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在節目上一錘砸碎價值2億的古董,被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很多人對古董有一種執念,甚至不少人還花費大價錢來購買收藏,以此想要提升自己的品味,當然也有一些人想要在朋友面前做個炫耀,證明自己的財力與實力。如今除了一些官方的大型博物館之外收藏有許多珍貴的文物之外,還有不小的私人收藏者,如著名的馬未都等,甚至還建造了自己私人收藏博物館,作為一種樂趣。當然這也是有錢人的遊戲,怎麼是平常人能夠想象的呢?


王剛在節目上一錘砸碎價值2億的古董,被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前些年的時候,因為古董熱的興起,電視上興起了不少的所謂鑑寶節目。當時不僅是中央臺,許多地方臺都大搞鑑寶熱,就是讓民間的收藏者帶著自己收藏的文物,讓一些專家來鑑定文物的真假,幾分鐘的時間裡確定一件文物的真假確實是需要實力的,但也正是這樣的噓頭,讓不少的收藏者慕名前來,觀眾也喜歡這種形式的文化節目。在開拓眼界的同時也能學到不少的知識。

但是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這種快速型的文物鑑定模式,難免不會出現差錯,畢竟有些文物的真假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以及程序的,憑著幾個專家的經驗,直接給出真假判定,有時候確實有點兒戲。而鑑寶節目中的一些黑暗也讓大家逐漸清醒。


王剛在節目上一錘砸碎價值2億的古董,被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前些年的時候,也是在一檔節目上,專家當場宣判一位藏主的收藏者是贗品,值不了幾個錢。結果下了節目之後,就找到這位藏主當時住的酒店,用低價錢買了這件東西,結果這件東西在幾年之後以幾千萬的價格被拍賣,這時才發現自己是上當受騙了。而這次的這個故事雖然類似,但卻有很大的不同。


王剛在節目上一錘砸碎價值2億的古董,被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在一檔名為《天下收藏》的節目中,這個節目的特色是如果三位鑑寶人都認定一件文物是假貨的話,那主持人就會手起錘落,砸碎這件物品,一方面是想要增強節目的觀賞性,另一方面也是想要保護文物市場,畢竟文物市場的假貨橫行也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這樣也能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

在一次節目中,一位寶主宣稱自己帶來的是永宣瓷器,如果這是一件真的話,那一定會價值不菲,因為玩古董的都知道,這個時期的文物基本上很少見,能見到的要不就是在博物館,要不早已是別人的私人珍藏品。但經過三位專家的鑑定,這是一件仿品,主持人王剛直接一錘敲碎,終結了這件瓷器的生命,讓它再也不能出現在市場之上。


王剛在節目上一錘砸碎價值2億的古董,被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而節目組也知道這樣做的風險,所以鑑定藏品之前,寶主是需要簽訂一份“生死文件”的,也就是收藏者在參加節目時對藏品被砸毀的風險是明知的,也是自願接受的,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收藏品被弄成粉末,節目組也是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如果寶主同意簽訂,那麼這份文件就會起到法律效應,不管此後有何糾葛,都不會和節目組有任何關係。

而事情也許就這樣過去,但是世界上總是充滿了意外。有一次《天下收藏》欄目和國家博物館合作做了一檔節目,主要是對以往砸掉的一些收藏品進行重新鑑定,因為誰也不知道專家們有沒有走眼的時候。而在重新鑑定的過程之中,也發現了不少被砸掉的真品,但收藏者因為事前與節目組簽訂了協議,也就沒有進行什麼賠償要求。


王剛在節目上一錘砸碎價值2億的古董,被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但這個消息卻被那位永宣瓷器的收藏者看見了,他想自己的那件東西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話,那節目組可得賠償自己的,畢竟這可是一件價值連城的珍寶。他帶著碎片去做了專門的文物鑑定,發現其就是600多年前的東西,而時間恰好就是明朝的宣德時期,也就是說自己的這件東西是真品,只是現在被節目組砸成了碎片。

想到這裡,他也去節目組那裡找過,希望他們能夠對自己進行賠償,畢竟一件價值兩億的古董,確實是十分珍貴的。但是節目組卻以收藏者事前簽署過相關協定,根本就不理他,無奈之下,他選擇走上法律途徑,將節目組以及王剛一起告上了法庭,希望能夠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利益。


王剛在節目上一錘砸碎價值2億的古董,被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藏家兩次將王剛和《天下收藏》節目告上法庭,專家們也參與了對簿公堂,誰都沒辦法說服對方,這件藏品到底是真是假,沒有人給出一個客觀的解釋,最終得來的是王剛無責的判決結果。而藏家自己還需要支付3300元的訴訟費用,讓自己是得不償失。


王剛在節目上一錘砸碎價值2億的古董,被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但是也因為這次事件,讓人們注意到了鑑寶節目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之後不少的鑑寶類節目都陸續關播出,《天下收藏》最終也免不了這樣的命運。這世界上貪便宜的人很多,但能有大幸運的人卻很少,人生很難有什麼奇遇,也許走好腳下的路,就是最放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