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溝北村

皇冠街道溝北村位於威海市區南郊,原名小宅頭村,又曰宅東村。因村落處在東西走向的溝北部,1898年改為溝北村。


溝北村於明代立村,1898年前,屬文登縣辛汪都二里。1945年屬威海市鳳林區。1950年屬文登縣十一區老集鄉。1956年劃規威海市,屬鳳林鄉。1958年屬鳳林公社。1981年屬蒿泊公社。1984年屬蒿泊鎮。1992年屬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蒿泊街道,2000年屬皇冠街道。
原清軍子藥庫舊址位於溝北村船塢東側。今是一塊高出周圍的黃泥臺子,面積約有20畝,是為當年駐守南幫炮臺的清軍子藥庫遺址。子藥庫約建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呈長方體,南北走向,牆厚1.2米,長寬高分別為180米。庫容為200噸,外觀為灰白色,東西兩側牆上留有兩排規則的長方形通風口,通風口長1米,寬0.4米。子藥庫頂蓋下有粗壯工字鋼支撐,頂蓋上設有避雷針,門為鐵門。英租威海衛時,也曾在此儲備彈藥,僱人看管。抗戰時期,八路軍派人將工字鋼樑、避雷針及地下銅板拆去,以資軍用。該子藥庫與附近的船塢同為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保護範圍的一部分。
溝北船塢位於威海城區東南10公里的溝北村濱海處,隔海與劉公島旗頂山相對。溝北船塢系北洋海軍水雷營的軍事設施之一,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船塢長約60米,寬約50米,水深約4米,四周為石砌,有兩個碼頭通向潮間帶,現兩碼頭間通海處已經淤塞。因地屬溝北,命名為溝北船塢。1956年春,合作社曾將船塢積水抽乾,挖淤泥積肥;1971年駐劉公島海軍再次抽水清淤,淤泥中清理出一批殘缺的槍支,鏽蝕的砍刀、炮彈、子彈,是甲午之役清軍的遺物。據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30日,南幫炮臺失陷後,突圍到此10餘名清朝傷兵,面臨日軍前後夾擊,在彈藥打盡後,將槍支砸碎,投水殉國。

「鄉村記憶」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溝北村


彈藥庫

「鄉村記憶」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溝北村


船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