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聞不問,漸行漸遠”關係都是這樣變淡,三個公式幫你維持感情

歲月無情,只能相顧無言

昨天夜裡,一通電話打破寧靜。原來,是大學舍友小敏打來的:“看見你朋友圈裡發了一段很喪的文字,想問問你怎麼了?”小敏的話,讓我心頭一暖,同窗四年,情意依舊沒變。可是,正當我打算跟她訴苦時,卻話到嘴邊,啞口無言。要從何時說起呢?我們多少年沒見了?青春摯友的生命軌跡,如今已是相隔太遠太遠。向她傾訴職場上的無助,要先鋪墊我工作的人文環境;跟她吐槽老公的冷淡,又得先講述我們相處的林林總總;想說說養孩子不易,可小敏還單身,不合適……想著這些,嘴邊的一大串抱怨都止住了源頭,頓了頓,只剩下一句:“沒什麼啦!我瞎寫的啦!”那份深厚的情誼終究沒敵過時間的拉扯,最後徒留無關痛癢的對話。

“不聞不問,漸行漸遠”關係都是這樣變淡,三個公式幫你維持感情

白芷花潔白

李宗盛在《山丘》裡唱道:“我沒有刻意隱藏,也無意讓你感傷,多少次我們無醉不歡,咒罵人生太短,唏噓相見恨晚。”是啊,曾幾何時,那些讓人感慨歲月饋贈的關係,總是始於“一見如故”。可是,時光殘忍,狠心摩挲,模糊了彼此那些讓人驚豔的相遇。

時間與空間一同聯手,將我們從把親密無間變作了素昧平生。

曾經相約一起看遍萬水千山,卻無奈風雪翻疊,山高路遠,只能海角天涯,各自吹零,各自飄散

“不聞不問,漸行漸遠”關係都是這樣變淡,三個公式幫你維持感情

三觀不同

三觀不同,只能漸行漸遠

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部繪本,講的是兩顆還未孵化的蛋做朋友。他們彼此一起躲避風雨,共同相守。他們談生活,聊理想,他們以為彼此會變成一隻小雞,或者是小鴨。幾個月後,他們先後破殼而出,一顆成為了鱷魚,另一顆卻變成了翠鳥。他們也曾試圖靠近彼此,但是一個愛游泳,一個愛吃蟲,他們最終還是難以繼續相處,無法回到最初。陪伴與承諾只能化作兩句祝福:“願你永遠乘風破浪!”“祝你擁有萬里晴空!”

三觀不同造成的疏遠,即使努力補救,也難逃思想上、習慣上的巨大溝壑。當我們偶然處於相似的狀態下時,可能會覺得無比投緣。但是,一旦脫離那個特定的環境,卻發現我們其實無法融入彼此的生活。於是,我們坦然接受,微笑放手,依舊感恩時光,讓我們有幸遇見彼此最好的年華。

不聞不問,感情就會疏遠

朋友琳琳正在辦理離婚手續。沒有出軌,沒有狗血。他們的婚姻,從開始時的浪漫傾城,到如今的陰沉慘淡,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熬過了五年的異地戀,卻沒有熬過三年的朝夕相處。琳琳以為,打贏了距離的愛情是堅不可摧,卻不成想,終究輸給了柴米油鹽的點點滴滴。琳琳被上司訓斥,回家忍不住哭訴。可是丈夫一邊打遊戲,一邊漫不經心地回應,說她矯情,說她敏感。其實,琳琳想要的,不過是一句:“別怕,有我。”琳琳報了個瑜伽班,每天下班都要趕去上課。沒幾天,丈夫就有了意見,不僅抱怨她不做飯,還不忘冷嘲熱諷:“不看看自己多大歲數了,還學這些”。琳琳沒指望折騰成什麼氣質美女,只是希望丈夫有一天能肯定她:“果然跟以前不一樣了啊!看來你沒有白費功夫!”丈夫外地的親戚,隔三差五來家裡蹭吃蹭喝,琳琳的臥室總被人隨意進出。她忍無可忍地跟丈夫抱怨,沒想到引發了一場劇烈的爭吵,終於把琳琳的心傷透了。

“不聞不問,漸行漸遠”關係都是這樣變淡,三個公式幫你維持感情

雲捲雲舒

著名詩人海涅曾在詩中寫道:“葉子落去之後,才想起枝頭上的花。但是,明年春天,你不在了。”

曾經承諾把彼此奉為生命,卻無奈生命太長,我們太懶。懶得彼此傾聽,懶得彼此陪伴,懶得彼此看見。

許多關係變淡,來源於我們對這段關係的漠視。終於,他不問了,她也不說;她不追了,他也不等。有一些關係的變淡,是因為時間和空間導致的疏遠,是因為三觀導致的分歧,這些我們無能為力,只能在分別時,衷心地祝福對方。但有一些關係的變淡,卻是由於我們的不作為和漠視導致的。

這裡有三個公式送給你,讓你更懂得如何維繫好彼此的感情。

你想說+我想問=聊得來的默契

在一期《藝術人生》節目中,王志文被朱軍問到:“四十歲了為何還不結婚?”王志文說:“因為還沒遇到合適的。”朱軍接著問:“那麼什麼樣的女子算得上合適呢?”王志文的回答是:“能隨時隨地聊天。”兩個人親密到一定程度,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自我暴露”的安全感。當對方想傾訴,我們首先應當想到,這是ta將軟弱暴露於你面前的信任。即使我們一時無法給出建設性意見,但一些“正確的廢話”也足夠傳達一份溫暖:“我知道,我懂”;“沒關係,不是你的錯”;“別難過,咱們一起想想怎麼辦”。聊天看起來容易,卻也是一件需要棋逢對手的事情。它需要雙方都願意聊的默契——你想問的時候剛好我想說,我想說的正是你想問。聊得來是情懷,更是一種默契。要達到這種默契其實很簡單,就是當ta說時,做到積極回應。

“不聞不問,漸行漸遠”關係都是這樣變淡,三個公式幫你維持感情

芭蕉樹

你願追+我願等=丟不掉的信任

電影《無問東西》裡,熱衷於讀書的許老師,遇到了在工廠勞作的妻子。妻子的單純善良讓許老師心動。

妻子供他讀書,但時間讓許老師從一個普通老百姓變成了知識分子,在思想和追求上,從此和妻子劃下了一條分界。妻子每天面對的,除了機器就是工友,思想上無法再理解丈夫的世界。他們的隔閡直接造成了悲劇,原本的情投意合,最終化為烏有。心理學家指出,一段健康的關係,是能給人帶來積極成長的關係。成長節奏有快有慢,不論是友情還是愛情,我們與對方相處時,除了有彼此陪伴和理解的訴求,更期待著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提升與進步。你願意追,我願意等。這一份“丟不掉”的珍貴情誼,叫作信任。你若慢了,就追一追跑在前面的好友,這不是望塵莫及的羨慕,而是從一段親密關係中汲取的力量,推動自己達到新的高度。你若走得快了,就停下步履,回頭看看來處。這不是不思進取的拖累,而是惦念感恩那些相濡以沫的時光。

“不聞不問,漸行漸遠”關係都是這樣變淡,三個公式幫你維持感情

你有“尺”+我有“度”=給得起的尊重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一書中,描繪過她和丈夫婚後的生活狀態:夫妻倆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兩人一起回家,進家門後一個往左,一個往右。兩個人有各自獨立的書房,共用廚房和餐廳。

我們是愛人,是夫妻,彼此忠誠,卻又相互獨立。不論是哪一種親密關係,都需要界限感。《請回答1988》中說:所謂的界限,就是到那裡為止的意思。朋友間,你有恙,我傾盡所能幫你;你無恙,則放我自在獨行。愛人間,遠而不疏,是堅定地陪伴;近而不入,是最好的尊重。

美國作家拜倫海蒂曾說過: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在一段關係裡,我們要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別人的事,順應老天的事。任何一段關係,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維繫。

“你想說我想問”的默契,是我們心靈相通的密碼;“你想追我想等”的信任,是我們肝膽相照的義氣;“你有尺我有度”的尊重,是我們衡量感情的天平。

只有這樣,生命裡那些重要的關係,才能永不褪色。

“不聞不問,漸行漸遠”關係都是這樣變淡,三個公式幫你維持感情

相遇

願每一次漸行漸遠,都是為了鋪墊久別重逢的喜悅。

感恩相遇,不負初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