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可還記得《北京遇上西雅圖不二情書》片頭湯唯通過Loro Piana圍巾和Lotus眼鏡便鎖定陪賭“獵物”鄧先生?不得不說,著裝打扮確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一個人的身份與品味,也正因如此,你時常會聽到諸如“這個人好潮”或是“這人真Low”之類的話。

但我們究竟是如何來界定這個人是潮還是Low的?為何初中一身耐克阿迪感覺自己無敵,高中就得是Bape、Evisu,而現在不把Vetements、Off-white、Palace的Logo露出來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為何你的衛衣僅僅比別人多了一個Box Logo其他別無二致你就覺得潮人一等了?為何當你穿上Thom Browne 、Acne Sudios就自以為低調內涵、細節滿滿,開始鄙視那些大Logo了?為何盛極一時的日潮如今鮮有人追捧?為何這兩年醜帥之風盛行,幾乎顛覆了原有的審美?為何屹立百年的諸多老牌時裝屋也紛紛放低身段玩起市場營銷,向街頭潮流靠攏......

這所謂的潮流和時尚究竟真的是藝術家們的共識還是參雜著更多的商業性質呢?我們通過近幾年的爆款來分析分析,看看能否發現什麼端倪。11年-13年的Givenchy的印花風,15年的四條槓,16年的維特萌,17年的巴黎世家,18年的巴寶莉.....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爆款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繫呢?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去logo化

對於進階消費者而言,去logo化是體現個人品味以及優越感的有效手段。可能你會說去年的時尚圈雙C、雙G、雙F甚至Goyard的Y字不是照樣霸屏嗎?你也稍微體諒一下吧,這群時髦精性冷淡了那麼多年,時尚圈總算是又掀起Logo風潮,印滿Logo還很時尚的機會怎麼能不好好把握住發洩一下。老子不僅要大Logo,還要全身印滿Logo。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高辨識度

說白了得讓人一眼看出你穿的是什麼,無論是Givenchy的印花和背後的十字縫線,Thom Browne的四條槓和三色條紋還是Vetements的oversize,得在去logo化的前提下依然有細節來告訴別人你穿的是什麼以達到初階消費者需要強行假裝不經意露出logo而達到的效果 。而當這種代替logo的標籤也人盡皆知之後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價值。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高話題度

要成為這些現象級品牌其實美醜完全是次要,關鍵得有足夠特別之處為人所樂道,時尚界從來不缺好看的設計或者說時尚界已經不需要設計了,何況在如今社交網絡的狂轟濫炸下,想要保持獨立的審美談何容易,那麼醜的老爹鞋看多了你甚至還想試一試。今天所謂的高級臉也是一個道理,初看這TM簡直比我還醜,再看好像是有那麼一點感覺誒,再而三,幡然醒悟原來這才是盛世美顏。

至於如何提高話題度,那便是品牌營銷團隊的事了。舉個例子,三宅一生16年發行了一本一萬多RMB的書,時裝品牌賣書?還賣一萬二?實際上人家是買書送包,可謂賺足噱頭,但若是買包送書,誰又還會記得這件事呢?此外,搶眼的秀款,飢餓營銷,流量icon帶貨等都是提高話題度的有效途徑。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把握時尚元素

這很好理解,貼上去年刷街的PVC。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潮流和時尚的本質

身份認同感

美其名曰身份認同感,粗俗來講就是得貴,沒錯,你眼中高高在上的時尚圈真就是那麼俗不可耐,貴即是潮,奢即是時尚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環境下早已是潮流圈的潛規則。

總之,今天所謂的潮流和時尚不過就是設計師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幫助他們無形裝X,營銷團隊通過各種手段向外界傳遞著這很牛X的訊息,最後一群被洗腦的傻X消費者心甘情願去買帳。(言重了,單純為了讀著順沒有冒犯的意思)

其實這種現象在任何成熟的行業都是如此,我給出的定義是“製造潛在需求強行刺激消費”,說人話就是讓你心甘情願花更多的錢去體驗對你實際提升已經不是很大的產品。

所以開頭的問題我想你已經知道我的答案了。但我並不持反對態度,我常說要做一個感性消費的理性消費者,能有一兩個感性消費點是件幸福的事,這無關韭菜,但稍有不慎就會淪為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