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銀辦"兒童團",上百孩子不夠當兵年齡,看名單後才真相大白

1967年盛夏的一天,南京軍區裝甲兵司令肖永銀接到27軍軍長尤太忠的一個電話:"老肖,你好啊?你到我們這裡玩玩吧?我們這裡蠻不錯喲!"

肖永銀辦

肖永銀

27軍駐軍太湖邊上的無錫。江南小城,魚米之鄉,當然不錯。但是,在當時中國政局的"非常時期",一位軍長絕不會有閒情逸致請一位裝甲司令"玩玩",而一個裝甲司令也不會有閒情逸致去遊山逛水。前18旅旅長非常熟悉他的老戰友前16旅旅長尤太忠,電話裡不好說,兩人彼此意會,心照不宣,寒暄幾句後,肖永銀痛痛快快接受了尤太忠的"盛情邀請"。

果然,一到無錫,尤太忠一見他就說:"許司令找你!"

肖永銀辦

許世友、王近山與肖永銀

許世友劈頭就說:"抓部隊!把部隊穩住!"

肖永銀告訴他,坦克師穩如磐石,許世友粗黑的眉頭稍微舒展了一些,但眉心明顯鬱結著憂愁。肖永銀耐心等待著,知道他"秘密召見",必然有"特殊使命"。東拉西扯一陣後,許世友像是漫不經心地說道:"陶勇的孩子到處流浪呀,怎麼辦?你們是不是把他們收起來呀?"

肖永銀辦

肖永銀

肖永銀和尤太忠像當年並肩攻城略地一樣,相當嚴肅認真地商量起來。肖永銀說:"上海離你們近,是不是你派人去把他們收起來?"

"我收可以,"尤太忠沉吟道:"只是擔心我們27軍不夠穩……"

"你收下來,轉給我,我來安排。"肖永銀回到南京,很快,東海艦隊司令的下個遺孤由尤太忠秘密轉送給他。孩子們從大到小排成一排站在他面前,衣衫襤褸,面色蠟黃,最小的才十三歲,天真無邪地吮著一根黑炭樣的手指。肖永銀鼻子一酸,摸著陶勇幼子的頭說:"當兵吧……"

肖永銀辦

尤太忠

就在肖永銀為東海艦隊司令的悲劇命運而嘆息的時候,相隔兩條街,寧海路上一幢灰色小樓,危機四。.陸軍中將、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張震,滿面憂愁地望著自己的愛子……張震預感到自己將面臨災難,他唯有對自己的孩子放心不下,他要趁自己尚未喪失自由的時候,辦完這件事,想來想去,覺得只有把孩子交給一個人放心,匆匆寫了張紙條,塞進孩子手裡:"去,找你肖叔叔。"

深夜,北京路上肖宅,有人輕輕叩門。一個孩子惴惴地擠進來。"海寧要當兵。張震。"

肖永銀辦

張震

他想了想,說:"海寧,明天晚上,還是這個時候,你來。"第二天深夜,海寧悄悄推開虛掩的房門,來到肖永銀面前。肖永銀把一封準備好的信交給孩子,叮囑道:"你拿著我的信,今晚就走。悄悄地走。不管誰問你,你就說去串連。你去杭州報名。記住,你爸爸是個大樹,樹大招風,對誰也不要說出他的名字!"

海寧瘦小的身影終於在夜幕中消失了……海寧也是十三歲。由陶勇、張震的孩子開始,從神州大地的四面八方送來了自己已力不能保的愛子嬌兒,紛紛投奔而來。

肖永銀辦

肖永銀

肖永銀無法拒絕這些昔日戰場上的"戰神"們的後代,下了一道命令:"男的,只要是軍隊上、地方上幹部的子弟,家庭不行的,就收起來。"南京軍區裝甲兵的營房,倏忽間變出了一個"娃娃兵營",大的十六七歲,小的十三四歲,爬高上低,你打我鬧,活潑可愛。

有一天,肖永銀去到兵營裡看望孩子們,在一條小水溝,幾個"小鬼"嬉鬧著捉螃蟹,抹得滿臉泥巴,濺得渾身精溼,陶勇的小兒子摸著了一隻,揚起髒汙的小臉,極幸福極開心地咧開嘴巴像爛漫的山花般笑著……

肖永銀辦

陶勇

肖永銀看著,心頭掠過一絲澀澀的微甜。

他打算連夜秘密把孩子們送過江去,在長江以北,有一片荒野山地,是裝甲兵的訓練基地,對外屬軍事禁地,一旦轉移到那裡,孩子們也就進入了安全之境。

當夜,雲高月淡,浩渺的江面上,飄著兩葉小舟,孩子們像當年他們的父輩一樣,奮力划槳。當年,他們的父親們,就是划著小木船,衝破了國民黨的長江防線,為共和國打下了半壁江山;當年萬船齊發萬炮齊鳴的雄偉壯觀已經煙消雲散,然而,當他們駕著小木船,橫渡同一條江時,他們卻體味到了另一種悲壯……

肖永銀辦

一天,在軍區司令部裡,一位副司令員臉上帶著不冷不熱不陰不陽的表情給他扔下一句話:"我到了北京,上級問我收了多少兵,我說不知道!"

炮兵司令扯裝甲司令的袖子,大惑不解:"他這是什麼意思?"

肖永銀心裡明自,副司令員反對這件事,他微微一笑,話裡有話地對矇在鼓裡的炮兵司令大聲說道:"他的意思就是那麼個意思!"

肖永銀辦

炮兵司令搖搖頭,下知道他們打的什麼啞謎。有些人卻沒有打啞謎的耐心,乾脆單刀直入,且抓住要害:"不像樣子!收的兵不夠格,弄幾百小孩子,乾脆辦'兒童團'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年滿十八歲的公民才有資格與義務應徵入伍。南京軍區的某些領導就此事發電報報告,總參謀部副總長親自過問此事。總參謀部來電:你們裝甲兵招了多少新兵?查查。夠格的留下,不夠格的清退回去……

"肖司令,我看事情難辦吶。"參謀長滿面愁容,"即使我們想留,怕也不能全留下。真可惜,這些娃娃有的是太小了……"

肖永銀辦

"娃娃嘛,總會長大。我們這麼大的裝甲兵,養幾百個娃娃算什麼?過幾年就是一條六尺男兒。要當兵並不是反革命,紅軍時代得一個兵不易呢……不能清退回去,退回去,他們好多家已經沒有了。"

"可怎麼辦呢?"參謀長拍拍桌上的總參電報。

肖永銀一字字,一行行,翻來覆去,看了半天。"嗨,有了!你來看,核心是不是這幾個字?"他用手點著"夠格""不夠格","我們全都合格,不就完了!"

肖永銀辦

裝甲兵很快起草了一個報告:共招新兵多少名,經過半年的嚴格訓練,考試及格多少名,在此期間,共發展黨員多少名,團員多少名,多少名經過訓練已補充部隊。多少名還在繼續訓練……報告有鼻子有眼,完整詳盡,無懈可擊。

果然,總參謀部在接到這份報告以後,再沒有"繼續追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