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孩子看似“懂事”,實際內心很“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會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有時候,在和別的家長交流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家孩子相比其他家的孩子真是十分聽話、懂事,不免會覺得驕傲。

但是,不是所有“懂事”都是真懂事。有些“懂事”只是假象,實際上是孩子內心缺愛的表現,你注意到了嗎?


這3種孩子看似“懂事”,實際內心很“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1、 從不主動向父母提要求

我們常常會在大街上、超市裡看到有小朋友撒嬌、發火向家長討要玩具或者零食,這是孩子正常的天性和行為。在這背後,其實還透露著父母對孩子的愛意。只有孩子知道父母能夠滿足他們、給予他們安全感的時候,他們才會肆無忌憚地提要求。

而那些從不主動向父母提要求的孩子,往往缺少父母的關愛,害怕自己的要求被否定或者招致謾罵。


這3種孩子看似“懂事”,實際內心很“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2、 討好父母

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權威的象徵。有時候,父母太過於強勢,總是否決孩子的想法,使得孩子沒有發言權,不敢去挑戰父母的權威。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敢主動提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父母表現出強勢一面的時候會下意識附和、討好父母。


這3種孩子看似“懂事”,實際內心很“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3、 會看大人眼色

有些孩子有著很強的察言觀色的本領,能夠很容易判斷出父母的情緒。這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太過於強硬,讓孩子內心十分不安和委屈。長此以往,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意,為了不捱罵而學會了看大人的眼色。


這3種孩子看似“懂事”,實際內心很“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二、如何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意?

1、 適當滿足孩子需求

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對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會產生嚮往之情,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雖然我們的家庭條件對於需求來說是有限的,有些由孩子提出的需要對父母來說實現是很困難的,但是無論如何要先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的需要,這樣做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家長對他們的愛。

如果對孩子的需求有求必應,對造成孩子的任性,轉變為另一種不可挽回的錯誤。我們可以在孩子提出的需要中,適當挑選一些力所能及的需要去滿足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用獎勵的方式和孩子交換,還能夠激勵孩子做一些勞動等。


這3種孩子看似“懂事”,實際內心很“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對於那些力所不能及的要求,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記錄下來,轉換為一種對未來生活的奮鬥與期待。這樣做,不僅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意,還能化為前進的動力,一舉兩得。


這3種孩子看似“懂事”,實際內心很“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2、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有些時候,父母太過於強勢、不加判斷對孩子的責罵等,讓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情緒無法表達出來,慢慢地會積累成大的隱患。不良情緒和想法的堆積,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們表達情緒、舒緩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和孩子進行一些溝通,與孩子一起聊聊最近的生活與心情,向孩子釋放善意和愛意。帶著耐心和同理心聆聽孩子的想法,對他們的情緒進行深入的感知。


這3種孩子看似“懂事”,實際內心很“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如果孩子的情緒過於激動、表述不清,我們可以採用詢問的方式,儘可能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除此之外,在孩子們把情緒和想法表達結束後,我們應該和他們一起商量如何妥善處理,讓他們擺脫不良情緒。


這3種孩子看似“懂事”,實際內心很“缺愛”,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當然,不要一味地對孩子講大道理,對孩子來說他們是聽不懂的。這時父母們可以藉助繪本故事等工具,讓孩子從故事中明白這些道理,從而養成好品質、好性格。最後,佳佳為家長們推薦《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與《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將孩子身邊容易出現的小問題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應該怎麼辦,逐步培養孩子的各方面品質。《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用《堅毅的小錫兵》、《七隻烏鴉》、《木偶奇遇記》等故事,讓孩子學會堅毅、勇敢。

點擊圖片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