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第一需要記性”


“但第一需要記性”

2020年“屬人的春天”真的到來了!

因為,各省區馳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天使們大都在陸續凱旋,國產“新冠肺炎疫苗”也開始了人體注射實驗,一切向好!

“但第一需要記性。”

在這樣的時刻,我重讀魯迅先生的《娜拉走後怎樣》,特別在意了這方面的思想:“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嫌惡學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罵官吏的學生;現在壓迫子女的,有時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這也許與年齡和地位都有關係,但記性不佳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魯迅先生的這些具象說明,與今天時代生活的景象似乎都不大符合了,但道理依然是堅挺的:“記性不佳,是有益於己而有害於子孫的。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

這該是社會人生規律的揭示,怕是永久的社會人生定律了。

如果不是這場關涉全體國人每一個、關涉全國各地各個角落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還能對17年前的“非典疫情”有多少記憶?即便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又真的對那遠去的“非典疫情”有多少準確的邏輯記憶而不是零散碎片式的記憶呢?

檔案,最是一種靠得住的記憶。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幾乎人人“宅家”而“抗疫”,那麼,誰人在“宅家抗疫”中悉心保留並製作了屬於自己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檔案了呢?坦誠地講,在兩個多月的“宅家抗疫”中,很多人是做了互聯網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搬運工”的,亦可謂一種“朋友圈中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貢獻”,但當“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結束後,或者在將來的來日方長中,自己手中是否有屬於自己的第一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史料呢?沒有,該怎樣證明自己是這場“抗疫戰爭”的親歷者,又該怎樣說明自己是這場疫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者?

魯迅先生還說過一句話:“我們都不大有記性。”這也是一個客觀實在的揭示,更是對我們的警醒。“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前夕,就有一起嚴重的“傷醫事件”,一位優秀醫生因此而逝去。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白衣天使們已然是最英雄主義者,受到廣泛的敬重和最多的讚美。那麼,“抗擊新冠疫情”結束後,一切又都進入和平安詳常態後,人們又該怎樣呢?無疑,最是考驗人們的記性的。

長話就不說了,文章篇幅也不易過長,最後一句話,還是魯迅先生說得好:“第一需要記性。”

“但第一需要記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