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掌握時間管理的精髓,教你4招助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作為一名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母親,從前的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精力不夠。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張萌萌姐的一篇文章《1000天小樹林計劃》,我的人生開始發生了改變。這是一篇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作者張萌萌姐通過科學管理碎片化的時間,實現了人生目標,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篇神奇的文章對我的觸動很大,於是我開始反思,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大家都擁有同樣的24小時,為什麼有些媽媽能夠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事業,同時也在育兒方面遊刃有餘?答案就在於簡單的四個字——時間管理。在本文,我將結合個人思考和現實經驗,分析時間管理的意義和重要性,並提供一些經典有用的時間管理小工具。

01、結合個人育兒經驗,反思時間管理無法運用到極致的原因,並談談個人心得和實操經驗

時間管理,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合理高效的計劃來安排利用自己的時間。當我在互聯網上輸入“時間管理”四個字,我驚奇地發現,許多成功人士都已經掌握了“時間的密碼”。

  • 不論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製作的26張用來提升員工工作效率的PPT,
  • 還是村上春樹每天雷打不動的跑步與寫作計劃,
  • 又或是史蒂芬·柯維 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中提出的對事件重要度和優先級的劃分理念。

這些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無不彰顯出時間管理的重要意義。任何用來武裝頭腦、指導行動的理論工具都必須與自身實際相結合方能發揮作用。在瞭解了大咖們的時間管理理念之後,我決定開始自我反思。我為什麼一直以來感到自己精力不夠?無非是三點原因:

  • 第一,做事效率太低,拖拖拉拉。

主要的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通過注意力訓練來提升自己精神集中的能力。

  • 第二,沒有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達成目標。

主要是指我做事缺乏系統性和規劃性,在做事之前沒有全盤分析、統籌安排的意識,想到哪件事做哪件事,沒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好零碎的時間。比如,之前在女兒Tina做作業到睡覺這段時間裡,我一會兒整理整理東西,一會兒又玩玩手機,大量的時間就這樣浪費了。

而現在,經過時間管理方面的學習,我意識到在這段時間裡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看看Tina的課本,瞭解一下這段時間她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以及她近期的學習情況,以便她做完作業之後能夠幫她更好地檢查。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想一想明天早餐的花樣,又或者覆盤一下Tina最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設計每天清晨的主題音樂故事(我送給Tina的成長禮物,每天清晨為她推薦一首有益身心的音樂,講一個勵志的音樂故事)。

  • 第三,沒有以身作則,對女兒進行時間管理方面的指導,與她共同進步。

主要是指我從前沒有能夠做好時間管理的表率,導致女兒在時間管理方面也缺乏自主的意識。而現在,我把我學習時間管理的成果和Tina分享,並且引導她採用番茄鍾等時間管理工具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休息。Tina從中收穫很多,獲得了更多玩兒的時間,學習效率提升,心情愉快,學習成績也有了相當大的進步。

以上是我的心得與實操。育兒,是一門時間管理的藝術。不懂得熟練運用時間管理的人,很容易陷入生命的誤區,終日碌碌無為。因此,學會時間管理刻不容緩。接下來讓我給大家分享我的學習成果:一些實用的時間管理小知識和我的踐行,主要分為幾個步驟。

人人都想掌握時間管理的精髓,教你4招助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02、時間管理第一步:學習四象限工具,把時間有效分配到每一個管理區域,準確認識到自己的時間和事務


通常來講,我們可以將時間分為:可控時間、非可控時間、精力高和精力低四個檔位。

可控時間就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有的人在清晨,有的人在夜間。因為這些時間是你自己可以掌控的,非打擾的,你就可以非常高效的來完成你的目標任務不受干擾。而我的精力往往是在早上最為充沛,而且這個時間也是完全不被打擾的,於是我毫不猶豫將寫作時間放在了清晨。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找到自己可以控制並且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在這個象限裡進行目標的完成。

我發現有很多人陷入一個誤區,覺得時間管理就是“早起”,其實不然。我最近參加了一些早起打卡社群,很多人早上起來了也不知道幹什麼,其實就是目標不清晰,另外有些人明明晚上時間可控,精力旺盛,還選擇早起。這樣做都是不可能持續的,效果也是不好的。

在我看來,明確了這四個檔位,我們就可以合理利用時間,將最重要、最緊急的事件優先安排在高檔位的時間段,將次要的甚至非必要的事件安排在中低檔位的時間段。這將有助於我們提高工作學習的效率,在有限的時間裡解決更多的問題。

人人都想掌握時間管理的精髓,教你4招助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02、時間管理第二步:自我踐行,分享4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你進一步掌握時間管理的奧妙


1)善用21天習慣養成法

剛開始養成一個新的習慣特別難,可以通過社群打卡的方式,一群小夥伴互相督促共同來完成目標。比如21天早起打卡社群,21天泡腳社群、21天運動社群等。通過21天來共同建立良好習慣。推薦閱讀《微習慣》,這是一個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原則。

2)保持運動

運動是我非常優先級的事情,也是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的必備品。於是我在效率手冊上把每天運動的時間提前定好,其它事情都排在後面。

3)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

我深知最好的學習是教,除了自身踐行外,我開始嘗試讓女兒學習時間管理。但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兒,她們並沒有太多的目標感和使命感,最好是不做作業天天玩耍。

根據這個特性,我開始讓她使用效率手冊。將作業時間、閱讀時間、吃飯時間、玩耍時間和休息時間做一個計劃,利用番茄鍾定律,每25分鐘休息5分鐘的原則合理規劃放學後和週末的時間。通過這個踐行,她每天很高效的完成作業,晚上還加入了我的泡腳陣隊,一邊泡腳一邊閱讀,不僅效率高還收穫了健康。

到了週末,因為合理的管理時間,以前拖拖拉拉要用一天半完成的作業,現在半天就能完成。她獲得了N倍的自由玩耍和戶外運動的時間,學習效率也高很多,成績也提升的很快。她說,媽媽,我覺得這個效率手冊太好了,我現在有好多大段玩兒的時間了。

4)專業人做專業事,委託他人更高效。

俗話說,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曾經我也是這雞飛狗跳中的一員,優雅媽媽秒變母夜叉。由於意識的覺醒,最近我給孩子請了一名大學生,每天在線上檢查和批改作業。這件事情我認為是這輩子我做過的性價比最高的事情,明智到爗棚。以前我們家保潔阿姨每週來三次,其餘家務都是我抽空來做,但現在我把保潔的時間增加到每天一次,我得以從家務的勞作中解放了出來,去做更多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

人人都想掌握時間管理的精髓,教你4招助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04、時間管理第三步:選對工具,分享整合全網資訊篩選出的6個簡易上手的時間管理小工具


在自我踐行的過程中,有許多小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經過我的實踐和測評,以下這些工具我覺得非常實用。

①時間效率手冊

我通常會在頭一天將第二天的時間列出計劃表,然後第二天做完一項任務,就劃掉一項。並且,我會將每一項任務都標註出時間,鬧上鬧鐘。這樣,就算是第一件事情沒有結束,我也會開始進行第二項任務。當然,你要留出一些靈活的時間,便於突發事件的安排以及未完待續的事情。

②番茄鍾

番茄鍾是時間管理初階可以使用的一個工具,目的是在25分鐘之內集中完成任務。但番茄鐘的使用也要因人而異,不能盲目。如果你能在1小時內集中精力完成一項任務,那就沒必要一定只設25分鐘。

③訊飛語記

有時候,我們會有一些靈感,或者一些待辦事情需要記錄,但又不方便手寫,那就可以使用訊飛語記。此工具能將你的語音轉化成文稿的方式,便於你保存,非常方便。

人人都想掌握時間管理的精髓,教你4招助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④錘子便籤

這是我通常記錄日常生活事物的工具,這個工具可以插入圖片和編輯文字,也可以設計待辦事宜。

⑤印象筆記

通常,我會把和工作、閱讀、寫作有關的素材收集在這個工具裡。這是一個超級強大的工具,即可以插入網頁鏈接、圖片、音頻,也能和朋友共享文件,並且可與微博、得到進行同步連接,助力你快速獲取平時收集的資料。

⑥幕布

這是一款非常簡潔的製作思維導圖的工具。如果我看好一本書,或者聽了一堂很棒的講座,通常我就會用幕布做一個思維導圖存檔,在需要的時候調出來使用。這樣可以高效的收集學習信息,提供寫作和分享的素材。

總結一下

  • 如果你是一位寶媽:你一定要教會孩子時間管理,這將解決你所有的焦慮。
  • 如果你是一個團隊領袖,那就更要學習時間管理,因為他會讓你高效的工作,並帶領好團隊。
  • 如果你最近特別想實現一個目標,就用微習慣原則,每天只做一點點,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去執行。


正如拿破崙.希爾所言: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必須每天做這樣的人;日積月累,你的選擇將在你的靈魂中紮根。 每個人一生,都至少有7次機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與其說命運導致了成功與失敗,不如說你管理時間的方式決定了你一生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