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神經科技的武器化應用

美國防大學《稜鏡》雜誌發表《新興神經科技重塑神經武器》文章,分析基因編輯、納米粒子等中樞神經系統修改技術的作戰應用,探討了神經大數據和生物網絡安全在戰爭、情報和國家安全中的優劣勢,並提出監督治理舉措。

新興神經科技的武器化應用

傳統神經科技的武器化應用 神經科技可用於動態或非動態交戰,產生破壞性或顛覆性影響。當前用於戰爭、情報和國家安全的神經技術主要是人效增強技術,包括興奮劑、情緒改變劑等藥物;神經反饋、經顱神經調節和腦-機接口等設備;模擬計算、自學系統、模擬認知和神經系統的分析工具、基於個人或群體等的行為或語義處理等智能應用。

新興神經科技的武器化應用 基因組測序、基因編輯和納米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基因的識別,加快了神經科技在戰爭、情報和國家安全中的應用。納米技術可控制、引導和傳遞生物分子,改善大腦成像和神經活性藥物的傳遞;納米設備可用於遠程控制器官或生物,納米顆粒物可修改現有或創造新的神經病原體,增強藥物或毒素的輸送方法,用於有機分子偽裝等。經基因編輯的非傳染性病毒可促進特定基因的傳遞,相關研究將加快神經技術武器化的應用。

神經大數據和自動化的應用 神經遺傳學研究依賴於神經大數據,將核苷酸序列翻譯成計算機二進制碼的生物數據數字化正改變著生命科學、實驗室和醫療流程的自動化,可實現遺傳序列的數據庫化與挖掘以及計算機模擬實驗與設計。自動化改變了生命科學的研究方式,可使用數字核酸序列產生 DNA 模板、RNA分子和蛋白等,檢測生命過程的自動化設備產生的大量數據,通過雲計算網絡共享與儲存,提高生物實驗的效率。

神經生物數據產生的風險 神經大數據和自動化也帶來安全挑戰,如人類基因組數據易被用於特定遺傳缺陷造成傷害,相關的衛生信息和臨床數據庫易受到網絡攻擊,神經數據還能影響人類的心理、認知、情緒、決策和行為等。人機交互工具使用的神經數據易受黑客攻擊與操縱,黑客通過訪問和控制人機交互界面,篡改和操縱人類認知、情感能力行為,攻擊人類神經。

監管措施 目前的國際生物和化學武器公約的監管效力較弱,存在定義模糊的問題。國際監管機構需要分析和量化當前全球神經科技研發進展,評估神經科技對戰爭、情報和國家安全的潛在風險,建立有效監管對策:加強大學、研究機構與私營公司的神經科技活動;促進神經科技的商業化應用;關注當前或未來的軍事態勢;提升利用當前或未來的神經科技市場以獲取經濟利潤和全球實力的潛力;確定神經科技潛在的非動力學或動力學能力;瞭解神經科技武器化研發的趨勢;確定研製神經武器的特定機構與人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