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在中國南部的海域上,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

在衛星地圖上終於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


這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粵港澳大灣區的又一個跨海工程。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通車之後,兩地的車程將由3小時縮短為30分鐘。當然,這是一個去除市區路途和堵車的最理想時間。


官方稱,深中通道2024年通車。


中介說,屆時中山房價大漲。


中山翠亨新區——這個能和和深圳隔海相望的新片區,被吹捧上了承接大灣區發展的風頭浪尖。


作為翠亨新區唯一貨真價實的萬科某盤,均價達3萬元/m²


3萬元/m²是什麼概念?


和隔壁均價上6.5萬元/m²的深圳對比,便宜一半的新房價足以讓深圳人高呼「白菜」!


但放眼整個中山,兩百多個樓盤,均價大約1.4萬元/m²,敢上這個價位的樓盤只有兩個:一個是佔著市區和學區優勢的華鴻盤,另一個就是翠亨新區萬科盤。


不過,翠亨新區身上扛著艱鉅任務——重振中山經濟!它更被當地媒體譽為「重振中山虎威的新心臟」。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風口之下,中山的2019年卻交出了一份慘然的成績單


2019年中山市GDP實際增速

1-3月:2.6%;

1-6月:0.9%;

1-9月:1.1%;

……


中山經濟,嚴重失速!


為什麼經濟失了速?各家眾說紛紜:有說,中山經濟亡於地產;有說,中山產業升級失了先機;也有說,依賴外資+貿易的中山敗北……


以製造業立市的中山慘遭滑鐵盧,戳中了發展的若干痛點:發展房地產的後遺症、製造業大國的產業升級……


危機關頭,要有將功補過,憑藉地勢讓翠亨新區崛起當務之急。只是,如何才叫崛起?如何才能崛起?


與逐漸明朗的深中通道不同,翠亨新區深陷暗流湧動的迷茫僵局。


一.多次改版的翠亨新區規劃


在行政區塊的劃分上,中山實際沒有「翠亨新區」的概念。翠亨新區是由一部分的南朗鎮和一部分的火炬開發區組成的片區。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圖片來源:關於《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的公示


因為片區優勢在於靠近深圳、靠近深中通道,所以它的中心在最東邊的馬鞍島。在馬鞍島以北,屬於翠亨新區起步區;馬鞍島以南,屬於翠亨科學城。


至於再細緻的規劃,政府官網上的規劃圖早就被撤走或替換,網絡上並沒有統一的說法。


經歷了一番考古,我找到了幾份比較靠譜的版本:


· 2014年版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2014年發佈的《中山翠亨新區總體規劃(2012-2030年)》規劃方案


這是翠亨新區最初的規劃版本。


當時馬鞍島的規劃涇渭分明,井井有條,甚至還規劃有文物古蹟用地(紫色區域)。


馬鞍島的南部是填海區,現在還是一片海域,此塊分佈有大片居住用地(黃色區域)。另外,屬於居住用地的還有東北角、西部中間帶、沿海帶等。


· 2018年版本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2018年發佈的關於《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的公示


上圖左邊是原控規用地規劃圖,年代就無法考究,推斷可能產自2014或2015年。因為所謂的原控規只是在上一版的基礎上做了微調:文物古蹟用地被替換成了居住用地(黃色區域)和商住混合用地(橙色區域)。


而上圖的右邊是2018年調整後的用地規劃圖,原本在西部中間的居住用地(黃色區域)被替換成了工業用地(褐色區域)。


(Ps:很遺憾我只找到了這一版規劃的起步區部分,而南邊的科學城規劃並未找到。)


· 2019年版本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2019年發佈的關於公佈實施《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9)》成果的通告


這一版雖命名為「起步區控規」,但卻把科學城囊括在內,涵蓋了整個馬鞍島的詳細規劃。


和上一版大塊大塊的一二類工業用地(褐色區域)不同,這一版把大量工業用地改成了居住用地(黃色區域)和新興產業用地(珊瑚色區域)。其中,居住用地佔得半壁江山


網傳翠亨新區規劃改版了四五次之多,而我所找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這幾次的改版中,最明顯的改動在於:要居住用地,還是工業用地?背後的邏輯在於:要房地產,還是要產業升級?再深一層的利益牽扯就是:要高稅收,還是財政?


二.產業之殤


1. 老牌企業的沉淪


翠亨新區馬鞍島中部有大量閒置的土地,但是在沿海一帶卻自然形成了以海洋為依託的產業。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臨海工業園


事實上,馬鞍島也被當地人稱為「

臨海工業園」。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臨海工業園於2003年開發建設,隸屬於火炬開發區,產業導向集中在五塊:


電子信息、汽車配件、化工、包裝印刷、新材料新能源。

(摘自:《中山日報》)


不過,這五種產業都沒有在島上生根發芽出產業集群或者產業鏈。馬鞍島交通不便,在翠亨快線開通以前,只有橫門口的一條橋可以到達馬鞍島。


然而,四面環海的自然條件,卻形成了一批以海洋為依託的重量級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如生產海水淡化設備的中澤重工,造船業如中船集團中山造船基地、生產海洋工程船的廣機海事重工等等。


在臨海產業最巔峰的時候,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招商引資,根據當地媒體2009年的報道:


單單一箇中船集團中山船舶製造基地項目,投資總額已達17142億美元,將生產10萬噸以下級別的高科技船舶。

(摘自:《中山日報》)


然而,依賴外資+出口貿易的產業結構,讓這些產業淪為2018年貿易戰的犧牲品。


這也直接導致了翠亨新區經濟下滑,數據顯示: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2018年,翠亨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下降近四成,固定資產投資直接腰斬。雖然2019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回升,但是工業總產值的升幅卻只有1.05%。


據聞,在馬鞍島西北角的一家船廠正在找人接盤,而旁邊的一家設備廠盤給了地產公司。


2. 複製東莞松山湖


產業的沉淪,並不能抵消地理上的優勢,這反而是一個當地政府推倒重來的機會。


翠亨新區的地理位置,像極了虎門大橋腳下的東莞虎門鎮,畢竟兩個區都連接著深圳。而虎門鎮對於東莞經濟來說,一直是龍頭老大的地位。


不過,當地政府想到的卻是複製松山湖。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2013年翠亨新區掛牌以來,政府招商引資一直傾向於生物醫藥、精密機械、新能源等,引進產業或產業園中德(中山)生物醫藥產業園、中山中瑞歐工業園、哈工機器人等等。


這樣的產業種類配置不禁讓人想起東莞松山湖。目前的松山湖,已經有華為、vivo、OPPO等製造業新貴入駐,它的醫藥產業據報道已經有400多家。


如今的松山湖已經可以和老大虎門鎮抗衡:


松山湖高新區GDP連續三年跨越百億大關、2018年GDP突破600億之時,翠亨新區2019年1月至11月規上工業總產值數據是74.5億元。


很多人都覺得,松山湖的成功在於華為,華為效應不僅讓數以萬計的研發人員匯聚於此,也讓松山湖邁向了一個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產業園區。很慶幸的是,上個月華為也向翠亨新區伸出了橄欖枝,那麼翠亨新區能就此得救嗎?


事實上,很多人都忽略了松山湖起步於2001年,發展近20年。20年的發展,定位一直清晰——以高科技為主,承接深圳的高科技製造產業。


松山湖發展到2010年的時候,園區對外宣稱已經引入了華為。此外,我摘取了2010年東莞松山湖的園區主要的產業導向:


信息產業、機械、化工、生物醫藥、輕工


這些產業和現在落地的產業相差不大。


華為的功勞或許很大,但最重要的還是松山湖二十年來堅貞不移始終堅持自己的發展方向,才創造出了產業升級奇蹟。


項目落地緩慢僅僅是問題的表象,翠亨新區真正的問題在於發展方向的多變——昨天還想成就海洋霸業,今天就變心意圖再造「松山湖」。


同時,也應該看到翠亨新區的產業升級方式:它並沒有在原有的基礎上添磚加瓦,鼓勵企業的產品的品質提升、技術提升或者效益提升,而是推倒重來,複製粘貼,簡單粗暴。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翠亨新區的大片閒置土地


三.落寞的地王


2018年,產業寒冬之時,房地產市場卻是盛夏。


2018年6月27日下午,中山最高樓面地價最高紀錄再刷新!經過200多輪競拍,萬科競得翠亨新區起步區的第一塊宅地,總價14億元+111840平米人才房,摺合樓面價超1.3萬元/㎡,溢價率達176%!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修建中的萬科地王項目


一年之後,2019年11月,萬科樓盤入市,售價27000元/m²起,均價達30000元/m²。在11月中山市住宅排名備案價TOP15排名裡,該盤備案價33623元/㎡,排名第一。


事實上,2019年的中山樓市行情不佳。年中,多家房企借打折之勢降房價;到了年底,業績壓力倒逼之下,市中心東區某盤甚至降價近萬元。


地王的尷尬,莫過於「買不到賣不掉」。


一個月之後,2019年12月16日,翠亨新區馬鞍島又迎來三宗宅地拍賣,不過再沒有像去年那樣激起壯烈波瀾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2019年12月翠亨新區拍賣的三宗宅地(圖片來源:中山樂居)


0097地塊:常元競得,成交總價155840.76萬元,成交樓面地價9000元/平米。

0098地塊:常元競得,成交總價251649.7416萬元,成交樓面地價9090元/平米,溢價率1%。

0117地塊:保利競得,成交總價228220.902萬元,成交樓面地價9100元/平米。


一輪競拍即結束,幾乎底價成交……


在大灣區四處囤地的央企保利拿地無可厚非,相比之下,專注時尚女裝產業哥弟兼職房地產業務的常元集團,居然能以接近底價的價位淘到兩塊地王對面的地塊,著實讓人驚訝。


很明顯,翠亨新區,爆冷了!


四.結


2018年之前,中山經濟未崩,翠亨新區規劃偏向了產業升級。


2018年中,經濟頹勢逐現,地塊卻賣出了「地王價」,翠亨新區規劃偏向了房地產。


佔盡風口和地勢的翠亨新區,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


因為房地產和產業升級的撕扯之下,一時難分勝負:繼續擴張房地產,會讓中山失去承接深圳產業外溢的機會,但是產業定位不清晰,卻繼續把這塊地方陷入絕境。


而這樣的僵局,又僅僅是這個大灣區新區才有的發展問題嗎?


中山的這個新區,會是大灣區未來的黑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