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引言

提起俾斯麥,人們首先想到的自然會是二戰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俾斯麥號在丹麥海峽海戰中短時間內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胡德號。隨後英國海軍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戰列艦和海軍航空兵的配合之下才將俾斯麥號擊沉。事實上,這並非是德國海軍第一艘以鐵血宰相俾斯麥命名的戰艦,早在德意志帝國時代,就有一艘以俾斯麥命名的裝甲巡洋艦,今天我們就來應粉絲要求,說說早期的德國海軍。

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建成後不久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版畫

建造背景

俾斯麥的鼎鼎大名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先後帶領普魯士打贏了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被譽為“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能被冠以“俾斯麥”之名的軍艦自然不是等閒之輩。今天我們介紹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是德意志帝國海軍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裝甲巡洋艦。


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鐵血宰相俾斯麥讓德國從分裂走向統一,能得到俾斯麥名號的軍艦絕非等閒之輩

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的誕生並非為了對付德國海軍的宿敵英國,因為當時英國還不是德國人的第一假想敵,再加上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而德國相較於英國這樣的老牌列強還只是一個新生力量,其海軍實力相較於英國還有很大的差距,艦隊規模就更無法相提並論了。當時的德國海軍上將弗里德里希·馮·霍爾曼並不想建造一支強大到能與英國爭奪制海權的艦隊,再加上德國海軍的發展由於地緣因素困難重重,很容易被困死在港內,所以霍爾曼最初只是想要建設一支以近海防禦為主的小艦隊,此外還輔助有保護殖民地和通商口岸的巡洋艦隊,而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就是這支巡洋艦隊的核心。

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正在船臺上準備舉行下水儀式的俾斯麥侯爵號艦體

艦體設計

俾斯麥侯爵號的設計沿襲自德意志帝國海軍的維多利亞·路易絲級防護巡洋艦,並可以視為前者的放大版本。該艦不僅要承擔海防任務,更要在遠洋執行保衛海上交通線的重任。所以該艦的全長達到125.7米、寬20.4米,排水量高達萬噸以上,擁有良好的適航性。該艦的艦體採用橫向和縱向鋼框架建造,其側面敷設有7.9英寸的主裝甲帶。此外在該艦的彈藥庫,輪機艙等重要艙室外還有3.9英寸的裝甲包覆,水平防護則為1.2英寸到兩英寸,該艦的前艦橋側面防護能力達到7.9英寸,後部司令塔的防護為3.9英寸,防護能力相當全面。

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正在通過基爾運河(威廉皇帝運河)的俾斯麥侯爵號

武備設計

武器系統方面,俾斯麥侯爵號搭載有四門240mm40倍口徑主炮,分別佈置在艦艏和艦艉的雙聯裝炮塔內,該炮塔的側面裝甲達到200毫米,頂部裝甲也達到了40mm,該型主炮的最大射程達到18500碼,在發射140千克穿甲彈時,其初速達到690米每秒,相較於同時期的其他主炮還是相當先進的。副炮方面,該艦搭載有12門150毫米40倍徑速射炮和10門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這種組合主要是為了防範靈活的魚雷艇。

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俾斯麥侯爵號線圖,可見其各武器射界和整體佈局

除主副炮外,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還搭載了六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除了艦艉的一具之外,全部設置在水下,左右兩舷分別擁有兩座魚雷發射管,艦艏還安裝有一座魚雷發射管,整艦備雷16枚。

動力設計

俾斯麥侯爵號由於需要在外海執行守護海上交通線的任務,所以其要保持較高的航速,該艦的動力系統為三臺立式四缸三脹往復式蒸汽機,由四臺桑尼克羅夫特鍋爐和八臺圓筒鍋爐提供動力。使得該艦的最大航速達到18節,基本符合作為巡洋艦的要求,三臺鍋爐分別為三軸三槳提供動力,除蒸汽輪機之外,該艦還搭載有五臺發電機,能夠在以110伏特電壓輸出325千瓦特的總電功率。

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正在菲律賓馬尼拉的俾斯麥侯爵號

與青島結緣

要提到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就不得不提到一箇中國城市,山東青島了。當時德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其工業實力相較於此前有了長足的發展,擁有挑戰舊秩序的能力。而德國想挑戰的自然是歐洲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英國了,當時的德國佔領膠州灣後,除了將這裡作為德國在亞洲的重要港口之外,也決心將這裡建設成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隨著德國的投資和興建,這裡很快從幾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海港城市,它就是青島。

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德國在青島建設的下水道往往受到人們的調侃,但是德國對青島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現在我們如果到青島,還能看到隨處可見的歐式風格建築,這些都是當年德國人留下的,其規模和設計精巧讓人眼界大開。為何德國人要耗費這麼大的精力來建設一個殖民地呢?事實上這正是德國人處心積慮經營的一個“面子工程”,當時的德國剛剛完成一統,為了向世界展示德國的實力和優越性,德國將青島作為一個展示的窗口,其建造標準對標的都是德國首都柏林,當時的德皇威廉二世下決心要讓青島超越英國的殖民地,併為此劃撥了1.74億金馬克,可見其對青島的重視。

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青島的德國總督官邸,非常豪華

正因如此,青島在短時間內成為了沿海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當然德國不可能來佔領一座城市就是為了建設的,青島在當時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一方面,它可以作為德國掠奪亞太資源的中轉地,由這裡啟航的船隻能夠源源不斷的將各種資源和貨物運回德國。另一方面,德國的海岸線狹小,而且在波羅的海被各國掣肘(看看一戰後期德國海軍的存在艦隊),青島讓德國海軍擁有了一個相對更靈活的選擇,從這裡出發的巡洋艦能夠起到破壞海上交通線的任務。

以俾斯麥之名,與青島結緣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

俾斯麥侯爵號的繼任者,沙恩霍斯特號裝甲巡洋艦確實在一戰中起到了遊擊作用

所以建造完畢後,俾斯麥侯爵號就迅速被派往東亞,並於1900年8月13日抵達青島服役,一同抵達的還有德國派來增援的海軍陸戰隊。加入德國東亞分艦隊後,俾斯麥侯爵號迅速成為該艦隊旗艦,維護著德國在亞洲的影響力。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俄國海軍將裝甲巡洋艦作為主力艦使用,結果慘遭日本海軍暴打(事實上裝甲巡洋艦最適合的還是執行破交作戰任務)。而且隨著沙恩霍斯特級裝甲巡洋艦的建成,老舊的俾斯麥號逐漸轉向二線服役,隨後被改造成為魚雷艇教練船,一戰爆發時,該艦已經十分老舊,雖然還作為近海防禦軍艦使用,但是其艦齡已經十分老化,最終該艦在1916年拆除了所有武裝,作為浮動宿舍,並於1918年12月31日退役,1920年在倫茨堡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