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安家》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了,還是和《完美關係》一起被批評的,說是“懸浮劇”,不實際。你批評《完美關係》我覺得很對,它真的把公關拍毀了,我也早就棄劇了,但《安家》真不是懸浮劇,我替我喜歡的劇喊冤。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孫儷飾房似錦

01 《安家》算半個職場劇

《安家》確實有讓人心驚肉跳的情節,比如為了幫苗阿姨女兒賣房子就組團誘人搬家,雖然幫孩子轉校成功,孩子成績上去了,親子關係也有所改善,但過程中誰也不敢保證必定有好結果;還比如罵競爭對手是“野雞中介”;再比如樓山關威脅跳票的客戶賠佣金給房似錦,被開除後又入黑中介給跳票的客戶車胎放氣。

溫室裡的花看這些會害怕,這些也有損房產中介的形象,但難道因為我們害怕,不好的東西就不存在嗎?

尤其是《安家》那一批批的單元故事,確實不夠“積極向上”,但電視上已經那麼多“抗日神劇”在傳播正能量了,少《安家》一部錦上添花,並沒損失什麼。何況涉及到數額極大的交易,涉及到房產,從來都是“醜話說在前頭”。

但《安家》最多算是半個職場劇,因為劇情開頭的時候確實在說職場,看得人精神亢奮,可是後面涉及專業知識的越來越少,都是在說人情世故了,這是最遺憾的。

導演安建也說:“這部劇還是表現人物的情感、命運和成長為主,人物並不是完全為行業案例服務的。”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導演安建和演員孫儷

《安家》一邊談炎涼,一邊送溫暖。徐姑姑一個人“瑪麗蘇”還不夠,店裡的人也都跟著瑪麗蘇。由著新上任的房店長撬王子健的單,由著房似錦拿徐姑姑的錢窮大方地學雷鋒給別人五萬塊錢,後來還因為瓜哥徐姑姑還乾脆把人大廈給整租了,一幫下屬嘩嘩都跟著徐姑姑一起離開了安家不賣房子開啟了租賃業務——這不是一邊罵翟雲霄不做人事一邊剽竊翟雲霄的創意嗎?

但瑕不掩瑜。《安家》這部劇還是值得肯定的。首先,中介在身邊和小人物在職場,讓它比同期的劇更接地氣;其次,它已經是算是職場劇的新高了。雖然導演不願意承認,但事實是《安家》是妥妥的職場劇,只是沒百分百職場罷了。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孫儷飾房似錦

大家還記得上一部國產職場劇是什麼?《精英律師》演了一遍社會熱點新聞,《在遠方》讓我們知道了快遞行業的發展史,而遙遠的迴響還是還是2010年的《杜拉拉昇職記》(我更喜歡電影版)。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杜拉拉昇職記》Rose,莫文蔚飾

這一次的《安家》又讓我們知道了房產中介的心酸,最起碼下次接到中介電話的時候不罵人,掛電話前可以說一句“謝謝”。將心比心罷了。

安建導演三連拍,2017年《創業時代》,2020年《完美關係》和《安家》,都是職場劇,而直到《安家》一出來,我才意識到我們也是有去偶像化的職場劇的,而我們的職場劇才害羞地露出了一個小嫩芽芽。

02 職場劇大有空間

在國產職場劇不濟時,我們愛看美產職場劇。

比如《別對我說謊》改編至真實的行為研究和暢銷書,通過對面部微表情和肢體動作的觀察來判定人們是否撒謊,用以還原事件真相。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別多我撒謊》

《犯罪心理》是分析兇手的心理和作案特徵給嫌疑人畫像(profile)協助破案,就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在致力研究的課題。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犯罪心理》

《醜聞》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描述危機處理專家及其團隊的工作與生活。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醜聞》

《鏡花水月》在講述相親類真人節目的製作和話題炒作;《晨間風雲》則帶我們走進了新聞的臺前和幕後。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The Morning Show》

職場的設定,專業的展現,魅力無窮。

美產職場劇就一個字:爽!其他景點劇目還有《傲骨賢妻》、《美女上錯身》、《金裝律師》、《廣告狂人》、《硅谷》等等,完全滿足了我們對職場劇的追求。美劇爽就爽在不上價值,只有目的和手段,也敢於揭醜。揭醜是勇敢的,但走極端博眼球也是慣用伎倆。

其實早年我們喜歡港產職場劇,這當然要感謝電視臺積極引入港片,讓我們從《法網柔情》、《壹號皇庭》、《陀槍師姐》、《妙手仁心》,一直看到《法證先鋒》、《鑑證實錄》《刑事偵緝檔案》、《洗冤錄》等等律政好劇,後來又得以在網絡上看到《on call 36小時》、《衝上雲霄》、《畢打自己人》,我甚至從年代劇《守業者》裡知道了繅絲和自梳女。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守業者》

美產職場劇幾乎拍一部成一部,港產職場劇也是輝煌到現在,為什麼國產職場劇就不倫不類呢?

國內最擅長拍攝歷史大劇,後來為了豐富題材,積累了影視經驗的編劇和導演們就開始忙著學香港翻拍武俠了,武俠沒學成就又學臺灣拍偶像劇,偶像劇不能出其右就又開始忙宮鬥、忙穿越、忙修仙,終於殺出一條血路來。

但文學作品往往以市場為導向,影視作品尤其如此。

多年的歷練已經讓國產現代劇劇不管拍什麼都恨不能集偶像、職場、時裝元素於一身了,雖然《在遠方》樸實無華,但也沒有單單講快遞行業,而是加入了時下流行的心理學。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在遠方》,劉燁飾姚遠,梅婷飾劉愛蓮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故事,職場劇大有空間,大有作為!

03 專業團隊和影視工業化

《安家》這麼成功,多虧了專業團隊。六六文化傳媒是上海耀盈的股東,而上海耀盈是耀客傳媒的股東,耀客傳媒一直和編輯六六強強聯手,騰訊也投資了耀客傳媒,所以《安家》得以騰訊在線獨播,利益關係千絲萬縷。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而主演孫儷是出品方之一的橙子映像的老闆娘,一向只挑自己喜歡的劇本,決斷快,據六六說他們還沒選定孫儷時,孫儷就已經先答應出演房似錦了。還幫助六六對房似錦這個人物性格做出分析,使其行為自洽。

編輯六六更是先前深入到中介前線花了10個月做調研,從初創到完成,都是一個專業團隊在運作,沒有誰是在餓著肚子搞創作,而演員們也都實地體驗了中介生活。

《安家》是有資金又有作品,而有很多影視則是改編至作家的作品或網絡小說。在沒改編之前,這些作品都是個人獨立創作,可能是沒有任何收入的,創作變現一靠才情二憑運氣。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這就像你在自己的土地上先把房子建好裝修好然後才掛牌銷售,而職業創作團隊則是賣期房,現賣願景然後才開始搞建設。

一個是自建房,一個是期房;前者自己設計自籌自建自己找買家,後者有專業團隊系統操作高度集成,哪個能有保證地高產?這分明就是手工業和工業化在比拼,只剩被碾壓的份兒。手工固然能出藝術品,但工業卻能出大量的高品質商品。在鐵匠自己捶打和機械工業生產之間,哪個更能滿足大眾需求呢?顯然是後者。

04 個人魅力和工業化

依賴個人魅力的公司,離開了那個人就得散架。就像《在遠方》的姚遠憑藉個人魅力創業成功並把公司發展得很大,但路曉鷗一直提醒他不能靠個人魅力管理大公司,要讓公司系統化生態化,離了姚遠也依然能有機運行。

路曉鷗的建議最終得以在“新遠方”得以實現,這建議放到影視業也是中肯的。

藝人們也有自己的品牌,但他們的品牌只代表他們自己,不能代表參演的作品。就像先有孫儷的口碑,所以我們才關注了《安家》。孫儷是一個好演員也是一個會挑劇本也有資格挑劇本的演員,可是黃軒呢?他也是個極其難得的優秀演員,他也有資格挑劇本,可還是先後栽在《創業時代》和《完美關係》上。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黃軒、佟麗婭

國產影視,觀眾要麼認演員,要麼認導演,還沒到認出品方的程度。可是面對好萊塢電影,我們信賴的反而不是演員,而是“好萊塢”這三個字。好萊塢就是製作精良的保證,有迪士尼、環球影業、華納兄弟、福克斯等影業在,怎麼選都不差。

演員會接爛戲,導演會接爛戲,唯有專業的出品方才會一題多面地對自己的品牌負責。

“一起拍電影”整理的新銳出品公司類型:導演型、平臺型、綁定人才型、IP孵化型等,各有千秋。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影視公司無數家,成規模的不算少,但為什麼就是沒有品牌口碑化呢?很多甚至都沒有獨特的商品定位,碰到一部拍一部而已。是資源太分散,是作品太有限,還是發展停留在個人魅力階段?我瞭解有限,但從觀眾目前選電影看導演,選劇則依然是認演員來看,影視工業化是姍姍遲來還沒來。

藝術品不可求,但精品不應稀缺。量產精品者,非工業化莫屬。


最後說下人民日報,不該大字報點名批評《安家》,你看人家班主任國家廣電總局還沒發話呢。廣電總局以行動支持了《安家》,邀請了《安家》出品方耀客傳媒參與抗疫大劇的製作,而耀客傳媒再度邀請了編劇六六,六六本人也已於3月8日赴武漢找故事去了。

職場劇萌芽階段,望呵護。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人民日報批《安家》是“懸浮劇”——好的成長不靠訓斥,靠鼓勵

《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