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Mate和P系列的定價策略中,我發現了華為旗艦機的降價規律

眾所周知,電子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導致手機必然會降價,比如手機硬件或者軟件的更新升級,會使得手機生產廠商推出新的型號和配置機型來提升用戶的用機體驗。如果人們無法在短時間內接受新產品,而廠商的舊產品仍有庫存,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通過降價來保持銷量和市場佔有率。

其實通過對比歷屆旗艦機的價格變化不難發現手機的降價規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華為手機的降價規律

從華為Mate和P系列的定價策略中,我發現了華為旗艦機的降價規律

作為國內領頭的手機廠商,華為向來沒有跟風式的降價策略,始終保持“敵不動,我不動”的價格調整風格。至少從華為手機Mate系列和P系列的降價速度上看,都要比友商同時期的旗艦機貴一些,降價幅度也小一些。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個系列都是華為主打旗艦機型,如果它們的降價幅度很高,將失去其自身的優勢和地位,對先購買的用戶造成損失。而高端機型只有做到相對高保值,才會吸引用戶購買,這一點也是蘋果始終在堅持的原裝。

從華為Mate和P系列的定價策略中,我發現了華為旗艦機的降價規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華為Mate和P系列,這兩個系列都屬於華為不同時期的高端版本,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承前啟後的作用。比如Mate系列在大幅降價的時候,就是P系列即將發佈的時刻。相反,如果P系列也開始大幅降價了,也同樣意味著華為Mate系列將有新產品上市。通常,Mate系列的官方降價有兩次

從華為Mate和P系列的定價策略中,我發現了華為旗艦機的降價規律

第一次降價是在另一系列發佈之後,比如用戶在華為P30發佈前一週買了Mate20,等到P30真正發佈上市,華為Mate20隨即會迎來第一次官方降價,降價幅度一般在300-500元不等。

第二次降價的時間點通常會集中在7月份左右,降價幅度基本會保持著300-400元的一個小範圍,而這個時間點距離這款旗艦發佈大概只有8-9個月的週期。

相比較華為Mate系列,華為P系列的降價週期會更短,通常在發佈3-4個月後就開始降價,幅度在300元起步。畢竟華為P系列在每年3-5月份發佈,這一時間段正是國內各大廠商爭相推出各家旗艦的爆發期,也是蘋果所謂的春季發佈會期間,手機廠商競爭壓力很大。

從華為Mate和P系列的定價策略中,我發現了華為旗艦機的降價規律

然後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同系列華為旗艦的降價規律。拿華為Mate20和Mate30系列作比較,毋庸置疑的是,Mate20肯定會在Mate30發佈前後降價。由於這個系列的機型從2017年發佈的Mate10系列就衝上了3k大關,隨後18年、19年分別衝入4k和5k陣營,所以降價幅度也隨時間推移變得更大。比如當初售價5399的6GB+128GB版本的Mate20 pro,在第一次官方降價後直接跌為4499元,900元的跌幅令不少華為粉大呼過癮。因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華為同系列降價規律就是:華為Mate系列在每年7月份會有2次官方降價,P系列會在發佈後3-4個月後有一個小範圍降幅

從華為Mate和P系列的定價策略中,我發現了華為旗艦機的降價規律

再看小米10發佈後華為Mate30系類的大動作。2020年2月13日,小米首發搭載了驍龍865處理器的小米10系列5G旗艦智能機,搭配LPDDR5和UFS3.0,以及最高1.08億像素主攝的四攝鏡頭,還有各種黑科技,把國產安卓機推向神壇。除了驚豔的配置,小米10系列還報出了3999元的良心起售價,成本定價率僅為65.7%,比華為Mate30系列和iPhone11系列高出不少,令其不少友商都倍感壓力,華為也不例外。小米10系列發佈一週後,網友發現華為旗艦機Mate 30 5G(8GB+256GB)在某多多上的價格已經逼近4500的跳水線,相比之前降價近千元,似乎有意要與小米10在4k市場展開爭奪戰。

從華為Mate和P系列的定價策略中,我發現了華為旗艦機的降價規律

截至筆者發文,距離華為P40發佈還有不到5天,根據上述分析的華為旗艦機降價規律,我們大致可以判斷,目前華為Mate30系列價格已經接近冰點。同為5G旗艦機,這款華為次旗艦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如果有意購買,大家可以提前加購了。另外,期待P40降價的用戶也可以等待3-4個月,大概在今年7-8月份的時候選擇降價後入手也是不錯的選擇

從華為Mate和P系列的定價策略中,我發現了華為旗艦機的降價規律

那麼,關於華為旗艦機的降價規律大家看懂了嗎?你打算入手哪一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