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帝王,風威猶存——藍山

舊日帝王,風威猶存——藍山

藍山咖啡豆形狀飽滿,比一般豆子稍大。酸,香,醇,甘味均勻而強烈,略帶苦味,口感調和,風味極佳。中度的烘焙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咖啡的原味,而且可以增強它的餘味。


一代帝王

牙買加藍山與夏威夷科娜被稱為咖啡舊世界裡的“一王一後”。藍山擁有著古老的咖啡血脈——鐵皮卡(豆種名)。現下咖啡世界裡,除了少數幾個古老家族外,見到藍山都要匍匐腳下,叫聲祖師爺。

舊日帝王,風威猶存——藍山

當然,並不是所有擁有鐵皮血脈的豆子就可以叫藍山的,就好像並不是所有的皇子都可以叫太子一樣。只有生長在高海拔的藍山上,才具備爭王奪位的資格。

除了先天的優秀血脈外,後天艱苦環境的磨練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全部生長在崎嶇的山坡上,採摘過程非常的困難,非當地熟練的女工根本無法勝任。此時,只有恰到好處的成熟豆才會被女工選中採摘,送到咖啡處理莊園。

舊日帝王,風威猶存——藍山

在牙買加,只有經過農產品監管局(JACRA)授冠的咖啡豆才能稱之為“藍山”。奪嫡失敗的咖啡豆,就只能用“高山咖啡”、“牙買加咖啡”來命名。


海外揚名

牙買加咖啡種植始於1728年,到1800年島內咖啡種植發展到頂點。在1940年以前,牙買加因為咖啡品質低下,在世界上被很多國家停止進口,政府也嘗試過幫助種植戶提升品質,最後均以失敗告終。

舊日帝王,風威猶存——藍山

直到1944年,牙買加政府正式強制介入咖啡產業,成立咖啡產業協會保障咖啡種植法的執行。頒佈《咖啡產業管理法規》以保護咖啡種植品質。此外,國家僅授權幾個莊園將咖啡豆進行 集中處理加工,出口咖啡豆,以及使用藍山商標的權利。

所有出口的牙買加藍山咖啡必須經過檢驗,而檢驗的標準也不只是瑕疵豆、蟲豆等,也不只是簡單按照大小分級;更加嚴苛的是不同顏色的豆子也要被檢出來,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控制豆子的含水率以及密度,一般來說,合格的出口咖啡,含水率必須控制在11%左右。

舊日帝王,風威猶存——藍山

所有的生豆處理環節符合標準之後,他們最後還要進行杯測測試豆子的風味,真正的均衡和香氣豐富的豆子才會最終被允許出口。


多舛帝王路

1969年,牙買加的藍山咖啡受颶風影響,生產陷入困境,日本的UCC企業提供援助,引入生態種植方法。為感念日本企業的援助,牙買加於1972年與日本簽訂合約,將年產量的九成提供予日本市場,剩下的一成約3500桶(70公斤裝橡木桶)再釋放到市場販售(也是唯一保存橡木桶包裝的咖啡),因此藍山咖啡在市場上奇貨可居。

舊日帝王,風威猶存——藍山

直到2008年,牙買加和日本合約到期,情況才有所緩解。但因藍山產量有限,市場上仍是供不應求。據有關數據顯示,藍山產量大概是22萬桶到25萬桶之間(70公斤一桶)。這點產量需要供應全世界。所以市面上正宗的牙買加藍山確實不多,價格也相對較高。


市場上很多諸如“藍山拼配”“藍山風味“的咖啡,其實和藍山沒有任何關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早期的藍山咖啡難得、昂貴,經營者根據藍山這種風味,用混合的豆子加上深烘焙拼出接近藍山口感的咖啡,並不是真正的藍山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