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女神童”從未上過學,10歲考上大學,父親:省下了8年學費


商丘“女神童”從未上過學,10歲考上大學,父親:省下了8年學費

“天才”是指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賦或者在某一個領域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貢獻。而天才的憑證最基本的就是依靠智商的測試,雖然這並不是唯一的標準,但是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憑證。

天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要素,便是在自然成長的前提下,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獲取知識,這代表了,天才不是被後天教育出來的,是在自由的環境之下自己成長起來的。就像無名的野草一樣,即使沒有肥沃的土地,卻比那些溫室的花朵活得更加精彩。

10歲上大學的天才

在河南,有這樣一個天才,10歲考上了大學,這樣的優秀平常人是想都不敢想的,10歲的年紀,普通人連小學都還沒有畢業。但是她卻已經踏上了大學的道路。可能大多數人看到這裡,都會無比感慨羨慕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如此的優秀,但是自己卻被人潮所淹沒,但是這個“女神童”卻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樣子。

這個女孩叫做張易文,年僅10歲的她考上了一所大學,但是並不是眾人以為的好大學,她只考上了一所專科大學,而這所專科大學也是她參加了兩次高考的結果。

2017年9月14日,河南報道上出現了這麼一條新聞:河南商丘10歲女孩考352分被大學錄取,被稱作“神童”引爭議。這篇報道當時被無數人轉載,惹得大家對此事議論紛紛。而這篇報道的主人公便是被稱作“神童”的張易文。

張易文不只是因為是否應該被稱作為“神童”這件事備受爭議,還有另外一件事情,更是遭到各大網友的反對。那就是張易文從來沒有接受過義務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在其父親開設的培訓學校讀書。有很多律師和教育者都認為這是違反了《以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的,認為她的父母侵犯了子女的天賦教育權。

但是她的父親張民弢卻始終堅持雖然認為,自己只是不讓孩子接受現在學校的義務教育,但是卻始終堅持對孩子的教育,認為這樣的方式是更加有利於孩子發展的,自己只是以另外的一種方式讓孩子接受了教育,這樣根本不能算得上是違法。

父親的肆意妄為

張易文,出生在河南商丘,在張易文四歲之前,父母還將孩子送往幼兒園學習,到她四歲時,父母改變了想法,認為規規矩矩的教育體制並對孩子並沒有好處,於是便將她接回家中,張易文從此開始了她真正的學習之路。

她的父母都是教師,後來認為教師沒有很大的出路,兩人便離職自己開辦了一所小的培訓學校,一來是為了能夠賺錢,二來便是能夠著重的培養張易文,她的父母認為,憑藉自己的教書能力和基因,自己的女兒絕對是最優秀的。就這樣,張易文在父母的教育下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而且本該12年的學習時間,張易文只花費了5年的時間就完成了。

2016年,張易文的父親自信滿滿的為她報名了高考,但是張易文的成績卻不是很理想,只考了172分,這樣的分數在河南連大專都上不了。這樣的結果出乎意料但是卻又是在情理之中,本以為這樣她的父母會放棄本來的想法,送孩子去上學,但是她的父母卻還是不願意放棄,堅持讓張易文繼續學習,繼續參加高考。

2017年,張易文在高考中取得了352的成績,說不上好但是也不算差,最後被河南的商丘工學院錄取,但是這是一所大專學校。雖然在10歲的年紀,能夠考出這樣的成績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但是很顯然,如果張易文能夠再多學兩年,考上一個讓人滿意的學校也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但是她的父母卻在一次讓人大跌眼鏡,接收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就這樣,年僅10歲的張易文成為了商丘工學院的一員。

進入大學後,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大學生活的張易文,煩惱接踵而來。這個瘦弱的女孩,在大學之中完全格格不入,每天有很多記者堵在學校的門口就為了能夠採訪到她,有些記者想要了解到張易文是怎樣用5年的時間完成12年的學習,而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對她產生質疑,她究竟是一個“神童”,還是一個被拔苗助長的棋子?大家都想看一看張易文在大學是怎麼樣生活下去的。而這也完全打亂了張易文的生活節奏。

張易文的父親聲稱自己曾經在8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中小學的課程,後來考上了北大,隨後成為了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名博士,他認為自己的女兒肯定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同時他也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置辦的培訓學校中。

張易文的父親早已經為她鋪好了所有路,在大專的學習中,考取研究生,然後再成為博士,最後能夠成為一名科研項目的研究者,但是張易文父親卻被網友挖出,他並沒有自己說的那麼優秀,他所謂的高學歷只是在一所高校裡旁聽而已,並沒有實際的文憑,而就是這樣一位好高騖遠的父親,影響著張易文的一生。

一場賭注

在記者問道其父親,如果張易文沒有按照他的期望時間完成考學路線怎麼辦?她的父親說,會一直讓她考,即使是會復讀5年,但是也會比別人早4年時間獲得博士學位。看來張易文父親從來沒有將張易文學得好作為目標,反而只是一味的在要求迅速,這和拔苗助長其實是一個道理。

張易文的父親也一直認為10歲讀大學是一件好事情,可以省下8年的撫養費,同時張易文也能夠早賺8年的錢。這樣全國幾千萬的低收入的家庭,孩子們也都能夠讀得起博士,有朝一日能夠進入到上流社會中。

張易文究竟應不應該被稱作為“神童”?我認為這是不符的,因為“神童”這個詞,是賦予那些在自然成長起來有很大貢獻的人,但是張易文10歲考上大學僅僅只是她的父親將期望壓在她的身上,讓她成為了一個被拔過的苗,而誰也不知道,這株苗會不會在沒有結果之前枯萎,而這一切,都只是張易文父親的一個大賭注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