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萬賣掉上海房子,600萬在雲南買別墅:這樣的得失你願意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給我們啟發。

一個朋友的同學多年不來往了,突然有一天看到他的朋友圈位置從上海變成了雲南。就和他聊了起來。

他的一家人生活在上海,父母都是高層白領,自己在外企做職員,生活水平很不錯。

後來他的母親查出癌症,悲痛之餘全家人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

1600萬賣掉上海房子,600萬在雲南買別墅:這樣的得失你願意嗎?

以1600萬賣掉了上海的房子,去雲南花600萬買了套別墅,剩下1000萬存到銀行吃利息。

三口人每天都生活在一起,靠民宿和每個月50萬的銀行利息生活。

得到和失去一直是一個難以解釋的話題。

生活沒法測量“得到”和“失去”的分量,只能用每個人的內心去平衡。


1.失去

我們先來看看他們失去了什麼。

首先的一個必要前提是他的母親得了癌症。

面臨生死的困境時,人的內心總會釋然。

人生就是一路走一路看,風景都在腳下。看風景的人是自己,而風景就擺在哪裡,怎麼看是你選的路。

因為癌症他們看透了生活的大道理,選擇放棄現在的生活。

這個放棄包括良多,比如打拼半輩子的事業,穩定的朋友關係,習慣的生活環境,更高的生活水準等。

1600萬賣掉上海房子,600萬在雲南買別墅:這樣的得失你願意嗎?

人是一個群體動物,他們需要一個穩固的圈子來維持社會交際。

賣掉上海的房子就相當於放棄了你習慣一輩子的生活,開始重新認識世界。

人這輩子最怕的就是改變,生活的分岔路口永遠都存在著未知,通向好與壞我們都只能自己感知。所以每個人都希望生活過得安穩。

失去意味著你要面對新的工作,新的朋友,新的環境甚至是新的世界觀。

“失去”有時候也是一種勇氣。你需要敢於放棄自己曾經的努力,面對新的開始。這對於安於現狀的人來說是最難的決定。


2.得到

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得到了什麼。

上海的高房價給他們帶來不菲的金錢收入,這個價值可以在雲南買一座不錯的別墅。

剩下的1000萬存到銀行吃利息,既可以保證物質生活不會被突然降低,又可以給以後的生活一個保證。

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問題,他們的生活卻是值得很多人羨慕。

1600萬賣掉上海房子,600萬在雲南買別墅:這樣的得失你願意嗎?

每天與南來北方的旅客聊天,喝喝茶,做做飯。全家守在一起看雲起雲落,守得一片好晴空。

新的環境讓他們沒有了工作的壓力,沒有了頻繁的應酬,沒有了嘈雜的社會。這種“得到”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補償。

我們的“得到”表面上是物質的獲取,本質上卻是精神的滿足。你所獲得了,都是自己內心曾經追求和嚮往的。


3.變故

但是一個嚴重的話題又出現了:如果不是因為癌症,他們會選擇改變生活嗎?

這可能是一個人生的大哲理。

生活的重大變故往往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方向。如果沒有變故,很少有人願意改變生活。

因為改變就意味著未知。我們對未知有天然的恐懼。


1600萬賣掉上海房子,600萬在雲南買別墅:這樣的得失你願意嗎?

但是生活有時候不給我們選擇的權利,當悲痛降臨時我們才知道了“放棄”。

這種後知後覺得頓悟是一種殘酷的覺醒。

但生活中仍然有不少的人,在沒有變故的情況下選擇了改變自己。

比如那個北大賣豬肉的高材生,放棄了高薪的工作和令人羨慕的未來而選擇最底層的工作來重塑人生。

比如那個賣掉廣州所有資產,在四川荒山建起一片最美花園的周小林。

生活中處處都有充滿勇氣的人,在改變著自己註定平凡的一生。



1600萬賣掉上海房子,600萬在雲南買別墅:這樣的得失你願意嗎?

得到與失去就像是天平上的兩個砝碼,它更多的是權衡心性的平衡。

身處社會當中,我們很難做到豁達。得與失讓我們品嚐了生活的痛與樂,讓心靈保持安靜,讓內心優雅而從容。

我們其實不必為“得失”而糾結。

如果他們過的幸福,內心滿足,即使在別人眼裡是不值得,也都變得無所謂了。

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

只要我們遵從內心的選擇,讓失去變得更有意義,就不必憂傷。

得失常在,貴在心態。


今日話題:你樂意改變自己的生活嗎?

#發現美好時光#

1600萬賣掉上海房子,600萬在雲南買別墅:這樣的得失你願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