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消息:A股迎來10年難遇超級大利好,下週將迎22年來罕見行情


2月21日至今,海外以美股為核心的主要市場均出現30%-40%的下跌,而A股三大股指僅累計下跌10%左右,並且下跌主要是在全球流動性衝擊階段,我們認為多重因素支撐A股表現相對獨立。第一,疫情節奏和影響不一樣。一方面,海外疫情整體正處於加速擴散階段,部分國家剛剛開始封城;而國內疫情已經基本結束,湖北地區已經出現零增長,並且國家大力推動復工,預計4月就能基本恢復正常狀態。另一方面,國內對疫情高度重視、處理及時,將疫情影響降低到最小;反之,海外對疫情不夠重視,尤其是歐洲地區,可能使得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影響可能比國內大得多。第二,國內政策空間更足、工具選項更多。貨幣政策方面國內一直保持貨幣政策常態化,目前利率空間充足。財政政策方面,我國政府部門,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槓桿率在全球處於相對低位,專項債擴容、赤字率提升、政策性金融工具都是值得期待的。第三,A股估值相對合理,市場槓桿等風險較低。一方面,相對美股來說,A股整體估值相對合理,屬於全球估值窪地;另一方面,2015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持續去槓桿、排雷,雖然免不了陣痛,但是大幅掃除了A股的風險隱患,使得海外流動性衝擊很難蔓延至A股。基於上述討論,我們認為一旦全球流動性出現拐點、流動性衝擊結束,全球資產將回歸基本面,而A股將迎來本輪中線週期的底部。所以當前位置已經處在適合中線佈局的區域,受歐美尚未見拐點的疫情影響,A股糟糕的結果是後面還會有一次更低點,也就是說當前處在第二低點區域,但是你要明白,一些優質股將會提前於大盤觸底反轉。佈局什麼?短期看政策,中長期看核心資產。短期3月至5月份將由政策主導,而消費和投資是政策的左右手,所以新消費的壯大、老消費的回補、新基建的爆發、老基建的託底將成為政策的重心。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將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鏈將全面向創新驅動升級,以硬核科技為主的核心資產將持續受到資金青睞。更多內容詳見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