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歷史主觀題題型突破5-認識、啟示型

類型5 認識、啟示型

  認識、啟示型設問,一般提及對某一歷史事件或現象有什麼看法、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有哪些教訓需要吸取等。有的認識、啟示型設問還給出了具體的理論角度,有的表述則較為籠統。

認識、啟示型非選擇題屬於概括說明類題目。

拆解步驟 認識、啟示型的答題模板建構如下:

第一步:審設問,定答題指向

第二步:套模板,針對作答(本設問為認識、啟示型題目,套用認識、啟示型答題模板)

【典題示例】(2019·江蘇單科,24B)(改編)甘地的思想是留給印度和世界的一筆寶貴遺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甘地)試圖在道德規範和經濟之間建立一種聯繫,並且通過誘導資本家進行道德轉變來使無情的資本主義秩序變得有人情味兒……德國綠黨創始人佩特拉·凱莉曾公開宣稱:"在我們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領域,我們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啟發……把有責任地使用原料作為以生態為本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的一部分,會降低以我們的名義繼續暴力政策的危險。"

——[印度]P.A .納扎里斯《甘地:傑出的領袖》

甘地思想對當代工業社會而言,"是一付適當的解毒劑"。據材料,指出甘地思想對解決當今工業社會弊端應有的啟示。

解題規範

第一步:審設問,定答題指向

第二步:套模板,針對作答(本設問為認識、啟示型題目,套用認識、啟示型答題模板)

答案 啟示:在經濟發展中注重倫理道德建設,不能讓資本家綁架了人的優良品質;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

1.(2019·湖北武漢部分學校起點)(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殖民主義是西方列強使用侵略手段使落後國家變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屬國的侵略政策。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材料一 西班牙人劫掠阿茲特克帝國,劫掠印加帝國,劫掠他們所侵略的其他國家,這是最直接的攫取財富的手段……有些北歐人的確知道西班牙新財富的來源,因此決定不再通過西班牙人之手,而由自己直接去奪取。英國、荷蘭、法國的商人,雖經官方授權組成商業公司,掠奪起來和做買賣一樣毫不猶豫……這些冒險家搖身變成海盜,直接掠奪貨物,燒燬城鎮。

材料二 在工業化時代,大部分國家致力於保護本國和殖民地市場,排除外國競爭,英國強大的海軍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它為英國產品打開了全球市場;降低了產品運往遠方市場的航運成本(有一部分是通過掃蕩海盜實現的);在某些情況下,它還防止外來者在英國殖民地與英國貨競爭。

——摘編自[美]彭慕蘭《貿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三 1949年1月杜魯門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出了四點主要的行動原則,其中第四點談道:"為了以我們先進的技術和進步的工業幫助改善和發展那些尚未發展起來的地區……提供我們所有的技術和知識給那些愛好和平的人們……促進對需要發展地區的資本的投入""該計劃是我們對受共產主義威脅的國家援助的具體表現,是和我們保證這些國家在衣食住等條件方面得到適當改善,從而防止共產主義在自由世界擴張的政策相輔相成的,致力的不僅是為這些人民帶來民主的理想,而且要通過合作為他們帶來美好生活的實際利益。"這就是杜魯門政府對第三世界進行開發援助的第四點計劃。

——摘編自劉國柱《第四點計劃與杜魯門政府

在第三世界的冷戰戰略》

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就近代以來西方大國與亞非拉國家的關係談談你的認識。

解析 材料一、二反映出西方國家把亞非拉國家當作殖民地,材料三反映出西方國家把亞非拉國家當作對抗共產主義的夥伴。由此可以得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國家對亞非拉國家的態度也不斷髮生變化。但是,這些變化都是適應西方大國不同發展時期的社會需要的。

答案 不同時期,大國在處理亞非拉國家關係上呈現不同特點;不同時期,大國與亞非拉國家的關係主要由大國發展的需求來決定,本質上是大國國家利益的體現。

2.(2019·江蘇鹽城高三期中)(節選)伏爾泰與盧梭是啟蒙運動的靈魂人物,但兩人也是著名的"冤家對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爾泰一直是盧梭心目中的導師,"有朝一日成為被伏爾泰注意的作家"是青年盧梭的夢想。1755年,盧梭把自己的論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寄給了伏爾泰,這本來是啟蒙時代重要的思想成果,與伏爾泰的理性精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伏爾泰沒有能讀懂盧梭,他在給盧梭的信中說:"至今還沒有人如此煞費苦心地要讓我們與禽獸同類。讀了您的著作,人們意欲四足爬行。不過我失去此習慣已逾六十年之久,複習恐怕力不從心。"隨著兩人在思想爭鳴上的加劇,雙方的關係逐漸惡化。1760年,盧梭給伏爾泰寫了最後一封信,信中說:"先生,我一點也不喜歡您,我是您的門徒,又是熱烈的擁護者,您卻給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難。""總之,我恨您……別了,先生。"

材料二 伏爾泰與盧梭兩人在感情上的交惡有性格、興趣上的原因,根源卻在於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案和理論上的鬥爭。伏爾泰贊成"開明專制",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盧梭主張主權在民,號召推翻專制王權。在伏爾泰看來,啟蒙的旗幟是理性,而盧梭對理性提出質疑,認為崇拜理性、把理性視為真理的嚮導是不可靠的,主張尊重人的天性,宣揚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義。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法]亨利·古耶《盧梭

與伏爾泰:兩面鏡子裡的肖像》

完成下列要求: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伏爾泰與盧梭兩人爭論的認識。

解析 要圍繞爭論的原因、內容和影響等進行闡發,得出爭論有利於啟蒙思想的傳播和啟蒙運動的深入,爭論源於對"理性王國"的形式認識不同等。

答案 爭論立足於18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發展大環境;爭論源於社會階層的不同和思想認識的差異;爭論就"理性王國"的形式而展開;爭論有利於啟蒙思想的傳播和啟蒙運動的深入。

技巧歸納

(1)答好此類題,既要找準理論角度,又要仔細分析材料,從材料中引出理論觀點,並引申出相應的啟示。啟示往往依據一定的理論觀點,提煉啟示必須言之有據。

(2)要注意運用因果關聯、整體與部分、規律的客觀性等理論觀點,從人們思想意識的變化、認識的深化和推移、意識的能動性等角度進行分析。


2020高考歷史主觀題題型突破5-認識、啟示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