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普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隨著暖春的到來,雲南教師招聘考試也逐漸拉開了序幕,各位小夥伴也可以開始新一輪的備考;下面,雲南中公教育和備考的小夥伴看一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大家可以記一記,為2020年教師考試做積累!

一、華生

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的創始人。華生所謂的行為,是指有機體所說的或所做的,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謂的刺激,指的是外界環境中的任何東西以及各組織所起的種種變化。所謂的反應,指的是有機體(動物和人)所做的任何動作。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是的,不存在心理、意識的中介。主張用條件反射來解釋習慣養成的問題,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習慣。他認為兒童是被動的個體,他的成長決定於所處的環境。兒童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教育者負有很大的責任。

【小試牛刀】“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裡養育他們,我可以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強盜。”這是(B)的觀點。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家庭決定論 D、兒童決定論

解析:此題選B,這是華生的名言,典型的環境決定論。

二、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實驗(狗進食的搖鈴實驗)


2020普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2020普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2020普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桑代克將一隻飢餓的小貓放進迷箱(如上圖)中,把食物放在籠外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然後觀察並記錄小貓在籠子中的表現。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隻餓極了貓會怎麼做呢,它會上竄下跳,在籠中亂抓、亂咬、亂跳,想打開籠門,吃到食物。貓在一系列盲目、紊亂的行為之中,偶然碰到了開門裝置,神奇的事發生了,迷箱籠門打開,貓吃到了食物。經過多次這樣把貓放進迷箱再逃出來重複的操作,結果發現,貓在迷箱中盲目、錯誤的動作在逐漸地減少,以致最後一次將貓放進迷箱,它立刻就能按壓槓桿打開籠門逃出來吃到食物。由此桑代克得出貓的學習曲線。桑代克認為貓是在進行"嘗試錯誤"的學習,經過多次的嘗試錯誤,餓貓學會了打開籠門的動作。因此,有人將桑代克的這種觀點稱為學習的"嘗試錯誤說",或簡稱為"試誤說"

(2)嘗試——錯誤學習定律


2020普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2020普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2020普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小試牛刀】

1、小明在學校和別人打架,影響惡劣,校長給予他開除學籍,留校察看的處分,可以用行為主義的(C)的觀點來加以解釋。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正懲罰 D、負懲罰

解釋:校長給予小明處分,給予/呈現刺激,就都是正的,那到底是正懲罰還是正強化呢

這裡有小明和校長的行為,但是我們要看到的是主體的行為,主體是小明,小明在學校裡和人打架,得到了處分,那小明為了不要這個處分,就不會再打架了,打架行為頻率下降

綜上,是正懲罰。

2、王老師上課時,小明經常在課堂上做鬼臉,做些小動作,影響正常的授課秩序,老師每次都停下來對他進行批評,結果小明玩得更歡了,小明的行為變化可以用(A)的觀點來解釋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正懲罰 D、負懲罰

解釋:老師都會停下來對小明進行批評,在我們眼裡批評可能不太好過,但是對小明來說卻是個愉快的刺激,他做這些動作就是為了吸引老師的注意,老師停下來對他批評,反而達到了目的,很開心。老師就是給小明呈現了一個刺激,是正的

小明玩得更歡了,說明行為發生的頻率增加了

綜上,是正強化

3、小明上課時老是做鬼臉來吸引同學們和老師的注意,但是每次做鬼臉之後,老師也不批評他,而是正常的授課,久而久之,小明覺得沒意思了,就不再做了( D)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消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