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

久聞黃埔壯軍魂,為救危亡扭宇坤。肅穆松風銘志繞,揚威驍將戰功掄。

操戈同室羞青史,驅寇疆場耀國門。輩出精英聲赫顯,先生留訓刻心痕。

這是一首描寫黃埔軍校的詩,其中“久聞黃埔壯軍魂,為救危亡扭宇坤”,讚揚了黃埔軍校在中國革命史上地位,而“操戈同室羞青史,驅寇疆場耀國門”又描寫了黃埔軍校的學生在戰場上互相廝殺,又共同打擊日寇的情景。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其中黃埔軍校第1期更是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正式舉行了開學典禮。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乘江固號軍艦來到島上,先巡視了學堂和宿舍,又進大禮堂作了一個多小時的演講。黃埔軍校第一期錄取了470人,開始是4個隊,後來湖南講武堂合併過去,又編了第五、六隊。

在黃埔軍校第1期的畢業生中,多數都加入了國民黨,比如胡宗南、杜聿明、鄭洞國等人,但也有一些加了中國共產黨,比如徐向前、陳賡、周士第、許繼慎、閻揆要等人,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紅軍三個方面軍的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黃埔1期生在紅一方面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左權,因為他在紅一方面軍所有的黃埔1期生中,他的職務是最高的。

左權,於1905年3月15日出生,原名左紀權。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第1期第6隊畢業,1925年1月經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天被黨組織派出蘇聯學習,左權在留蘇期間,成績優異、為人正派、威信高,但因從不主動向王明靠攏引起王明的不滿。1928年的一天,左權和一些留蘇同志一起在宿舍吃了一頓中國飯,王明知道了,就說他們是“江浙同鄉會,有託派嫌疑”。自此左權就被戴上了“託派嫌疑”帽子,受到嚴格審查。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左權1930年學成回國進入蘇區,1930年夏文家市戰鬥後,紅一方面軍正式成立,當年12月左權被任命為紅一方面軍紅12軍軍長。1931年12月任紅15軍政委,後來兼任軍長。然而王明集團1931年在黨內取得了領導地位,他們把在蘇聯的舊賬帶回國內清算,左權成為當時蘇區肅反擴大化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於1932年被撤銷紅15軍軍長兼政委之職,調至紅軍學校任教官,並被給予留黨察看的處分。此後雖經左權多次申訴,王明始終沒有撤銷給他的處分。所以“託派”和留黨察看成為戴在左權頭上十多年的政治“緊箍咒”。

雖然如此,左權仍然從大局著眼,1934年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鬥。1936年,他擔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西征並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協助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粉碎日偽軍“掃蕩”,發展壯大人民武裝力量,取得了百團大戰等許多戰役、戰鬥的勝利。他戰功卓著,但仍然受到王明的迫害,1941年的一個晚上,左權手拿剛收到的中共中央關於增強黨性的文件,找到彭德懷,流著眼淚說:“王明在中央,我永遠也翻不了身!”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本來左權可以撤退,但是他身先士卒,決定等所有人突圍後再走,在作戰中他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7歲。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左權犧牲後,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為其舉行追悼會,並改遼縣為左權縣。左權是在王明左傾路線壓迫下,帶著心理負擔工作的,左權的犧牲很大程度是王明及其左傾路線造成的,所以軍史專家認為左權是因為王明迫害而犧牲的。

黃埔1期生在紅二方面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黃鰲,他對於紅二方面軍早期的發展壯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黃鰲,於1902年出生於湖南臨澧,是大革命時期的黨員,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後,被選入軍校政治部擔任了秘書股主任,其主要職責是代周恩來收發、保管、起草各種文件,協助周恩來從事政治訓練工作。1925年2月 黃鰲隨周恩來參加第一次東征,深得周恩來賞識,成為周恩來的得力干將,他1928年被派往湘鄂邊賀龍部隊,擔任第4軍的參謀長,是紅4軍不可多得的軍政人才,更是賀龍的得力干將。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1928年3月至9月,紅4軍在湖南桑植和石門等地區進行軍事行動,以期建立蘇維埃革命政權,1928年9月7日晚,由於紅4軍軍部的位置暴露,遭到國民黨第14軍教導師、地方民團羅效之部大約2000人的圍攻,黃鰲身先士卒,他帶領警衛人員阻擊敵人,掩護軍部機關撤退,在情況十分危急的情況下,他站在山坡上指揮,由於目標明顯,不幸被子彈擊中,英勇犧牲,時年27歲,他的犧牲是紅二方面軍的重大損失,賀龍元帥多年以後回憶起這段往事,仍然對黃鰲的犧牲心痛不已。

1992年,在黃鰲誕辰90週年之際,臨澧縣政府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將九里中學更名為黃鰲中學,並由肖克將軍親筆題寫校名。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黃埔1期生在紅四方面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徐向前。

徐向前,於1901年11月8日生於山西五臺永安村,1917年因貧困失學,當過雜貨店學徒。1919年春考入山西國民師範速成班,在兩次任教被辭退後,他南下廣州考上了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校任排長,參了東征作戰。

幾經周折後,徐向前於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其他領導人相比,徐向前入黨時間比較晚,之後被派往廣州領導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師,他歷任4師第10團黨代表,4師參謀長、師長等職。這次經歷時間雖然短,但是徐向前積累了很多革命鬥爭的經驗。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徐向前就任紅31師師長後,紅31師迅速發展壯大,到1930年3月,紅31師改編成紅1軍第1師時,全師已下轄5個大隊800餘人,相比較接任師長時,部隊規模擴大了6倍多,而且武器裝備大為改善,已成為紅1軍的拳頭力量,紅31師番號存在的時間大約20個月。徐向前為何能使紅31師迅速發展壯大?徐向前元帥在回憶這段歷史時說:

回想起來,我那時能夠站得住腳,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能帶著部隊打仗。我在黃埔軍校,學了些軍事知識,在海陸豐作戰,積累了些游擊戰的經驗,有用處。帶著大家打游擊,不斷取得勝利,沒吃過大虧。另一條,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指手畫腳,評頭品足。尤其是一個軍事指揮員,如果不能帶兵打仗,又到處哇啦哇啦地評頭品足,誰個服你,哪來的威信!不僅過去是這樣,現在也不例外。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徐向前總結出的重要原因是會打仗。事實也正是如此,徐向前後來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指揮紅四方面軍打了不少硬仗惡仗。在抗日戰爭中曾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在解放戰爭中,指揮部隊打敗了閻錫山,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因為行事低調,被人們稱為布衣元帥。

也就是說,我軍的這3位黃埔軍校1期生,年齡最大的為徐向前,開國時授銜元帥,其餘2位犧牲,他們為革命所做的貢獻,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我軍3位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年齡最大的成元帥,其餘2位犧牲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