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卻又接連投放“儲備肉”,影響豬農積極性嗎?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清楚地瞭解下今年儲備肉的投放情況。

據華儲網獲悉,從年初到現在,短短的3個多月的時間裡,已投放11次中央儲備肉,累計達到23萬噸,而整個2019年全年才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14萬噸。

由此可知,“保供穩價”不僅僅是說說,更重要的是在採取行動,如此密集、大幅度的投放儲備肉,就是很好的說明。

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卻又接連投放“儲備肉”,影響豬農積極性嗎?

有人說了,投這點儲備肉,還不夠塞牙縫的,因為國人太喜歡吃豬肉的,這或許是養豬生產的源動力,就拿2018年來說,全球一共生產豬肉1.13億噸,國人吃掉了其中的5595萬噸,換句話說,中國以不到1/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豬肉。

理是這個理,但我們要明白一點,儲備肉的投放量相比雖不大,但其起到的作用卻很重要,在短時間內,局部地區起到很好的應急、調控作用,同時屠企也會根據‘風向’採取相應的措施,說白了,投放“儲備肉”更重在表明決心。

如果你有留意的話,國家每次發佈投放儲備肉公告,或投放儲備肉之後,生豬價格多數都會跟著抖三抖,調控市場,穩定市場秩序。每次投放儲備肉也都在堅持“事前有研判、事後有評估”,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卻又接連投放“儲備肉”,影響豬農積極性嗎?

我們心裡都清楚,在當前背景下,想加速解決缺豬少肉的問題,歸根結底還得靠儘快恢復國內的生豬產能,這也是解決高價豬肉的必然之路。而在短時間內、密集投放儲備肉的時候,豬價受到影響而出現下滑,是否會影響到豬農生產的積極性呢?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在3月19日指出,目前,生豬養殖的盈利相當豐厚,許多養殖戶特別是生物安全水平比較高的大型養殖企業,補欄擴產的積極性非常高。

彭紹宗介紹了一個“豬糧比價”的概念。豬糧比價是生豬市場價格與飼料糧價格的比值,一般情況下,一斤豬肉的成本價相當於6斤左右的飼料糧的價格,這也就是說,豬糧比價在6:1的時候,是生豬養殖的盈虧平衡點,目前豬糧比價在18:1,這比6:1高出了很多,所以,生豬養殖的盈利在當前是相當豐厚的。

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卻又接連投放“儲備肉”,影響豬農積極性嗎?

由於生豬供不應求,豬肉價格處於高位,影響到市民對豬肉的需求和生活質量。為了緩解這一現象,近幾個月相關部門出臺了許多舉措,圍繞養殖場戶不敢養、沒錢養等難題,比如提供必要資金支持、解決用地需求、出欄獎勵、環保降低評審等等,快速促進生豬產能的恢復進程,早日實現生豬產能如以往。

同時,我們也都明白“高利潤”才是復養擴養的最大動力。所以,眼下的儲備肉雖在密集投放,但多數養豬人還真沒咋放在心上,因為面對生豬均價在18元/斤左右,是以往的兩倍多,而短期內產能恢復較難,大家為了享受政策和趕上豬價的東風,不管是大豬企還是小散戶,想盡各種辦法,緊鑼密鼓的來籌備養豬生產,期待著在今年能獲大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