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物業頭部企業:一天增加50萬元成本 但併購機會也多了

疫情下的物業頭部企業:一天增加50萬元成本 但併購機會也多了

中房報記者 曾冬梅 廣東報道

“疫情期間,每天用掉的口罩超過10萬個,防護服1萬件,消殺超過50萬噸。”碧桂園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6098.HK 以下簡稱“碧桂園服務” )總經理李長江在3月18日的業績發佈會上直言,疫情也對物業公司的正常經營帶來了一定影響,光是防疫的費用支出一天就超過50萬元,部分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大幅下滑。

不過,疫情同樣加快了行業洗牌的速度,“從近期的市場反應來看,收併購的機會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機會來的更多一些。”對於頭部企業來說,這樣的市場環境顯然是機遇大於挑戰。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碧桂園服務交出了與股價漲幅相符的經營成績單。公司收入翻了一倍至96.45億元,僅次於萬科物業,除三供一業業務外的物業服務合同管理面積增加至6.85億平方米,目前已是行業居前,但領先優勢並不明顯。畢竟,在物業管理這條賽道上,大型物業公司的起點並沒有太大差距,即便是背靠地產開發龍頭,碧桂園服務也未敢稍加懈怠。

因此,2020年,該公司的發展主題依然是擴張、增收,藉助疫情後的政策和市場機會,爭取跑得比同行更快、更遠。

收入下降 機會增多

2月份,整個房地產行業的銷售受到了疫情的強烈衝擊,房企業績大幅滑坡,作為下游產業的物管行業,經營也面臨著挑戰。

除了成本增加外,李長江還透露,疫情期間公司無法開展接觸式的增值服務,對資產打理如二手住宅的交易等,影響也非常大,交易量級很小,同比下降了90%以上。

“這些費用的開支不在預算裡面,同時相關的業務又不能開展,所以收入同往年相比的話,特別是入戶服務這一塊,影響比較大。”他表示,春節前20多天收入還是不錯的,但疫情發生後,入戶收入同比下降了6成。不過,由於物業管理行業在這一次疫情的防疫工作中表現出色,得到了社會各界及政府的認同,各地都相應出臺了一些政策和補貼,可以部分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比如部分城市這兩個月,每平方米補0.5元。比如稅收等方面做了一些優惠,減少包括加班費在內的這一方面的成本增加。”

挑戰背後也有機遇。在業績報告中,碧桂園服務用了一整個段落、將近400字的篇幅來闡釋疫情對行業、對企業的長期利好。用李長江的話說,如果說2014年是資本市場發現了物業行業的市場價值,那麼今年的疫情是讓業主、社會發現了物業的價值、重要性。“這兩個價值的發現當然就帶來了很多的機會。”比如,就社區消費來說,未來家庭的消殺服務、消毒服務,將會成為業主們的剛需,並且這個量級應該是以億元為單位的。其次,政府對物業有了更加重要的價值發現,過去沒有做物業管理的物業將會用物業管理和服務去規範,為居民、老舊小區和政府的公建物業提供服務。此外,疫情期間,碧桂園服務向業主提供了眾多的線上服務,而這些服務非常有可能轉成疫情以後的團購服務。2020年的前2個月,該公司的社區團購業務同比增長了3倍。

“總之,這種機會,碧桂園服務會抓住不放。”

大時代來臨 加速橫向縱向拓展

毫無疑問,這是物業管理的大時代,在資本市場青睞有加的目光中,物業公司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中信證券認為,物業行業處於龍頭市佔率低,科技應用和管理創新擴散階段,戰略併購也剛剛起步,相關政策幾乎惠及所有上市公司。“我們看好全行業投資機會。”

在這片廣袤的市場中,擁有開發商背景的物業上市公司在經營業績方面佔據了天然的優勢。2019年,碧桂園服務的收入達到了96.45億元,增幅約106.3%,年內淨利潤17.18億元,增幅約83.9%。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銀行存款及現金總額約69.26億元,同比增長了79%,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是年內淨利潤的1.9倍。

為了佔據儘可能多的市場份額,每個物業上市公司都開足了馬力兼併收購。2019年,碧桂園服務收購了7家公司,增加了4000萬平方米的管理面積。該公司除“三供一業”(指企業的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業務外的物業服務收費管理面積共增加約9460萬平方米至約2.76億平方米,除“三供一業”業務外的物業服務合同管理面積則增加約1.8億平方米至6.85億平方米。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三供一業業務的物業服務收費管理面積及合同管理面積均為8490萬平方米。

“我們處於物管的大時代,在‘大物業管理’的內涵下,物業管理公司在橫向縱向的維度均有廣大的拓展空間。”碧桂園服務首席財務官黃鵬如此認為。因此,2020年,該公司將繼續利用規模效應所帶來的人口、資產、渠道方面的優勢,發展更廣泛、多樣的增值服務,進一步推動服務類型的橫向延展,將服務向生活及資產端延伸。同時,運用包括合作、收併購、自身發展等快速擴展規模。

據瞭解,目前碧桂園服務的在管項目為2405個,擁有346萬戶業主,近8萬億元的資產市值。以廣州的某項目為例,2000年交樓至今,已實現1600萬元社區增值服務的收入,達到基礎物管服務收入的40%,平均戶均貢獻的增值服務收入達到1800元,實際每業戶的平均收費是7975元。“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黃鵬表示,隨著項目覆蓋、服務種類增多,入住率提升,增值服務會有持續、強勁的增長。

收併購有一個很好的窗口期,疫情之後行業出現了整合機會。

“在收併購方面,我們的信息量很大、很多。”李長江說感覺今年的收併購機會,來得更早、更多了。黃鵬也認為,在經濟的下行週期中,有充分的資源的話,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李長江看來,69.26億元的現金儲備意味著,“在沒有遇到超級標的的時候,應該說是可以達到我們要去收購的目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