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還那麼窮了,一本書看清《貧窮的本質》

北京時間10月14日17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印度裔美國學者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法國出生的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美國學者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三人,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所提出的實驗性方案”。

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還那麼窮了,一本書看清《貧窮的本質》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們是誰,做了什麼。畢竟,即便是一直以來被當做“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這次居然也一個都沒猜對。

儘管它曾通過量化分析的方式,成功蒙對預測了50名經濟學家獲獎。

今年獲獎的三位經濟學家,他們的“主營業務”叫做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取詞於“發展中國家”,它興起於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亞非拉各主權國家紛紛獨立之際,是專門用來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現象的學科。

直白地說,這個學科重視研究窮人和落後國家的發展問題,力圖給貧困問題找到方案,而這三位這次獲獎,正是基於他們在人類貧困方面——即貧困經濟學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還那麼窮了,一本書看清《貧窮的本質》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便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寫的研究成果之一。不迷信於懶惰等對窮人的刻板印象,兩位研究者通過實證探究貧困的根源,發現處在貧窮狀態中的人和普通人在慾望、弱點以及理性的層面上,實則差別不大。

區別在於,貧困的境遇,導致窮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造成許多小錯誤,併產生惡性循環,比如沒有收入來源自然沒有退休計劃,不識字於是無法看懂拗口的健康保險產品等。普通人所忽略的小消費、小障礙和小錯誤,在窮人的生活中可能成為關鍵問題。

兩位研究者認為,要擺脫貧窮並不容易,但只要抱著“萬事皆有可能”的態度,和一點兒援助(一條信息、一點兒推動),就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

==============================

重點來了,怎麼看這本書?我可以提供試看的渠道

==============================

方法:請先知文章最上方點擊“關注”我,然後點擊我的頭像進入,再“私信“索要。

等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