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收藏評級幣入門小知識

如今喜好硬幣收藏的夥伴越來越多了,自媒體的發展對各行各業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藏友們在收藏尋樂的過程中,需要對一些基礎收藏的術語或幣別有所瞭解,才不至於在日常的交流中貽笑大方,今天就給夥伴們介紹下評級的代碼知識,以及不同幣別的稱謂。

硬幣收藏評級幣入門小知識

▲NGC評級幣

一、評級幣上的評級代碼

評級幣簡單來說就是一些專業的錢幣收藏評估機構根據錢幣的品相、真偽等通過專家級的鑑別,按照相應的評分標準,給出相對準確的,客觀的分數,並且用評級盒封裝的硬幣。


裸幣:還沒有裝進鑑定盒的幣,未經過任何評級公司的認證和鑑定的紙幣或者硬幣。

P盒:專指來自美國PCGS評級公司出具的鑑定盒。

硬幣收藏評級幣入門小知識

▲PCGS評級幣

N盒:美國NGC評級公司出具的鑑定盒。

G盒:中國GBCA(公博)評級公司出具的鑑定盒。


此外,我們經常說某某錢幣是MS、UNC或AU,這通常是說經正式鑑別機構鑑評錢幣後的等級或者說錢幣的保存狀態,然後都會打出一個分數。

MS/FDC:代表錢幣處於造幣廠狀態,硬幣狀態絕對完美,沒有任何劃痕、磨損和瑕疵;評定的分數通常表示為60–70

UNC:代表錢幣未經過流通、沒有磨損劃痕;

AU:大約或幾乎沒有流通,但是在錢幣最高點允許有一絲磨損或劃痕;評定的分數通常表示為50、53、55、58

XF或EF

:代表錢幣狀態極好,僅允許在錢幣的最高點可見一點磨損或劃痕;評定的分數通常表示為40、45

VF:比較好的硬幣,磨損較輕,所有主要信息都非常清晰;評定的分數通常表示為20、25、30、35

F:精細,中等磨損;評定的分數通常表示為12,15

VG:硬幣比較舊,可能缺少某些細節;評定的分數通常表示為8,10

G:硬幣磨損嚴重,設計或圖案隱約可見;評定的分數通常表示為4,6

AG:硬幣磨損嚴重,輪廓設計清楚,日期或圖案部分磨損

FR:一般

P:較差


玩收藏的玩家,尤其是對於近現代的錢幣收藏,人們對之的評級要求一般都是蠻高的,因為年代較近,其次由於精心保存或造幣廠為商業目的裝幀成冊發行後收藏的硬幣,玩家普遍追求MS\\UNC\\AU品相的硬幣。

硬幣收藏評級幣入門小知識

▲PCGS評級幣

但是對於那些年代久遠充分流通的錢幣就很難有高於XF\\EF級別以上的錢幣了。

可見XF\\EF級別是收藏的一道門檻。但畢竟硬幣發行的初衷是流通,隨著年代久遠的流通過程中,金屬之間的磕碰撞擊是難免的事,應該說,經過流通的幣與原光保存的硬幣,從評級的角度看,評級等級和分數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硬幣收藏評級幣入門小知識

▲NGC評級幣

二、幣別稱謂

原光幣與清洗幣

原光幣

是指硬幣鑄造出來後未經過社會流通,還處於捲包保存狀態的硬幣。(大多數呈卷保存,或者卷拆後即予以密封保存)。原光是指錢幣在鑄造過程中,幣坯在模具的巨大沖壓力下,在錢幣幣面上形成的金屬褶皺,這種金屬褶皺在光線照射作用下會產生出以幣心為圓心的一種旋轉光芒。正常情況下,硬幣在進入流通領域後,由於溫度、溼度以及酸鹼性、氧化作用等或會使得這層旋轉光芒消失。


硬幣收藏評級幣入門小知識

▲原光幣

清洗幣(又名水洗幣、養護幣)主要是指圈內人士對流通過的舊幣,髒幣,鏽幣,放進特定清洗劑中進行浸泡清洗及後續處理後的硬幣。清洗操作將硬幣的表面處理乾淨、拋光,以混蒙買家,充作“原光幣”不法牟利。

硬幣收藏評級幣入門小知識

▲清洗幣

原光幣與清洗幣的辨別,取決於收藏愛好者的收藏閱歷經驗,看的多了,自然就能鍛煉出自己的眼力!在陽光下,原光幣幣面所發出的旋轉光是不太可能偽造出來的,而清洗幣幣面在陽光下發出的亮光只是刺眼的賊光亮,決看不到旋轉光的。


精製幣

英文名為Proof,精製硬幣相對普制硬幣來說,普制幣就是我們手中一般的流通硬幣,而精製幣在製造的過程中通常要多一些處理工序。比如精製幣是在普通幣的基礎上還要對錢幣的圖案(或文字)進行噴砂,對幣面進行拋光,精製幣讓硬幣的圖案看起來更加擁有立體感,同時幣面拋光如同鏡面。精製幣通常會裝幀做成套冊,作為裝幀的禮品來使用,精製幣也能反映一個國家制作錢幣工藝的精湛程度,精製幣深獲收藏硬幣愛好者的喜愛。

克朗幣

專業術語,當一枚硬幣滿足重量在1盎司(即28克左右)和直徑38MM二個條件的圓形硬幣通常稱之為克朗幣。

錯版幣

錯版幣通常有兩種出現狀態。

一種是設計模具母版時已出現錯誤,鑄造出的就是錯版幣。一種是在鑄造錢幣時,將上下兩塊完全不相干的模具混配而鑄造出來的錯版幣(國際俗稱“騾子”幣)。錯版幣永遠都是錢幣收藏者心儀的追逐對象。

錯體幣

錯體幣是指在硬幣的鑄造過程中,設備發生某些跳動或意外誤操作等後天因素造成鑄造出錯產生的硬幣,未被正常檢出後流通到市面上的合法流通幣。典型的錯體幣有偏打幣(錢幣的主圖發生偏位移),復打幣(硬幣被二次鑄造),弱打幣(鑄幣力度不夠,引發某些細節弱打印)和背逆幣(錢幣的正反面本是同軸正對應,鑄造時因各種因素造成軸偏轉角度鑄造)。

錯體幣是後天因素造成的不同於正常版圖案的幣,有別於先天母版出錯或母版混配生產出的錯版幣,在這點上需要重點注意區分。

包漿幣

包漿系考古行業術語,包漿是指器物表面由於長時間氧化而形成的均勻氧化層。器物在長久歲月中流轉使用,因後天多種不可預見因素如灰塵、汗漬,酸鹼氧化、撫摸積澱,逐漸在器物形成的錶殼體現的是物品載體在歲月中的留痕,存留包漿的幣就是包漿幣。


包漿不是普通的汙漬和鏽蝕,包漿正常是均佈於硬幣的整個幣面的。當前玩包漿幣的藏友不少,就特別需要注意對此類假包漿幣的鑑別,謹防上當。包漿現象在銅或銀材質的硬幣中是普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