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最近,電視劇《安家》由海清扮演的宮蓓蓓給兒子餵飯,導致婆媳矛盾、夫妻吵架的情節,引發了熱議。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劇中宮蓓蓓是位二胎媽媽,婦產科醫生。這天,她下班回家,看到公公讓老大一邊看ipad,一邊吃飯,覺得這個不良習慣需要糾正過來。於是,宮蓓蓓說:“別再給他餵飯了”、“孩子這樣吃飯不消化,對胃也不好。”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老人說:“我要是不喂他就不吃,孩子要是餓著了怎麼行呢。”、“歡歡身上這點肉,都是這麼一口一口喂出來的,你們年輕人哪有這個耐心?”

宮蓓蓓見勸說無果,一把搶過ipad,對孩子發起了火,孩子嘴一癟,掉起了眼淚珠子。一時間,公公發火了,婆婆默默哭泣,老公也發話了:“本來爺爺奶奶帶得挺好,你一插手,全亂了。”

婆婆的理由是:“這個小區哪家的孩子不是吃飯看動畫片玩玩具?你們不餵飯不知道,我問過人家爺爺奶奶,都是這樣子的。”

宮蓓蓓跟老公吵架發脾氣,準備找房跟公婆分開住,她有4條理由:①公婆沒及時給老二添主食,光吃奶滿足不了老二的生長髮育需求了。②老大上中班,爺爺還餵飯,甚至邊吃飯邊看電腦,這不行。③給老大立規矩不順利,是因為公婆和她對著幹。④老公嫌她沒事找事兒。

劇中宮蓓蓓一家由喂孩子飯事件,引發出來的“隔代育兒”矛盾,徹徹底底讓這個三代同堂的“和諧之家的小船”說翻就翻!

我認為,老一輩人餵飯、寵溺孫輩,這是存在於每個家庭的問題;宮蓓蓓認為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正確的育兒觀點。但不得不說,她“正面剛”、“爭對錯”、“講道理”的態度,就此引發出不可調和的家庭矛盾,實在不可取,當引以為戒。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隔代育兒矛盾多,觀念差異是“導火索”,“隔代疼”是共性,有補償心理是基本原因。

首先,隔代育兒矛盾多的主要原因是育兒觀念有差異。傳統的育兒觀念與現代育兒方式、方法存在很大差異,直接導致了兩代人矛盾的發生和升級。

講真,不僅是給孩子餵飯,還有過分寵溺孫輩等等,都是老人們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引發隔代育兒矛盾的“導火索”。年輕父母認為,現在時代在改變,要讓孩子多學點東西,才能夠跟得上時代,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比較嚴格,孩子出錯,要及時指出來改正。但對這種現代教育觀,老人需要時間來接受和執行,且老人總是自信滿滿:“你就是我這樣帶大的,挺好,出什麼錯了?”這讓年輕父母很無語,由此導致家庭矛盾不斷滋生。

其次,“隔代疼”是中國式家庭的共性。尤其是那些在心理上對自己的兒子有所虧欠的老人,他們總想發揮餘熱“湊湊孫”,以彌補子女,這也是一種精神寄託,還是一種內在需求,這些老人特別容易把自己全部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孫輩身上,過分關注和過分溺愛孩子。

最後,由於以前的生活和物質條件差,老人還容易產生“補償心理”。即把對子女的愛疊加在孫輩的愛中,對孫輩疼愛有加,處處遷就,事事代勞,讓孫輩出現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問題,這也是造成隔代育兒矛盾的基本原因。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矛盾。

在中國現代家庭中,“隔代育兒”已成為養育下一代的首選方式,老一輩人成為帶娃“主力軍”。不少年輕人大學畢業以後,在城市打拼幾年,然後戀愛成家生下孩子,因忙於工作而選擇將孩子交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為照顧。有些老人身體還算硬朗,為減輕兒女壓力,加上請保姆不放心,往往會主動幫忙帶孫。這種育兒方式,就是“隔代育兒”。比如劇中的宮蓓蓓是女博士、婦產科專家,老公劉斯禮則是甩手掌櫃,就把兩個孩子交由公公婆婆照料。

但三代同堂,“隔代育兒”的矛盾就會突顯出來,並且在爆發矛盾時,兒子媳婦和公公婆婆兩代人,往往誰也說服不了誰。要化解隔代教育矛盾,關鍵是雙方在做到換位思考,重點是攜手共同努力,巧用“減法”,做到互補而非對立,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出家庭教育的最大作用。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老人要做的三大“減法”。

許多老人“隔代育兒”,盡心盡力,卻往往“吃力還不討好”——

現在生活中,我有一個朋友,他母親今年55歲,說起幫忙帶孫子,既心疼兒子又滿腹委屈:“我兒子工作太忙了,生活又沒規律。我幫一把,他們小倆口就可以休息一下。但我兒子媳婦不理解我,總說我嘮叨,把一件事說好幾遍。孩子還小,多說幾次他才能記得住。還有,孩子一犯錯,他們動不動就要訓要打要罵,我要攔著,怕打壞了娃,那也是一輩子的事情是不是?”類似矛盾還很多,朋友夫妻還嫌婆婆給孩子穿衣服不好看,包得裡三層外三層……

不可否認,老人帶娃,確實辛苦,但同時存在不少的弊端。比如育兒知識過於傳統,固守自己的經驗,這樣帶娃,不僅會影響娃健康成長,還會導致娃缺乏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的意識。因此,作為老人,不論是為家庭和睦,還是為孫輩的健康成長,務必要做3個“減法”。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①減去過分自信。

老人帶孫,最大的問題自認為有經驗,因此固執已見,毫不退讓,特別自信。

但事實上,老人僅憑自己的感覺、從前的經驗和周圍老人的方式來育孫,多半容易陷入“重養輕教”的誤區。所謂“重養輕教”,就是隻關注孩子的身體正常發育,卻忽略了孩子智力的成長。比如宮蓓蓓婆婆認為周圍老人都用電視哄娃吃飯,餵飯,自己帶孫子,是遵循了大家的做法,而且有效果,孫子身上長肉了,長肉了身體就好了。這,就是典型的“重養輕教”。

解決辦法就是老人不要過分自信,而是要以一顆”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多閱讀相關育兒書籍,參與育兒知識講座,獲取新的育兒知識,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從而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②減去“隔代疼”的寵溺

大部分老人都存在“隔代疼”。老人為了彌補過去對子女的虧欠,因此特別喜歡孫兒孫女,多溺愛、多滿足,少管束。比如子女不讓娃吃糖、喝可樂,老人卻在孫子(女)的軟磨硬泡之下,軟下心來去購買,去滿足,長期如此,不利於娃的健康成長,還加深了家庭矛盾。

解決的辦法是老人要把握好度,減去“隔代疼”的寵溺。娃做對了,就表揚,做錯了,就批評!同時,老人要理智,不要聽到一聲奶聲奶氣的“爺爺奶奶”,就幸福得暈頭轉向,滿足孫輩的不合理要求,從而爆發育兒衝突。

③減去“逞強”

有些老人在力不從心的時候,依然會揹負親情壓力,逞強帶孫。其實,老人帶孫,是情份,如果因為帶孫,導致身心上不愉快,長此以往,對自己、對家人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解決的辦法是老人要見機行事,減去逞強帶孫的做法。要知道,育兒的重心終究在子女身上。孩子和父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子關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再怎麼親,也不能取而代之。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年輕父母要做的3大“減法”。

①減去“黑臉”。

有些子女不太體諒老人,一旦發現孩子習慣不好,或者哭鬧、愛發脾氣聽不話等等,就責怪到“隔代育兒”的頭上。鄰居王大爺60歲,退休後幫兒子帶了4年多孫子,結果孫子上幼兒園,總是不太聽話,跟父母發脾氣。兒媳婦就總是怪到老人頭上來,說是爺爺沒把孩子帶好,慣出來的壞脾氣,還養成了好多壞習慣。為此,兒媳婦總沒好臉色給公公看,兒子因為這事和兒媳婦吵過好幾架,老人心裡別提多難受了。

俗語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子女不懂得體諒老人付出的辛苦,也不懂感恩。他們一方面把娃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另一方面還要怪罪老人,這是多麼不負責的做法!

建議子女首先要對老人要心存感激,不論什麼時候,都要笑臉相迎,而不是動不動就擺出一張“臭臉”、“黑臉”。

即使發現老人做法錯誤,或者不認同老人的做法,也不要訓斥,而是要及時溝通協調,提出合理意見,找到有效方式方法,這樣,才能讓“隔代育兒”中的每一個人都發揮自身作用,給孩子樹立榜樣,實現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的和諧氛圍,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②減去“理所當然”

養育孩子,本就是父母應盡的職責,老人幫著帶孩子,是情分,絕不是義務,也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有些為人父母者,總是認為老人退休了,沒事幹,“湊湊孫”是應該的,還總是責怪老公,這樣不行,那樣不對,導致矛盾越來越多。

大部分老人之所以願意幫忙帶孫,主要原因是為減輕子女的負擔和壓力,他們承受著心理和身體的雙重壓力。作為孩子父母,應該減去“理所當然”的心態,對老人多一些感恩、理解和關懷。多說一些好聽的話,比如在敬老節給老人購買喜歡的禮物,在飯桌上表達自己的感謝,平時多笑,時不時抓住機會誇獎他們,哪怕是“爸媽,還你們辛苦啦。”這樣簡單的話語,就能哄得公婆內心暖洋洋的,營造出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減去“爭對錯”。

多少“隔代育兒”矛盾來自“爭對錯”!有些年輕父母看到老人過分寵愛孩子,非要“爭對錯”。俗語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裡的事,講的不是道理,而是情分。

比如《安家》裡的宮蓓蓓,公婆育兒方式確實不妥,所以站在她的角度,糾錯起來理直氣壯,她當即就一定要爭出對錯來,好讓公婆心服口服。但站在公婆的角度來看,自己幫忙帶孫,還帶出媳婦的脾氣來了。所以公婆為了證明自己沒錯,就搬出小區老人的做法,言下之意,別人家的老人帶孫都這種做法,也沒見媳婦發火呀!婆婆越想越委屈,默默哭泣,公公發火,夫妻吵架,矛盾不斷升級,直鬧得要分開住,這不是自已找累受麼!

還記得春節檔徐崢導演的電影《囧媽》中,男主角徐伊萬與張璐的對話嗎?

“你什麼都沒有做錯。你就是太講道理了。”

“什麼?”

“你可不可以不要那麼講道理啊!”

“啊......”

“在感情裡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理。”

宮蓓蓓從頭到尾都講道理,但她的確錯了,在她跟老公吵架的過程中,雖然字字句句都令人心酸不已,但我們多少可以猜到,宮蓓蓓之所以這麼累,多半是由於她總是要在家庭裡講道理造成的。要知道,幸福家庭靠的不是講道理,而應該是接納和尊重。

同理,關於隔代育兒,父母與祖輩之間,難免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作為兒媳婦,你可以撒嬌,你可以陳述事實商量,你甚至還可以引入專家的說法等等方式來解決,就是不能“正面剛”,不能“爭對錯”。

由於一般老人很相信權威的話,宮蓓蓓本來是醫生,她完全可以這麼說:“今天我聽某兒童眼科醫生說,幼兒園的孩子,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不僅傷眼神,還傷智力,以後容易傻……”然後商量,以後吃飯咱不給寶寶玩遊戲,好不好? 而不是直接說孩子都中班了,不要這樣做,勸說無效,直接對孩子發火……

《安家》海清育兒引發家庭衝突:巧用“減法”化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結語:

電視劇《安家》中“隔代育兒”的矛盾,引發的夫妻爭吵、感情危機,讓生活變得一地雞毛,是絕大部分現代家庭的一個縮影!就目前的生活現狀來看,“隔代育兒”不可避免,也的確存在很多矛盾,老一輩人和現代年輕人的教育方式明顯不同,老人總覺得自己的經驗才是育兒寶典,兒媳婦總要“講道理”科學育兒,這種觀念上的差異就是矛盾的“導火索”,同時,老人的“隔代疼”和“補償心理”也是基本原因。

要化解“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輩相互配合,雙方都要做好“減法”。老人要當好“隔代家長”,就必須減去“過分自信”、“過分溺愛”和“逞強”;年輕父母則要減去給老人擺“黑臉”,認為老人帶孫“理所當然”,以及在教育問題上一定要講道理、“爭對錯”等態度。

說到底,唯有消除了隔代育兒的矛盾,才能實現對孩子的教育最優化。所以,老人要跟上時代步伐,接觸和學習新的育兒知識、理念、方法,對孫輩的愛要適度,同時,要量力而行,以免自己辛苦一場,還落得一無是處。另一方面,年輕父母也要明白,在隔代育兒中,老人是與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在雙方意見不同時,可以及時與老人溝通,但態度務必誠懇,畢竟解決問題才是重點。



今日一語:生活需要微笑,是微笑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溫暖。

我是 ,育兒問題達人,健康領域創作者,多平臺育兒領域原創作者,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