商代早期城址中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帝都。遺址分為宮城、小城、大城三部分,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700餘米,北部寬1215米,中部寬約1120米,南部寬740米,面積約190萬平方米。城牆系夯土築成,南城牆已被洛河沖毀。西城牆現長1710米,北城牆總長1240米,東城牆現長1640米。已發現城門7座,其中北面1座,東西各3座。城內南半部有3座小城,宮城居中,為正方形,內有成組的大型宮殿基址。遺址內出土了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和原始瓷器在內的豐富的文化遺物,為復原中國早期歷史提供了寶貴實物資料。

周王城遺址:

洛陽古地,歷史斑斕之感

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

西周王朝在洛陽建王城與成周兩城,統稱周王城。王城遺址在今洛河以北、澗河以東的王城公園一帶,王城是宮寢之所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定都於此。史書記載:“王城四方,方各三門,門當三塗,宮城在四方之中,從中劃一直線,前為三朝,中為帝后之寢,後為三市”、“故王城居天下之中,宮城又居王城之中,寢又居宮城之中,故王居者,天下之至中也”。這樣的佈局,形成了中國建築“中樞嚴立,左右對稱”的模式。成周城遺址在今洛陽白馬寺東0.5公里,周成王時周公所築,是殷商故民之所在,即遷殷民居此。公元前516年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亂,由王城遷都於此。東周洛陽都城,實際包括王城和成周二城,俗稱“一都二城”。成周城是周王城的組成部分,先後有周敬王、元王、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等十一王居身於此,在洛陽建都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

洛陽古地,歷史斑斕之感

漢魏故城

位於今洛陽市東15公里,南臨洛水,北靠邙山。此城始建於西周,後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相繼以此為都,共歷時330多年。因為主要是東漢、北魏兩代,故稱“漢魏故城”。故城遺址總面積近100平方公里,由宮城、內城、外郭城三重城圈構成,是位於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核心地區的重要古都遺址,同時也是漢魏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是我國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地上、地下遺址、遺物十分豐富,如城垣、城門、宮殿、衙署、苑囿、佛寺、靈臺、太學、辟雍、明堂、墓園等遺址,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在中國城市規劃建設史、建築史、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漢魏洛陽故城遺址經歷朝代之多、年代之久,城市形制變化頻繁複雜,對後代都城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隋唐洛陽宮城遺址:

亦稱隋唐洛陽城遺址,位於今洛陽市城區及近郊,地跨洛河兩岸,南對伊闕,北依邙山,東逾瀍河,西臨澗水,洛水貫穿其間。隋唐洛陽宮城是隋、唐兩代的東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以及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其遺址主要由宮城、皇城、郭城、東城、含嘉倉城、上陽宮、西苑、離宮等8部分組成,佔地47平方公里。在遺址上發現隋皇家園林西苑、天津橋、大運河洛陽段碼頭及糧倉等遺蹟;發現唐應天門、明堂、上陽宮等遺蹟。其中明堂南北唐洛陽城各寬300尺,高294尺,氣象雄偉,莊嚴輝煌,“去都百餘里,遙望見之”。洛陽隋唐都城的中軸線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築,即:天闕(伊闕)、天街、天門(定鼎門)、天津橋、天樞、應天門、天堂,南北縱貫隋唐東都洛陽城中。此中軸建築群是中國古代最華麗的都城中軸,196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古地,歷史斑斕之感

隋唐洛陽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