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不顧勸阻剃度出家,如今過得讓人感慨


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不顧勸阻剃度出家,如今過得讓人感慨

不少父母所謂的為孩子好,只是將自己的想法施加在孩子的身上,卻忽略了與孩子溝通,知道他們真實的想法,從而導致不少孩子雖已成功,可卻選擇放棄。

數學天才畢業後選擇出家

柳智宇是一位難得的數學天才,他從小機智聰明,在數學方面多有發展。曾經在數學盾環賽上奪過金牌,所以他順利考上了北大。

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不顧勸阻剃度出家,如今過得讓人感慨

然而他卻並不開心,他說,入學之後就參與了北大的禪學社,在那之後常年吃素,也一直默默無聞,並沒有和其他學霸一樣擁有開朗樂觀的個性。

就這樣過了兩年,他開始去寺廟做義工,並拜訪了不少高僧,也經常參加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原本,他畢業後已經申請到了去國外深造的機會,但他主動放棄了,並在北京某所寺廟出家成為了和尚。

他特意給父母留下了一封書信,信中提到這些年來,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和父母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想法,現在不想再像父母想的那樣活著,才選擇了出家。

9年後看破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後,柳智宇考取了心理諮詢師,希望能通過自己對佛學的理解,來普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人感慨。

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不顧勸阻剃度出家,如今過得讓人感慨

父母一心想著讓他在外深造,回國之後成為社會上的有用人才,卻沒有想到自己的決定根本沒有考慮到他的想法,這才會是柳智宇放棄大好前程,寧願出家也不想再受父母的擺佈。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不可缺失的。

第一,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總認為孩子在成年之前沒有思考能力,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應該由自己代理,彷彿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

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早就具備了獨立思考能力,也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和做決定。

所以,在做選擇時,家長不妨讓孩子自己拿主意,也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只要孩子能做到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即可。

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不顧勸阻剃度出家,如今過得讓人感慨

第二,孩子做錯事,家長不要一味批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總有些家長會失去與孩子溝通的耐心,並向孩子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或者動輒打罵。這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隔閡,也會影響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與形象。

而且,長期以往,孩子便會慢慢的對父母失去信任,不再將所有的事情分享給父母。

所以孩子做錯事時,家長不妨耐心和理性的分析問題,並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們做錯的原因,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改正才對。

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不顧勸阻剃度出家,如今過得讓人感慨

第三,與孩子溝通不要擺家長架子

家長認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便會以高傲的姿態與孩子溝通。與其說是溝通,不如說是教訓。這樣的交流方式在孩子眼中,只不過是說教罷了,死板且老套。

為此,孩子很可能聽不進去這樣的說教,反而是與孩子平等的溝通才能夠起到效果。

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不顧勸阻剃度出家,如今過得讓人感慨

很多問題,家長與孩子採用正確的溝通方式都可以解決,反而是父母沒有耐心或是表現過激,才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也會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產生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