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王國》(李屍朝鮮)的起點:漫畫《神的國度》與劇集的差異

探究《王國》(李屍朝鮮)的起點:漫畫《神的國度》與劇集的差異

2011年,電視劇《信號》的編劇金銀姬構思了一個發生在朝鮮王朝的喪屍故事,它的靈感來自壬辰倭亂(1592-1598)後因戰亂與疾病引發的大規模死亡事件。金銀姬以悲天憫人的角度描繪當時人民困苦的生活,並巧妙地將人吃人的饑荒景象,與虛構的食人喪屍彼此重疊。三年後,她將這個名為《神的國度》的故事交由《新暗行御史》的繪者梁慶一改編成漫畫,這也成為日後《王國》(李屍朝鮮)的原型。

探究《王國》(李屍朝鮮)的起點:漫畫《神的國度》與劇集的差異

(左)導演金成勳與(右)編劇金銀姬

《神的國度》在當時算是試水溫性質的實驗作品,因此它的篇幅只有四集,故事還留下不少隱晦不明的伏筆,但它的劇情結構紮實且完整,漫畫裡的登場人物也有了《王國》角色的影子。雖然《神的國度》在連載時的反應平平,不過在《王國》叫好又叫座的今天,這部漫畫又重新激起許多觀眾的好奇心。而原作與改編的比較,也帶來不少意想不到的趣味。

探究《王國》(李屍朝鮮)的起點:漫畫《神的國度》與劇集的差異

漫畫《神的國度》

原來就是你!似曾相識的角色原型

《神的國度》的主角李紋,是《王國》的主角李蒼的前身,不過李紋的設定是年幼的王子,與李蒼的青年形象截然不同。李紋與侍衛為逃離政敵追殺而離開王宮,卻在半路遭敵人派出的暗殺集團“一月團”襲擊。孤軍奮戰的侍衛則留下“前往持律軒解開真相”的神秘訊息後慷慨赴義。李紋在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僱用嗜錢如命的山賊“在呀”為保鏢,只要對方護送他抵達持律軒,就能獲得豐厚賞金。

探究《王國》(李屍朝鮮)的起點:漫畫《神的國度》與劇集的差異

化名“在呀”的山賊並非無名小卒。他其實是壬辰倭亂中的某位將領。當他與部下被國王當成用完即丟的棋子等死後,他決定隱姓埋名,冷眼旁觀世間的生死。山賊讓王子理解人民為活命不擇手段的苦衷:王子的勇氣與正直,則令憤世嫉俗的山賊燃起新的希望。山賊是《神的國度》裡最接近武英與永信的角色。武英的敦厚性格,永信出身軍旅,卻對國家徹底失望的憤怒心態,都可以在他的身上找到原型。

探究《王國》(李屍朝鮮)的起點:漫畫《神的國度》與劇集的差異

在《王國》裡,“生死草”上的寄生蟲卵是引發喪屍浩劫的罪魁禍首,但《神的國度》對喪屍瘟疫“生死病”的解釋就模糊曖昧許多。直到故事尾聲,瘟疫源頭與散播者身份依然成謎。我們只能從“只要吃下人肉,就與這些怪物無異”與“疫病的起源就是王宮”兩句臺詞勉強猜測王室鬥爭與生死病的關係。不過故事中喪屍晝伏夜出、攻擊迅速的特徵倒是與《王國》相符。

在逃亡的過程中,李紋結識了醫女水晶。她在擔任見習醫女時,診療所因為遲遲未收到醫療物資而派人前往持律軒,卻不慎將生死病帶回診療所,造成大規模感染。水晶成了事件的唯一生還者,並淪為浪跡江湖的密醫。與《王國》的徐菲相比,水晶的戲份並不多,個性也不如前者鮮明,可看出金銀姬當時仍在摸索這個角色的潛能與可塑性。在她大幅修正與加筆後,水晶的形象才逐漸變成智勇雙全的徐菲。

探究《王國》(李屍朝鮮)的起點:漫畫《神的國度》與劇集的差異

《神的國度》在日本漫畫雜誌連載

在水晶的引路下,眾人終於抵達持律軒。李紋調查醫療記錄後,才發現院長為了阻止生死病擴散,主動前往“瘟疫的源頭”,也就是王宮揭發真相,並將調查資料藏在書庫,等待擁有鑰匙的王子開啟。

留守的教授則在疫情失控後,將自己與感染者鎖在持律軒內,以免危害世間。為了替王子爭取時間,山賊與一月團的殺手展開對決,他雖被砍瞎雙眼,卻仍利用聽覺克敵致勝。李紋與水晶從持律軒救出山賊後,三人決定使用手上的資訊進行反攻,以拯救生靈塗炭的朝鮮半島。

探究《王國》(李屍朝鮮)的起點:漫畫《神的國度》與劇集的差異

《神的國度》殘酷寫實的現代寓言

《神的國度》的最後一幕,與《王國》的開場有異曲同工之妙。模樣宛如喪屍的國王坐在王位上,以混濁的目光盯著面前的院長,這個畫面暗示國王可能是生死病的零號帶原者,也讓漫畫彷佛成了劇集的前傳。不過漫畫有著比劇集更苦澀的末世味道,某些慘不忍睹的劇情描寫(例如以人肉維生,最後被一月團殺害後化為喪屍的村民女兒)也讓它的標題顯得極為諷刺。

探究《王國》(李屍朝鮮)的起點:漫畫《神的國度》與劇集的差異

黑暗的人性和惡意都使劇情的走向撲朔迷離

《神的國度》這四個字,其實更像李紋對未來的期待,且呼應了《王國》的核心精神:民以食為天,只要讓人們安居樂業,任何地方都是神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