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春天是一個冷暖交替、溫度忽高忽低的季節。春天來了,冬天卻還不想走,所以就會出現“倒春寒”或者“小高溫”。熬過了冬天,許多農戶都想著可以歇一口氣了,但是往往一不留神,大病小病都找上門。今天我們就邀請到了實戰專家李慶華老師來給大家講講春季棚室裡番茄會遇到的那些病害!


小小劇透:其實不管什麼棚室作物,發生病害的原因都是有跡可循的,而病害的產生都有共通之處。調整環境,增強作物營養,精準用藥將是你戰勝病害的三大利器!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其實真正春天相對於深冬期來說病害反而是更嚴重,因為深冬期的時候溫度白天晚上的溫度都比較低,真正侵染性病害爆發流行的機會並不多,反而是等春天來了,大家的管理也由冬天的謹慎變為敢放開手腳去澆水、施肥。這樣春天棚室裡的西紅柿就會感染一些病害,在初春期冷暖交替比較頻繁的時候,棚室溼度較大就會出現這幾種病害。


初春兩大病害

01、灰黴病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灰黴病在初春的時候,棚室溫度變化的非常劇烈,溼度也會相應提高,這是灰黴病發生概率就會提高。灰黴病的病原菌屬於低溫高溼的病害,就是說喜歡溫度偏低溼度偏大的一個環境,喜歡弱光,在棚室裡溼度超過90%的時候,就變成一種非常高發的病害。


這個病菌屬於葡萄孢屬,喜腐生。腐生和寄生有什麼區別呢?寄生就是病菌有能力直接侵染健康葉片、組織,而腐生菌非常喜歡一些衰弱的組織,馬上要腐敗的組織。寄生菌比腐生菌侵染的能力強的多。灰黴病的病菌就屬於這一類,菌絲的適宜溫度在20-25度,當溫度低於10度或者高於30度就會生長緩慢。有些朋友會使用高溫悶棚,這只是控制了病菌的繼續萌發,並沒有殺死病菌,因為孢子只有在55度才會死亡。


02、晚疫病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大棚裡溼度大,溫度低,這是還會爆發晚疫病,這種病害比灰黴病還要嚴重。因為晚疫病如果在西紅柿大棚裡蔓延的話,可能只要三五天就會大範圍的侵染。不僅僅是葉片的侵染,果實莖稈都會被侵染,呈迅速爆發勢態。這種病菌的特性是什麼?關鍵詞:低溫、弱光、高溫、水膜。當溫度低於5度高於35度就會停止侵染,有要求葉片上要有水膜,可以說空氣的溼度是非常大的,在90%-95%。15-20度最適合侵染,為什麼有些朋友悶棚的效果不明顯就是因為溫度這方面達不到可以殺死病菌的致死溫度,一旦溫度溼度都合適了,還會萌發。


仲春兩大病害

01、葉黴病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也就是現在這個階段,大棚裡就會爆發西紅柿葉黴病。如圖:正面有不規則的褪綠斑,背面是灰褐色的緻密黴層。所以說症狀還是比較明顯的。葉黴病菌絲的適宜溫度25-30度,當15度以下,35度以上發育緩慢。所以我們在治療葉黴病的時候就要從他需求的溫度上來進行一個處理。

這種病一旦爆發了就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夜溫高。我們需要白天高溫管理,晚上低溫管理,晚上可以吧風口開的大一點,溫度降下來之後再放棉被。


02、灰葉斑病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灰葉斑病,這是兩種病菌導致的,一種叫茄葡柄孢灰葉斑病,另一種是番茄葡柄孢灰葉斑病。這種病菌抗TY品種的弱項,菌絲適宜溫度在25度左右,35度以上受到抑制。溼度的要求不高,與其他不同,只要溼度75%以上就能完成侵染。這個病害喜碳,但不喜歡氮,屬於好氧菌。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在治療灰葉斑病上加一些氮肥,尿素可以起抑制作用。再結合相應的藥物就會事半功倍。


如何控制這些病害呢?


春季大棚西紅柿易發病害及生理問題(李慶華)


病害和作物之間有一個鐵三角關係。就是病原物(病菌)、寄主(大棚植物)、環境。當寄主健壯的時候,病原物無法侵染,當溫溼度適宜時,寄主也不會得。


對於病原物就是殺,對待環境就需要調整,對於寄主就需要養。


很多人只關心病害發生了,卻不關心病害是怎麼侵染的。這個問題我們肉眼看不到,只是知道的病了。病菌侵入是不斷在和植物體博弈的過程。葉片要產生對抗病菌的應急機制也需要背後提供大量的營養物質。病害的出現就是作物機能衰退的結果,防治必須從病原物/寄主/環境同時進行。病害的出現也是作物生理出現問題,但只是其中的一個表現。生理問題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越來越大!


病害只是浮在表面的小魚小蝦,第二就是缺素,缺素背後就是生理障礙、問題。我們需要從根本上發現問題,這些都指向營養問題,現在的作物管理的方案是否有效呢?這是西紅柿產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那我們為什麼要聊病害呢?因為病害是生理問題的一個信使,看到病害就應該看到背後的生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