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蘭慕資產風險控制官周密:多空對衝"躲過"股災抄底不急於一時

我的倉位裡,目前大部分是美股空頭倉位,少部分是A股和港股多頭倉位,這是考慮到美股還有進一步下跌的風險,而A股港股已經比較低估,但是系統性風險尚存,有可能發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等其他系統性風險,所以依然以對沖的方式持倉。

我是一名全球投資者,有四年的二級市場投資經驗,主要投向A股、港股和美股三大市場,用的是跨市場股票多空對沖投資策略,偏重投資互聯網和大消費行業。2019年年底,我在寫總結報告時,認為2020年將是2019年的平穩延續。隨後中國疫情得到控制,且開年後市場風險釋放,我跟很多人一樣以為只是一次短暫的“黑天鵝”,果斷加倉多頭。但這也在後來美股熔斷中結結實實吃了兩次虧。因疫情導致的股市熔斷已經不是簡單的“黑天鵝”事件了,而是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大長期事件。這次全球市場的劇烈變化使我認識到,特殊時期應該多關注宏觀分析,而且不要輕易抄底,即使抄底也最好進行對沖。

見證 蘭慕資產風險控制官周密:多空對沖

在2018年因貿易戰發生股災前,我是一個純多頭投資者,不會做空股票,但是隨著股災發生,我的投資組合淨值大幅回撤,短短兩個月內回撤了二十多個點,由原來的盈利可觀變成小幅虧損。到了12月份,大盤依然在下滑,我開始調整策略,在組合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空頭倉位(美股或港股空頭),自此組合的回撤終於停止了,甚至開始回盈,全年下來虧損8%,算是我還能接受的水平。

2019年開始,我就成了多空對沖的堅定執行者,因為該策略用好了,可以通過市場分散、多空對沖的架構很好地抵禦系統性風險。2019年整體行情比較好,我的倉位裡就以多頭為主,常常佔據80%-120%的倉位,而空頭佔40%-60%的倉位,總倉位一直控制在160%以內。全年結算下來,總體收益44.5%,比較理想。

2019年底,我在寫總結報告時,認為2020年將是2019年的平穩延續。但隨著疫情的爆發,逐漸意識到2020年投資的艱難。疫情來得太快,短期根本無法預期後市,這導致在做投資決策時有一定的滯後。在我國疫情從爆發到控制住的一個月時間裡,疫情控制得很好,股市也只經歷了短暫的下跌,很快就收復失地,我跟很多人一樣以為只是一次短暫的“黑天鵝”,甚至在2月底時為了迎接年報季,還清空了很多空頭倉位,建立了高達110%的多頭倉位。

直到疫情在全球開始蔓延的前幾天,我也沒有過於在意,因為有中國快速抗疫成功的前車經驗,以為國外也能很快控制住。但這個想法實實在在讓我吃了兩次熔斷,之後才意識到問題不簡單,迅速增加了空頭倉位比例,算是亡羊補牢,效果也還尚可,年初至今總的虧損控制在了12%。

現在歐美國家還處在抗“疫”的早期階段,接下來的幾周,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應該會大幅上升,達到一個非常嚇人的高度。疫情是引起連續熔斷的導火索,它已經不光是對短期的經濟數據有影響,而且對長期全球格局也正在產生深刻的影響,疫情的超強傳染性,對全球進出口貿易、消費需求和消費信心、供應鏈生產等方面都是重大打擊,疫情持續越久,負面影響就越大。按照目前情況推測,疫情還可能將持續至少數月時間,全球經濟停擺甚至衰退是不爭的事實。美聯儲胡亂操作打光了手裡的子彈、歐洲債務危機壓力漸起、油價重挫,個人預計接下來肯定會有金融機構爆倉,刺穿泡沫。這段時間裡,歐美的投資者和金融機構能否挺住不好判斷,除了疫情是否有其他系統性風險在醞釀也難說,因此也就沒法判斷股市走勢,還是要等全球疫情總體形勢出現好轉的跡象,股災才會過去。

相對來說,A股和港股市場的風險要低很多,這得益於我們國家已基本走出疫情陰霾,各行各業開始陸續復工復產,接下來中國市場會有成為全球資產的避風港的可能。A股的投資者信心還是比較足的。

我的倉位裡,目前大部分是美股空頭倉位,少部分是A股和港股多頭倉位,這是考慮到美股還有進一步下跌的風險,而A股港股已經比較低估,但是系統性風險尚存,有可能發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等其他系統性風險,所以依然以對沖的方式持倉。

在美股市場,控制風險是核心策略。我持有的空頭基本上肯定會受到全球疫情長期負面影響,即使短期反彈也不會有爆倉風險的“全球生意”型公司,比如做全球旅遊的Booking、在全球開店的星巴克、跨市場經營的網約車Uber和與全球經濟消費水平息息相關的信用卡組織VISA,同時抄底幾隻多頭對沖,我選擇的是微軟和部分中概股。港股市場已經跌出來很多不錯的投資機會,比如阿里、騰訊、海底撈、美團、飛鶴、阿里健康等,不過短期內還有繼續下跌的風險,抄底要慎重。

在宏觀大環境劇變中,保住本金安全最重要,不急於一時,等全球疫情明確好轉了,再去做投資。如果一定要抄底,最好用對沖的方式,現在單類資產、單方向的投資策略都有一定風險敞口,設想一下如果真的發生了金融危機,你的投資策略能否經受得住。危機之中,安全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