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於西點軍校,為何在國內不曾被重用

作為美國的西點軍校,這所世界著名的軍事學院。曾培養多位世界名將,這些名將中不乏這位留學生的同屆同學。例如二戰歐洲盟軍副總司令戴維斯上將,以及因數學不及格而留級的盟軍第三軍團司令巴頓將軍。

這位留學生就是溫應星,作為首批留學生。他是近代史上10人中8個畢業的其中之一。

留學於西點軍校,為何在國內不曾被重用

第一位從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留學生

溫應星,1887年出生於廣東臺山縣羅洞鄉一個官宦家庭,其父親是清朝進士,曾任七品知事。作為從小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溫應星,也跟大多數人一樣,以考功名利祿為榜樣,希望自己早日高中。可惜的是,此時是一個動盪的時代,充滿著文化衝突,隨時可能改革。

註定溫應星不像父輩那樣通過科舉入仕。1901年。溫應星入了南洋公學。後又考上了唐山北洋工學院,曾任粵漢鐵路實習工程師。一次偶然,他與同學來到了北京,看到了清政府在城牆上張貼的告示,上面寫著公費留學的公告即庚款留美。

其中一條就是"凡留洋歸來,可優先考舉"。這幾個大字深深地吸引了溫應星,他知道他獲取功名的機會來了。

1904年秋天,他與另外兩人(一位是他堂叔溫濟忠,另一位是陳延麒)一同前往維吉尼亞軍校。這是該校劃時代的創舉,該校前位校長古柏在該校校史《維吉尼亞軍校一百年》中撰文"二一十世紀之曙光"中特別提到這項革新。

之後轉往西點軍校。西點軍校創校於1802年,此時每年只收23個學生。第五年後。才逐漸增加,迄今為止不過百人爾。

溫應星在西點軍校學期期間,由於語言問題,受影響比較大。畢業時全班103個學生中才82名,但是聞名中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巴頓將軍則是第四十五名。所以溫的成績不算差,不過他卻在"軍事工程"中突出,名列第二。這一期畢業的同學中,共有28位將軍,可謂是人才濟濟。在中國留學史上,溫應星作為第一個從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留學生。

留學於西點軍校,為何在國內不曾被重用

學成歸來,清庭名存實亡,何去何從

留學歸來,本應大展拳腳,然而造化弄人。送溫出國留學的清政府已經搖搖欲墜,革命運動在全國風雲而起。原以為回來可以憑藉留學成為舉人,結果隨著清政府的覆滅隨風濁流。

作為一個躊躇滿志的男子漢大丈夫,空有一番能力,卻無出抱負,只能任職於廣東軍校擔任數學老師。

辛亥革命爆發後,溫應星便追隨孫中山先生。孫中山看他能說流利的英語,就把他留在大元帥府做自己的英文秘書,後調任第三科科長。據說,溫應星還曾當過宋美齡的英文家庭教師。總之,溫應星雖然積極投身革命,但似乎並未發揮出他應有的才華。1914年後,溫應星甚至轉行幹起了老本行,先後擔任了川漢鐵路工程師、大冶鐵礦工程師和浦口商務局工程師,直到1920 年升任旅長。

留學於西點軍校,為何在國內不曾被重用

加入奉系,成為清華校長

在日俄夾縫中生存的張作霖,注重"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希望利用英美等勢力遏制日俄。

為了學習遏制日俄方法,張作霖打算聘請美國軍事顧問團,恰巧美方負責對接此事的人,是溫在西點軍校的同學費霖。費霖跟張作霖說道:"你們中國有這方面的人才",向其推薦溫應星。溫受到了張作霖的邀請,高興極了,英雄終於有用武之地,欣然答應。

溫來到奉系後,一直擔任警衛處的工作。

不久,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獲勝。張作霖很快控制了北洋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了北洋政府第三十二屆也是最後一位國家元首。北京成為了奉系控制的地盤,政府各要職馬上也都換成了奉系的班底,這其中也包括知名學府北大、清華的校長職位。

作為從清華畢業的,又是留洋歸來,溫應星最適合擔任清華校長職位。他也是清華歷史上唯一一位軍人校長。

後因奉系撤退,不再擔任。

留學於西點軍校,為何在國內不曾被重用

未能參加抗日戰,最終客死他鄉

後因陷於國民黨派系鬥爭,不被蔣介石信任,在激烈的抗日戰爭中,屢屢得不到實權的溫應星,幾乎成了局外人。

1944年,歐戰結束,美國把作戰的重心栘到遠東,美國為了儘速結束對日作戰,擬定登陸中國沿海,切斷日本海陸聯軍,完成包抄夾擊的計劃,中國政府乃任命溫應星為"全國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這個機構因而解散,溫應星遂出任行憲前立法委員。

1951年,他以中將官階退伍。之後在華盛頓開了一家洗衣店,死前曾告訴家人,魂歸故里或葬入西點軍校。

溫夫人於1968年5月19日去世,9天之後,即5月28日,溫應星也隨夫人駕鶴西返。溫應星的兒子鑑於大陸形勢,無法歸葬廣東故鄉,寫信給西點軍校校長柯斯特少將,獲准葬在西點軍校墓園內。

留學於西點軍校,為何在國內不曾被重用

結語:

溫應星空有才華,未能展現抱負。擁有西點軍校的知識,多次錯失了沙場拼殺的機會。第一次,學成之後清政府倒臺;第二次,奉系任職,卻未盡其能;第三次,深陷猜忌,未能報效祖國。可以說溫空有才華,未盡其能。用他之人未能像曹操那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的一生平凡卻不動盪,始終被命運提著向前走。

留學於西點軍校,為何在國內不曾被重用

參考資料:《葬在西點軍校的中國將軍:曾任清華校長》,《溫應星校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