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不僅僅只是傳統

春耕不僅是一種傳統,也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優良品德。在一輩又輩的努力之下。讓我們國家走向了繁榮富強。

2019年6月,互聯網上出現一位90歲的老人和這段略帶湖南口音的英文致辭在網絡走紅,一天的時間播放量超過2000萬,早在40年前他就解決了2億人的吃飯問題。袁隆平他讓世界知道了中國水稻的科研實力,全球有1億6000萬公頃稻田。,如果一半有8000萬公頃,按現在的情況,每公頃增產兩噸,可以爭財1億6000萬噸稻穀。這是,我的夢想每天袁隆平會準時出現在試驗田,這位90後依然在奮鬥的路上前行。

春耕不僅僅只是傳統


幾十年來,在這些農業科學家共同努力下,新品種、新機械層出不窮,從超級稻到緊湊型玉米,從無人植保機到果菜收穫機,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坐,70年來、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讓人多地少的中國在自己的碗裡裝滿了中國糧、藏糧於技,讓中華糧倉越來越穩固。

泱泱大國的農田裡,億萬農民以科技為話題,不斷書寫的農業新畫卷,11月,全國大部分都已經收割入倉,雲武村的收穫卻剛剛開始,被收割的水稻中的巨人,他最高能漲到2.8米,不用彎腰,站著就能收割。這種巨型水稻傣族人親切的把它叫做神米。千百年來只在我國西南一帶種植,是我們整個產業的根基和靈魂。口感粘糯香軟,品種稀有,一公斤能賣到近千元,但缺點是產量不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高產矮稈水稻的大面積推廣,種毫秕的這種越來越少,40年前基本絕跡。就在11年前,王加勇從北京找回了他們,當時總共引了12個品種,一個品種是100粒穀子,100粒也就是一小把。就是這一小把非常珍貴。毫秕的種子。國家作物種質庫,已經在種質庫存儲了33年,依然顆粒飽滿。 過去30多年,已經有43.5萬份種子在國家種植戶安家,保存數量位居世界第二。放眼世界,每個農業強國都需要擁有強大的種子庫,才能在全球站穩腳跟。

春耕不僅僅只是傳統

40多年前,袁隆平在這裡培育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在這裡李登海研發出高產優質玉米,郭三堆成功研究出雙價抗蟲棉,新中國育成的農作物新品種,70%以上都曾在這裡培育,一個又一個農業奇蹟,正在這片土地上誕生。

這就是我們中華兒女,一代又一代的春耕。這裡有著無數中華兒女英雄,也有著默默無聞的英雄為之奮鬥一身。

春耕不僅僅只是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